职海航行,选好方向再起锚

2021-07-21 11:41曾双喜
人力资源 2021年7期
关键词:上司细分毕业生

曾双喜

前两天看到一个热门话题:“现在的工作让我很不开心,每天心里想着的都是辞职、辞职,可是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办,难道只能这么一天一天混日子?”一个精辟的回答是,现在的不满意,基本都是源自多年前的选择。

7月毕业季,又将有909万高校毕业生进入职场。他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选择职业方向。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在职业发展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选择是战略问题,努力是战术问题。选对了方向,向目标前进的过程虽然艰苦曲折,但每一步都让你更靠近目标;选错了方向,跑得越快,错得越离谱。如何选择?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外部环境千差万别,但是,在职业发展领域,还是有一些基本规律可循的。笔者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深耕一个细分领域

2021年,疫情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仍然存在。相关调查发现,71%的2021届毕业生倾向选择稳定的工作,生活成本更高的一线毕业生、迟迟未能就业的毕业生则更加“求稳”。在求职时,毕业生择业更看重企业文化与制度,同时希望发展副业以对抗未来的风险。《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50%左右的毕业生更倾向选择国家扶持行业或新兴高薪行业。这意味着,在后疫情时代,毕业生在从业领域方面仍旧趋向于保守。

话说回来,无论是求稳,还是激进,也不管选择什么职业,作为一个职场人,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当然要有一个“核心”才行。围绕着这个核心,你才能构建自己的竞争力。而这个核心,就是你的职业方向——我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方向明确了,哪怕你走得再慢,也比那些走弯路的人走得快,因为你一直在朝着目标前进。捷径是什么?捷径就是不走弯路,永远走直线。

而在确定方向时,最主要的是确定专业领域。注意,这个“领域”不是指笼统的“市场营销”或“人力资源”。这太宽泛了,对构建核心竞争力毫无帮助。新晋职场人最好选择一个细分领域,如人才测评、人才管理咨询领域。如果致力于成为培训师,则细分领域包括领导力、营销和战略等;如果想成为财务工作者,则细分领域包括财务分析、融资、预算和成本管控等。

然而,领域也并非分得越细越好,因为太细则会导致专业空间太窄,发展受限,所以要把握好细分的程度。归纳起来,判断细分领域的一个标准,就是从外行人的角度来看,他所不知道的那个领域的上一层,就可以作为你的细分领域。比如,大多数外行人不知道360度评估反馈、面试、心理测验、评价中心等领域,但提起其上一层领域——人才测评,大家却都有所耳闻。因此,人才测评就可以成为你的细分领域。

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能量才能够聚焦,对问题的钻研才会更加专、精、深,而且竞争对手也不会太多,你才能够更快地成为专家,可替代性也会很小。虽然专注细分领域会使受众数量相对少一些,但是这些受众都是与你高度相关的人。一般来说,人们的学习方法都是T字形的,只需要在一个领域精通就可以了,其他大多数领域,重点在于了解及建立跨领域的联系。

大前研一在其专著《专业主义》中也提出这样的观点:“你凭什么胜出?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能否独霸世界舞台,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你唯一的依靠,就是专业。”给自己一个专业定位,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会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增加更多有价值的筹码。

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提出一个概念叫“广深高速”,意思是要当领导者,必须要有广度、深度、高度和速度。选择职业不要盲目追赶热潮,不要什么热就做什么。要优先发展自己熟悉、能发挥核心能力的领域。多增加一些深度,再逐渐提高自己的广度和高度。至于速度,自然而然就有了。

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

针对细分领域选择来说,每个人可能有很多个备选项。到底选择哪一项来作为自己的职业呢?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喜不喜欢、擅不擅长、赚不赚钱。如果按照这三个因素综合考虑,则会出现图1的七种情况。

☆既喜欢又擅长,还能赚钱。遇到这种职业,应该全力以赴为之奋斗,因为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图1 职业选择三大因素的匹配图

☆喜欢但不擅长,也不赚钱。例如,你喜欢书法,但与专业水平没法比,不能通过写毛笔字来养活自己,因此只能把它当作一种业余爱好。

☆擅长但不喜欢,也不赚钱。例如,你擅长整理房间,但你并不喜欢,而且也很难靠整理房间来赚很多的钱,因此这项工作建议你放弃。

☆赚钱但不擅长,也不喜欢。不感兴趣的职业,做起来一定没有热情,而且由于不擅长,也很难获得成就感,长久来说,会被那些更擅长的人比下去,所以短期内可以将就,但从长期考虑还是应该转换跑道。

☆既喜欢又擅长,但不赚钱。不赚钱就很难获得收入来源,所以这样的行业还是把它当作业余爱好或副业比较合适。

☆既喜欢又赚钱,但不擅长。这种职业可以当作谋生手段,但是由于自己不擅长,如有的人沟通协调能力不错,在企业做HR可以,但思维深度与创新能力不够,就不适合做咨询顾问,所以在这个领域不会走太远,很容易被高手刷下来。

☆既擅长又赚钱,但不喜欢。这种职业可以当作谋生手段,并且也有向理想化的職业发展的可能。由于自己擅长,加上能获得丰厚的回报,较容易带来成就感,从而逐渐使自己喜欢上这份职业。

在选择职业时,需要问自己以下两类问题:

第一类是关于兴趣的,比如:我喜欢做什么?我的兴趣点在哪里?哪些工作让我开心?是喜欢对外社交与客户打交道,还是喜欢独处思考与技术打交道?是喜欢在后台与工人和机器打交道,还是喜欢在前台与客户、竞争对手打交道?是喜欢创新性的产品研发、品牌营销,还是喜欢后台管理性的人事、财务?是喜欢在一线和敌人拼刺刀打硬仗,还是喜欢在后台运筹帷幄?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职业兴趣,建议去做一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看自己属于哪种类型,适合从事什么职业。

第二类问题是关于能力的,比如:我能做什么?我擅长做什么?什么工作做得好?什么工作做不好且验证了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缺陷?哪些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展现了特有的才干?

乌龟在地上跑不过兔子,在水里却比兔子游得快。所以,我们不要摆错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劣势,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去改善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而是应该注重自己的优势。

选择一个好的平台

股神巴菲特说,你上哪一条船,远比你划船划得多有效率更重要。选择一个好的发展平台,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选择一个合适的行业

行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每类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见表1),因此我们首先要分析自己具有哪些能力优势。

表1 三类行业对人的能力要求

一般来说,金融、通信、地产、制造、汽车、物流、零售、IT、电商等属于主流行业,竞争激烈,经营规范,个人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而传统能源、烟草、铁路、矿冶等公共服务行业属于非主流行业,几乎没有竞争,比较封闭,对能力的发展相对有限。当然,这要看自己所学的专业,如果学的是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最好去电网公司。

没有无前途的行业,只有没前途的企业与个人。行业判断看大的趋势即可,只要大趋势有前景而自己又喜欢,就应该坚定地在这个行业里耕耘。尽可能地在一个行业深耕下去,不要轻易改行,否则会损失很多的积累。如果一定要改行,也尽量选择有一定内在连续性的行业,使以前积累的经验、技能、人际关系等能够得到延续和强化。

近年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创造了大量的高薪就业岗位需求,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兴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最新报告,未来5年,我国对新职业人才的需求超过3000万人,其中仅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缺口就将超过500万,就业前景仍然广阔。

●选择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是去大企业做职员,还是去小企业做主管?这是个问题。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大型企业看文化,中型企业看行业,小型企业看老板。

在小企业容易成为多面手,但是大学毕业生在小企业工作超过3年还没有升到管理层,那么之后待的时间越长就越减分。和小企业相比,大企业不仅有成熟的培训发展体系,可以学到很多专业化、规范化的流程和工作技能,还可以结识一批优秀的人。通常的职业发展路径都是在大型企业里积累一些经验、多向高手学习,待到有了一定的资历后再跳到小企业去做领导者。

笔者认为,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找一家具有成长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公司,并随着公司一起成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是可以目睹一家公司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长历程,对于公司的运营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能够体会到自身角色在公司成长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二是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个人的价值会有更大的发挥余地。

判断一家公司的好坏

如何判断一家公司的好坏呢?网上有个段子:找工作时有窍门,看一下公司厕纸。如果厕纸是1层,烂公司;如果厕纸是2层,小公司;如果厕纸是3层,不错的公司;如果厕纸是4层,本地大公司或不错的外企;如果厕纸是4层原木浆,国际好公司。

●首先要判断公司位于产业链的哪个位置

要看一家公司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通常来说,上游公司比较有话语权,利润也是最高的;中下游公司特别是中游公司都是被压榨的,如手机、汽车行业,都是负责研发的企业比较赚钱,而代加工企业利润较低。同时,也要判断这家公司是否属于行业的领先者,是否具备领先的技术实力、管理水平、产品品质。这决定了你入职后是不是可以学到行业内最专业的工作方法,是不是能接触到最一流的技术,能不能参与创新性的核心项目。

●其次要关注公司业绩是否稳定地提升

如果是上市公司,通过近几个季度的财报就能够看出来;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則主要看它的产品销售情况。如果业绩不好,也就没有空间给员工升职加薪,甚至可能降薪。在这样的公司里工作,尽管个人很努力,领导很认可,也还是难以得到合理回报。当公司业绩下滑时,下午茶、集体旅游、培训基金等统统可能被取消。

表2 判断一家公司好坏的评分标准

●最后,看这家公司是否凝聚了一批真正做事的人

那些勤勉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是否在核心岗位上?业绩突出的员工是否得到公开表彰?能力突出的人是否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获得了超常规的回报?部门之间合作推进一件事情是否顺利?来自用户对公司产品的合理建议是否得到反馈?

一个奖惩混乱、士气涣散、整体氛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公司,走下坡路是早晚的事情。这样的公司,会在不知不觉间瓦解一个人的斗志,毕竟人都是有惰性的。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找到值得追随的上司

有调查显示,超过50%的员工辞职是因为自己的直接上司。也常听身边的朋友说,“辞掉”工作或“炒掉”公司,但其实他们炒掉的是“人”,尤其是直接上司。上司的能力水平、处事风格会对下属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求职时,我们可能没有资格来选择谁来当自己的上司,但是也能通过一些细节提前发现他(她)是否值得追随。

什么样的上司值得追随呢?

☆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也知道让下属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以最快速、最节省成本的方法达到既定目标。

☆目光长远。有战略思维,考虑问题比较长远,不过于计较眼前得失,经常花较多的时间思考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

☆处事果断。在复杂的局面和众多的意见中,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一旦了解清楚问题,就会果断决策。☆精明能干。成功是有惯性的,有过多次成功经验的领导,总有独到且成熟的成功秘诀,这类上司多为领导能力高强的人士,是下属学习和模仿的最佳榜样。

☆善于授权。懂得抓大放小,但又不会随意授权,而是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监控。这样的上司让下属的能力提升得更快。

☆关心下属。不仅关注业绩达成,而且关注下属的感受和职业成长,善于发现员工的潜力和优点,并能在下属需要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包容大度。敢于给员工尤其是新员工提供尝试、成长和试错的机会。即使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也会为其剖析问题所在,并指出正确方向,使员工很快成长起来。

☆舍得付出。对员工的付出会给予相应的回报,舍得在员工的发展上投资,给员工充分的成长空间。

☆公平公正。在处理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兼听各方意见和建议,不偏听一面之词。跟着这样的上司,哪怕遇到利益纷争,也不用担心得到的结果会不公平。

☆作风优良。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业余爱好,懂得在工作之余调节压力和情绪。在工作和生活的切换中张弛有度,通常不会把下属当成只会工作的“机器”,不会无端让下属经常处在紧张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讨厌那些对下属要求严厉的上司。事实上,这类上司虽然有时在态度上不那么容易让人接受,但是他们是真正对员工负责、有帮助的人。

身边总有一些年轻人,只要在一家公司遇到委屈,就想辞职跳槽。他们常常寄希望于下一家公司。事实上,与其痴心妄想,不如在能选择的时候做出明智的选择。

作者 组织与人才发展专家、管理畅销书作者

猜你喜欢
上司细分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高情商听懂上司的『话外音』
深耕环保细分领域,维尔利为环保注入新动力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巧妙的奉承
日本上司的沟通哲学
1~7月,我国货车各细分市场均有增长
整体低迷难掩细分市场亮点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