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耀军,易继群,罗艳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泌尿系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患者发病后任意部位的出血多因涉及集尿系统而由尿液排出体外,临床多表现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1]。临床上,将血尿分为内科性血尿与外科性血尿两种。前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功能受损,造成红细胞漏出引起,尿液中多以异形红细胞为主[2];而后者则是由于病变小血管破裂引起,尿液中异形红细胞相对较少。膀胱持续冲洗治疗是泌尿系出血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利用导尿管,将溶液灌入膀胱内,再借助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3]。既往研究[4]表明:膀胱持续冲洗治疗能保证患者尿液引流通畅,能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黏液与细菌等异物。同时,该治疗方法也可用于膀胱炎、膀胱瘤等疾病中。因此,加强泌尿系出血患者持续膀胱冲洗治疗时尿路监测对评估患者具有重要意义[5]。传统方法多使用透明有刻度量杯测量冲洗液排出量,虽能满足临床监测需要,但精度较低,护士工作量相对较大。而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则能准确监测患者尿量数据,实时为医生评估患者提供依据,但远期预后效果研究较少[6]。基于此,本研究以泌尿系出血尿量测量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在泌尿系出血患者尿量监测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泌尿系出血且需尿量观察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9例,女17例;年龄32~78岁,平均(59.16±5.81)岁。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3~79岁,平均(60.07±5.83)岁。纳入标准:均符合泌尿系出血诊断标准,均经临床检查确诊[7];符合膀胱持续冲洗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可耐受;均需对患者尿量进行持续检测。排除标准: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伴有严重心、肝异常者。本研究纳入参与操作护士61名,其中男4名,女57名;年龄23~54岁,平均(39.49±5.63)岁;学历:大专31名,本科23名,本科以上7名。
1.2 方法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膀胱冲洗治疗。治疗前向患者、家属讲解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家属认知。应用膀胱冲洗器或大注射器,每次冲洗时常规留置尿管/膀胱造瘘管的接头分开,利用无菌纱布包好远端引流管接头,并置于一边,常规消毒导尿管/膀胱造瘘导管末端,并利用无菌纱布托住,将冲洗器连接在导管末端,上述操作完毕后注入冲洗液,缓慢吸出,反复上述操作,直到流出液澄清;冲洗完毕后,将远端引流管冲洗1次,接通导尿管继续引流[8-9]。
尿量检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用透明有刻度量杯测量冲洗液排出量;观察组采用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进行测定。将膀胱持续冲洗患者,冲入同次同量的液体时,观察组床旁装置了电子尿量监护仪及其配套的尿流监测导尿管、精密尿袋,按照规范要求安装好管道实施对冲洗液排出量的监测,两组均完成7 d干预。
1.3 观察指标 ①护士床旁工作时数、冲洗液排出量。记录两组护士床旁工作时数、冲洗液排出量。②护士满意度。两组治疗后7 d采用医院统一制定的护士职业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护士满意度,包括职业防护、工作特征、工作环境、职业机会、职业成就感,问卷总分100分,≥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护士床旁工作时数、冲洗液排出量比较 观察组护士床旁工作时数短于对照组,冲洗液排出量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床旁工作时数、冲洗液排出量比较(±s)
表1 两组护士床旁工作时数、冲洗液排出量比较(±s)
?
2.2 两组护士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士职业防护、工作特征、工作环境、职业机会、职业成就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n(%)]
持续膀胱冲洗是泌尿系感染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密闭式冲洗法与开放式冲洗法两种,广泛用于膀胱炎、膀胱肿瘤等疾病治疗中[10]。临床研究[11]表明,持续膀胱冲洗能保持尿液的引流、通畅,清除膀胱内的血凝块、黏液等,可获得良好的预后。而用于泌尿系出血患者中,则能快速改善膀胱环境,确定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能为患者后续治疗奠定基础。因此,加强持续膀胱患者尿量检测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方法多使用透明有刻度量杯测量冲洗液排出量,虽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完成尿量检测,但检测精度较差,难以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属于一种微创测定方法,能快速、准确、安全的完成患者尿量测定。同时,该设备的使用避免护士长时间床旁工作,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床旁工作时数短于对照组,冲洗液排出量多于对照组(P<0.05),说明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用于泌尿系出血患者中能缩短护士床旁工作时间,提高冲洗液的排出量,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既往研究[12]表明,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用于尿量水平测量中准确性较高,能动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可指导临床诊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使用后7 d,观察组护士职业防护、工作特征、工作环境、职业机会、职业成就感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的使用能释放护士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可获得较高的护士满意度。但是,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使用过程中,电源插座被人为因素失误松脱后会导致数据脱落;②配套的尿流监测导尿管、精密尿袋在体外引流管道长,固定方法不规范易造成折管;因此,临床上泌尿系出血患者采用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测量尿量前应评估患者身体状态,针对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电子尿量监护仪设备用于泌尿系出血患者尿量测量中监测数据较准确,能指导临床诊疗。同时,该设备的使用能缩短护士床旁工作时数,提高护士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