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梅
(贵州师范学院旅游文化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雷山县地处中国旅游西南腹地的贵州省,曾为国家贫困县,已在2018年出列。雷山县工业在三次产业比例中占比最低,工业表现为不发达。其经济发展也不是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的模式,而是农业经济直接进入服务经济的模式。究其原因,主要为土地资源、水资源、人口资源、生态环境资源等资源要素不利于工业的发展。以土地资源为例,雷山县土地以林地为主,占到73.19%,但是由于雷山县处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地面积占到林业用地面积的69.96%,这部分无法进行商业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雷山县工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方面,雷山县的优势矿产是锑矿和多金属矿,但是从总体上看,矿产资源不丰富,且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均为小型矿床,开采规模不大;园地面积少,雷山县的茶产业和林果业也很难形成规模化发展;草地质量低,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综上所述,雷山县的资源及环境等使得其工业中的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受到限制。
因此,在雷山县目前工业发展受限的现状下,将其加工业与旅游业融合,旅游产业为加工业提供平台和载体,即旅游市场;传统加工业为旅游产业提供各类工艺资源。在市场的作用下,在动态的产业融合过程中追寻融合双方价值的最大化,产生各种旅游新业态或加工业新业态,意味着雷山县旅游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将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过程及新的增长点。
产业的关联度是指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关联度强的产业发展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将旅游业与加工业融合,不仅可以增强旅游业和加工业之间的关联度,还能增强旅游业和加工业两者内部的产业关联度。
一方面,旅游业的生产及任何一种旅游产品,都会为加工业的生产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同时它也会以加工业的生产或加工业的产品作为生产投入要素。两种产业间的生产投入要素相互渗透,其产业的关联度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旅游业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六个产业,加工业涉及到食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品加工等产业,将加工业融入旅游业,其某产业可能会同时融入旅游业的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业与旅游业融合,至少关联到旅游业的游、购、娱等产业,因此,有效地将旅游业内部的这几个产业联系起来;同样,对于加工业也是如此。
旅工产业融合对于加工业附加值的提升是指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旅游相关生产要素的投入新创造的价值。加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主要通过两种渠道:①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产品附加值。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工艺品加工业的生产过程价值赋值于产品的最终价值,若将旅游业融入其中,把加工过程进行展示或让游客进行参与体验,其生产过程将产生新的价值。②通过市场战略在市场流通领域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加工业的产品转换为旅游商品,通过旅游业为其提供市场,提升其产品附加值。
雷山县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规模以下企业近4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分别位于丹江镇、大塘乡与望丰乡,规模以下企业主要集中在丹江镇,其余的分布在永乐镇、西江镇、达地乡与方祥乡。综上,雷山县工业企业空间布局不均衡。根据课题组调研的结果,除此外的其他7个乡镇基本处于工业完全不发达状态。
雷山县的众多村寨中,分布在各乡镇的近30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银饰、刺绣、鱼酱酸等。现阶段由于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其相关产业的加工业还没有形成。旅游业的进入,可为其提供市场支撑,加工业将逐步形成,从而有利于雷山县加工业在县内空间的均衡布局。
旅工融合不仅有利于雷山县加工业的发展,同时也能优化雷山县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其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丰富其旅游产品体系及创新雷山县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雷山县的旅游产业结构发展较为不合理,虽有资源禀赋高的旅游资源,但是其旅游主要还处在观光旅游阶段,旅游产业发展中“游”这一产业最为突出,其次是餐饮和交通,而在其他几个产业方面,涉足较少,并未能形成旅游产业内部的有效关联。而与加工业的融合,一方面可增加游客的体验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丰富雷山县旅游商品种类、提升旅游商品品质,使得雷山县旅游产业内的六个要素能够形成合理发展的局面。
在雷山县旅工有效融合的基础上,其旅游产品体系将从以观光、度假旅游产品为主向精品旅游产品、深度体验旅游产品转变,其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也由目前的以门票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向旅游业经济全面提升的角度转变。
近年来,雷山县政府提出在共性中显特色、在特色上求发展,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现特显优、奋力赶超、推动跨越”的发展主基调及“一业带三产”的发展模式,其中明确提出“茶旅互动”的融合发展观念。除此外,雷山县还积极鼓励工艺品等加工业的微型企业创办,为其提供政策及基金的支持。
雷山县目前的支柱产业为旅游业,旅游业为加工业发展提供市场支撑。旅游市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也在不断增大。旅游业的变化是由市场决定的,而市场的变化往往取决于游客的需求。目前,游客的旅游消费观念在不断变化,他们已不再满足传统的走马观光似的观光旅游,更倾向选择有新颖性、能体验的旅游产品。在此情形下,旅游业与加工业的融合无疑符合市场需求变化的要求。同时,由于游客的旅游需求的这种改变,使得旅游业与加工业融合势在必行。
此外,随着2014年12月贵广高铁的开通,雷山县的旅游市场需求将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旅工融合也为雷山县加工业的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路径。
从市场化的角度看待旅游与加工业的融合,需要三大必备要素:一是要有融合的空间,二是要有融合的主体(理应包括加工业企业、旅游企业),三是要有融合的主动性。
(1)融合的主体明确
雷山县目前有规模以下企业近40家,分属十个类别。其中能够与旅游业进行融合的有茶叶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相关加工业三个类别:茶相关企业数量占比最多,达到28.21%,其次是和旅游加工相关的企业,数量占17.95%,农副产品加工相关企业数量占12.82%(见附表1)。
附表1 雷山县规模以下企业类型及数量
除了上述加工业企业以外,雷山县还有一定的工艺品工作设计室和微型企业,如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杨光斌的银饰设计工作室、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莫厌学成立的芦笙制作微型企业,都将是旅游业与加工业融合的有效主体。
(2)融合的主动性较强
在已明确的茶叶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相关加工业可与旅游业融合的三个类别的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产业融合主动性较强,如工艺品的加工,主要销售渠道为游客,现已成为旅游商品的生产企业。从总体情况而言,无论茶叶、畜牧业、药材等,企业都有意识将其产品转换为旅游商品,只是在产业融合程度上还不够。
(3)融合的空间较大
雷山县旅游业和加工业融合的空间较大主要是指游客有深度体验的需求且现有的加工业的生产过程也能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让游客参与。同时,根据《雷山县战略规划报告》的意见,在丹江、望丰建立“丹江-望丰绿色食品加工集聚区”,在丹江建立“银饰商品一条街”等,可以作为茶叶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相关加工业加工过程的集中展示区。
目前,雷山县旅游业与加工业融合已处在初级阶段,主要为部分加工业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换及简单的加工过程的展示,如近年来雷山县政府提出的“茶旅互动”、雷山县博物馆的银饰动态展示馆。但是,由于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规划,存在以下问题:
产业融合是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而旅游业与加工业融合的这个动态过程体现为由最初的产业渗透到产业形成交叉发展,最后产业重组,形成旅工融合的新产业。
雷山县旅游业与加工业的融合表现为两个产业间的渗透,融合程度低,主要是由于产业间的融合简单化和融合表面化。以雷山县的苗族银饰为例。雷山县的苗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也孕育而生了较多的苗族传统工艺品。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苗族银饰,不可否认,银饰现在已成为雷山县旅游商品的主导产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而言,银饰加工业与旅游业已形成初步的融合,但是仅仅是工艺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换。调研结果显示,雷山县银饰企业集中于丹江镇与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景区,而这些区域内的银饰销售主要是零售业,将制成的银饰成品放置于店铺内进行集中销售,游客无法鉴别银饰的真实含银量与真假,也无法知晓银饰是纯手工制作还是流水线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饰工艺品的品质。在这些银饰加工企业中,虽然有像飞碟银饰制作公司这样现场向游客展示银饰加工制作过程的企业,但是其展示流于形式化,只将银饰制作的部分过程展出,游客无法了解银饰加工的全过程;又如雷山县博物馆内设立的银饰动态展示馆,大部分面积为成品的展示,加工区域面积较小,游客较少能参与或体验银饰的制作过程。又如芦笙,其制作过程较长且花费人工较多,其中除簧片的制作很复杂且需求丰富的经验以外,芦笙的其他部分的制作完全可以让游客参与,特别是小型的芦笙工艺品。但是目前芦笙仅有排卡村的莫厌学师傅家进行较为简短的制作过程展示,太过于表面化。
雷山县旅游业与加工业目前已有的融合还是较为传统的旅工融合模式。以雷山县茶叶为例。雷山县银球茶采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400米以上的清明茶来制成,由于外观独具特色,茶叶品质高,荣获众多奖项与美誉。由附表1可知,茶产业在雷山加工业中地位较为重要。雷山县政府自提出“一业带三产”后,茶叶加工业更是作为旅游业与加工业融合的重要产业。雷山县茶叶产业化发展虽然较好,从土地要素的流转、茶叶种植过程的组织化,到茶叶的粗加工及精制茶的生产,茶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但是茶叶规模小,现有的茶叶种植面积小、茶叶产能不足,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不利于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而且,由于茶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地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对其茶叶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自提出“茶旅融合”后,雷山县现有的十家茶叶精加工企业并没有将其与旅游业进行有效的融合,其融合表现为传统的产业融合模式——旅游业为茶叶产业提质增效、茶叶产业为旅游业扩容增彩。若能将茶叶加工业与旅游业有效融合,将大大提升雷山县茶叶产业的附加值。
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有上课前自主预习和下课后的自觉复习,“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更重视从学生课前自学上对学生加以培养和提高,在教师提供的学案引导下,学生的自学过程变得有目标、有步骤,问题清楚明了,能一改过去自学时的盲目性。特别是那些不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有了学案的帮助指引,能够按照学案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可以简单掌握教师准备讲解的内容,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对难点加以记录,并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使用“学案导读”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逐渐学会好的方法、养成好的习惯,强化其自学水平。
根据雷山县目前现有的旅游业与加工业融合的主体以及雷山县的资源未来可以形成的潜在加工业,初步考虑,其融合的重点和路径为:旅游业与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融合、旅游业与药材加工业的融合以及旅游业与工艺品加工业的融合。
雷山县的农副食品加工业能与旅游业融合的产业又可细分为茶叶加工业、山野菜食品加工业、畜牧加工业、鱼酱酸腌制食品加工业。
雷山县目前茶叶种类分别有雷山银球茶、雷山清明茶、雷山脚尧茶等几个种类,其中有十家茶叶精加工企业。通过旅游业与茶叶加工业两个产业的渗透与交叉,可开展采摘茶叶体验、炒茶体验、搓茶体验等深度体验旅游产品,可以是单项体验,也可以开展制茶整个工序的体验;针对精品茶叶加工,开展精品茶叶加工观光游。
目前雷山县有山野菜加工企业1家、竹笋加工企业1家,企业规模小,产量较低,且都是以粗加工为主,缺乏产品的深加工,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产业的附加值也低。丹江镇有一个乌开溪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配备旅游,可作为山野菜加工集中展示区,同时也作为山野菜旅游商品销售点。
雷山县畜牧业特色资源有黑毛猪、羊和禽等,目前有黑毛猪肉已远销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畜牧业采取有机养殖方式,生产出来的原材料均具有绿色、生态的特色,因此,畜牧加工业可以作为绿色食品加工业与旅游业进行融合,通过在丹江-望丰绿色食品加工聚集区建立大型畜牧业加工厂,开展黑毛猪等畜牧业加工过程的观光,不仅能使两个产业有效融合,还能增强游客对这类特色旅游商品品质的信赖。
鱼酱酸腌制食品加工业主要在永乐乡,该鱼酱酸通过《舌尖上的中国2》的传播,目前在市场上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由于该食品加工业受到爬岩鱼原材料有限以及制作的周期影响,将其与旅游业的融合也具有季节性,周期性短,因此不宜进行规模化的产业融合发展,主要为精品体验旅游。
目前已有天麻加工企业1家,可以通过提高产品加工层次,开展天麻种植园观光旅游及天麻加工厂参观。在苗药方面,与旅游业融合可为游客提供科教旅游产品、体验旅游产品,如对有需求的游客提供苗族草药知识认知或让游客体验苗浴等产品。
雷山县的工艺品加工业能与旅游业融合的产业有银饰加工业、刺绣加工业、芦笙加工业、木雕加工业。
银饰加工业是雷山县的特色产业,目前已有银饰加工企业2家,就雷山县银饰资源而言,有西江、控拜等银饰村,其制作工艺精湛,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杨光斌。银饰产品也是雷山县内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对旅游市场的吸引力极强。可以展示其制作过程开展银饰加工观光,也可提供银饰半成品让游客参与银饰制作过程,开展银饰制作深度体验旅游。
刺绣加工业由于其制作周期长,可以作为工艺品制作的动态展示;在游客体验部分,可提供半成品或小绣片,让游客参与体验,自己制作小挂饰等刺绣商品购买并带走。
芦笙加工业和木雕加工业都存在工艺繁琐等限制,可让游客参与产品部分工序,开展芦笙原生产地加工体验,或是木雕制作参观游览。
通过“一村一品”带动“一村一业”模式的发展。“一村一业”发展模式是指在开展旅游业的各特色村寨中,将旅游业与本村寨能够开展的特色加工业融合,形成一个村一个特色旅游加工业模式。比如:排卡芦笙制作村,通过芦笙加工工艺的展示与加工过程的参与,形成芦笙原生产地旅游加工业;控拜、麻料、乌高三个村,通过银饰工艺品加工工艺的展示与游客对加工过程的体验,形成银饰加工体验旅游加工业;郎德、新桥等村寨通过刺绣工艺的展示及制作工序的参与,形成刺绣体验旅游加工业;永乐鱼酱村通过鱼酱酸的加工工艺的展示,形成特色食品加工体验旅游加工业。除此外,还有望丰的苗药、丹江等地的黑毛猪等,都将与旅游业融合形成一村一个特色旅游加工业,达到雷山县加工业空间布局的均衡。
对于雷山县的茶叶产业、工艺品产业可以采用“前店后厂”模式。首先,对于银饰工艺品、刺绣工艺品,重点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丹江镇旅游商品一条街、雷山县博物馆打造银饰工艺品的前店后厂展示区,在郎德等地打造刺绣工艺品的前店后厂展示区。其次,依托丹江、西江、望丰、大塘四个茶叶种植区而建立的加工区域,建立“前店后厂”,游客可以较为直观地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特色农副食品加工创意产业园需要通过配套旅游设施,形成旅游业的食、游、购、娱与特色农副食品加工业融合的新型创意旅游产品。如云南的“香草芳林”,在院内种植数十种香草,将种植的香草与菜品结合形成香草餐饮体验,与加工业融合形成香草精油、香皂等产品的制作体验旅游产品。
雷山县可以在此基础上,园内种植生态蔬菜、茶叶及养殖生态猪、田鱼等形成生态景观以供游览,游客可以参与特色农副食品的加工食用或购买带走,提高游客的主动参与性,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参与体验项目。
雷山目前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杨光斌在雷山县博物馆建立了一个银饰工艺品动态展示博物馆,主要由传承人杨光斌展示银饰工艺品的制作。但是雷山县工艺品制作除银饰之外,还有刺绣、芦笙及木雕等工艺品。因此,可考虑建立一个雷山县工艺品动态展示博物馆,对所有的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进行活态化、动态化的展示。可考虑在丹江镇或陶尧综合服务区,通过此种模式增加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信心。
原生产地加工深度体验模式是基于可以与旅游业融合形成精品旅游加工业的深度参与,深度参与或深度体验是指不是参与加工业的部分工序,而是完整工序的参与。这种模式需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因为需在游客有足够的时间停留在旅游目的地的基础上才能够完成。比如:银饰工艺品的制作、刺绣工艺品的制作,这种类型的工艺品制作周期较长,采用这种模式游客不仅能深度体验一件工艺品的整个制作工序,还有利于相关工艺的传承,促进雷山县非物质文化的传承。
贵州少数民族乡村地区,遗存了大量作坊式手工生产业,这部分资源不仅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因此,通过旅游业与传统加工业的融合,不仅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业态,增强游客体验,还能为传统加工业的发展提供有效路径,避免了现在工业进入造成的生态破坏,使这些地区实现产业富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