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翠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手术室,福建福州 350004
随着糖尿病的高发病率[1]及糖尿病带病生存年限 延长,其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引起的并发症也在增加,其中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较为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由于下肢远端血管及神经病变影响患者的下肢和足部感觉和功能障碍,出现麻木、发凉、疼痛、间歇性跛行等表现,致残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受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制约,没有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若患者的饮食不规律或欠规范,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足部溃疡、感染、坏疽,常波及踝关节及小腿,病情进展往往需要截肢治疗[2]。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约5%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足需要截肢,截肢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3]。由于截肢术后的肢体缺如、创面的疼痛和长期愈合过程,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的情绪,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极大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降低患者的后续治疗依从性。因此临床上对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术后加强心理护理,对促进其康复及减少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截肢术后患者50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析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足截肢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按照入院顺序从左到右选取100个随机数字,数字为奇数的入对照组,数字为偶数的入观察组,最后用余数法调整两组病例例数比例为1:1。其中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49~79岁,平均年龄(65.02±6.09)岁;糖尿病病程18~43年,平均病程(27.14±4.33)年;糖尿病足病程2~8年,平均病程(3.62±0.45)年。观察组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龄51~78岁,平均年龄(63.54±5.47)岁;糖尿病病程17~45年,平均病程(27.25±3.92)年;糖尿病足病程1~8年,平均病程(3.44±0.7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内容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相关规范及要求,并获得批准。
1.1.1 纳入标准①对该次研究知情,依从性好,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均符合糖尿病足的相关诊断标准[4];③年龄18~80岁。
1.1.2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肝、脾、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和血液、内分泌等系统疾病;②合并精神疾病,无法正常言语交流;③中途退出研究。
1.2.1 对照组 按照临床的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护理人员遵照糖尿病足治疗相关操作标准,包括术后急救药物准备、心电监护、血糖检测以及截肢残端护理等术后支撑护理,同时给予术后常规健康宣教、营养支持、饮食指导、按时做好翻身、受压部位按摩、功能锻炼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可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不同职业等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截肢术后,心理情绪波动较大,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5],这既影响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到术后的康复,因此心理护理支持尤为重要。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①加强对疾病认知。向患者重点讲述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过程及预后等内容,制作宣传手册,让患者能够充分知情截肢手术前后的大概程序,可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截肢手术的必要性及未行手术的严重后果,让患者对疾病有更深入地了解。糖尿病日常管理的重要性,包括药物治疗、饮食及运动干预的配合,达到合理、平稳的血糖目标。心理与疾病有一定关联,良好的心理对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有益。协助患者释放不良的心理情绪。②加强沟通。护理人员要懂得换位思考,有一定的同理心。患者面临疾病的痛苦,护理人员要认真倾听,为患者提供一些相关的心理课程,让患者不良情绪有宣泄的出口,增强患者术后康复成功的信心。同时,还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交流,家属的支持与良好的情绪对患者术后康复和疾病管理也有很大影响,对家属的健康宣教也很必要。即使在患者出院后,也可让患者及家属继续接受心理指导,从而使患者拥有更加理想的康复治疗效果。
检测两组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
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包括术后发生创面出血、感染、残值挛缩、便秘等情况。
疼痛与生活质量评价:评估两组患者在出院前的疼痛情况,对两组患者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6]进行评价,以0~10分为标准去评价疼痛程度,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强。
对两组出院前的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量表进行评分,一共为8项,折合为100分,若评价得分越高,则得表明术后生活质量越高。
心理测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出院前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
该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其中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
观察组术后发生手术创面出血者1例,便秘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术后发生手术创面出血者2例,便秘者5例,感染1例,残肢挛缩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前疼痛VA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
出院前,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s),分]
?
对于糖尿病目前尚无治愈的方法,且随着疾病病程进展或血糖控制不佳,会出现诸多的并发症,若伴随周围血管病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Wagner分级增高,糖尿病足会成为较严重的并发症,为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更多的严重问题,往往会选择截肢治疗[6-8]。根据Wagner分级标准,当糖尿病足发展至4~5级需要实行截肢手术治疗,而术后患者的康复也成为关注的重点,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感染,促进术后康复[9]。
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医院要从提升护理质量入手。目前已进入“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截肢手术所带来的痛苦,除了手术本身的创伤和疼痛,对于患者术后的身心健康和康复也会带来较大影响。如何既解除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又能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也成为医务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10]。同时,糖尿病足截肢术会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且手术所带来的创伤,也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11]。因此,针对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应给予一定的积极心理护理干预[12-13],制订相应心理干预计划,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不同采用相应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烦躁、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有效干预,提供饮食、康复等方面的指导,让患者拥有正面面对疾病的勇气,树立治疗和康复的信心,也有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及截肢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出院前疼痛、SAS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聂宪梅[14]系统护理干预提高糖尿病足截肢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疼痛程度等方面的结果及曲庆红[15]护理干预对此类患者血糖水平影响结果基本一致。上述研究结果有力证明针对性给予糖尿病足截肢术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且有利提升临床护理的质量,符合医患双方的需求,也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综上所述,根据糖尿病病情特点,结合糖尿病足截肢患者自身的需求,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既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又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加快术后康复,符合糖尿病慢病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