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运用不同假体治疗的早期康复效果比较

2021-07-21 10:26何云利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假体置换术膝关节

何云利

(天津市北辰医院骨关节科,天津300400)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各组织器官均会发生退行性变化,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高发性骨质增生退行性病变[1]。患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疼痛、关节僵硬、起动困难、关节不稳、膝关节活动受限等,随病情进展患者疼痛程度会逐渐加剧,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2,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随着生物工程材料的不断发展,运用假体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应用广泛[4]。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是临床中常用的假体类型,为明确两种假体在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早期康复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次研究以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分析运用不同假体治疗早期康复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56~68(62.74±4.65)岁;病程10~17(13.45±2.16)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56~67(63.10±4.70)岁;病程10~18(13.67±2.2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具有患肢疼痛、行走困难等症状;(2)均确诊为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3)仅单侧膝关节退变且既往无膝关节手术史;(4)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的肝肾损伤者;(2)膝盖周围存在感染病灶者;(3)伸膝装置障碍者;(4)重度骨质疏松者。

1.3 方法 患者均取仰卧位并全身麻醉,在患肢侧膝关节正中位置避开髌骨边缘取15~18cm切口暴露关节,清除周围骨赘、部分脂肪垫和病变滑膜。对于关节已发生畸形病变者应松解其软组织并矫正下肢力线。分别应用髓内定位股骨侧,髓外定位器进行胫骨髓外定位以确定假体安装的方向,在胫骨平台以截骨量最小的方式进行后倾截骨。然后安装假体试模,对照组安装固定平台假体试模,观察组安装活动平台假体试模。再行髌骨成形和去神经化,调试骨水泥后,安装胫骨、股骨假体后用骨水泥进行固定。检查髌骨轨迹情况、膝关节活动度等情况并冲洗,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后,逐层缝合关节囊、皮下、皮肤。术后应立即进行股四头肌和踝泵收缩锻炼,术后24h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

1.4 临床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6、12个月膝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功能(应用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越好。(2)计较两组术前、术后1、6、12个月关节弯曲程度,分值越高关节弯曲程度越高。(3)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ROM、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两组ROM、KS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s,分)

ROM KSS术前 1个月 12个月 术前 1个月 6个月 12个月观察组对照组n 6个月47 47 t P 73.01±12.28 72.86±12.35 0.06 0.95 87.45±11.32 86.02±11.41 0.61 0.54 96.38±10.11 95.74±10.23 0.31 0.76 96.74±10.25 95.42±10.13 0.63 0.53 31.45±9.87 30.82±10.31 0.30 0.76 85.57±9.37 84.72±9.41 0.44 0.66 91.49±8.85 90.57±8.94 0.50 0.62 91.60±9.13 91.23±9.35 0.19 0.85

2.2 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弯曲程度比较 术前,两组膝关节弯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两组膝关节弯曲程度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膝关节弯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弯曲程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术前、术后膝关节弯曲程度比较(±s,分)

n 术前 1个月 6个月 12个月观察组对照组47 47 t P 70.78±12.85 71.02±12.79 0.16 0.87 96.29±11.14 95.56±11.82 0.31 0.76 113.75±12.40 110.88±11.93 1.14 0.26 116.83±11.85 113.79±11.43 1.27 0.2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略低于对照组的1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是一种关节软骨慢性损伤疾病,由于患者关节囊周围组织发生病变,会引起滑膜增生,导致关节疼痛和患者活动受限[5]。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使患者受限的膝关节功能恢复,缓解患者疼痛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表明,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固定平台式假体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仍然存在假体松动、关节旋转受限、聚乙烯衬垫磨损等问题[6,7]。活动平台式假体能够模拟正常膝关节的运动方式,有研究表明,活动平台式假体能够有效减少假体中聚乙烯磨损和假体松动。

为比较两种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运用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术后1、6、12个月,两组患者ROM评分、KSS评分、膝关节弯曲程度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术后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均能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取得良好的运用效果,这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8]。分析原因可能为:(1)活动平台假体能够模拟正常膝关节的运动方式,使髌骨轨迹改善,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点,更好减少髌骨不稳。(2)活动平台可增加人工关节的旋转度和匹配度,对旋转轴线具有更好的包容性。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略低于对照组的1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在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相似,安全性均较高,且活动平台假体并发症更少。可能是因为活动平台假体能够有效增加假体固定的可靠性,尽可能的减轻胫骨关节面与聚乙烯衬垫之间的磨损,减少假体松动的可能。既往研究表明,在临床治疗时只要恰当选择适应症,手术操作中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两种类型假体在术后的应用效果并无显著差异。但临床实践表明,由于肉眼定位存在误差,活动平台式假体在临床应用时难以精准定位膝关节胫骨矢状轴线,手术操作时可能造成解剖位置不准确,难以对重要位置磨损情况作出有效判断。因此,其在临床中应用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运用活动平台与固定平台假体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均较好,且活动平台假体效果略高于固定平台。

猜你喜欢
假体置换术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