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霞,戴亚端
泉州市第一医院产科,福建泉州 362000
妊娠后,机体内相关皮质醇水平,会出现升高的情 况,其胎盘会释放雌激素、孕酮、胎盘胰岛素等,使得孕妇在妊娠24~28周会出现胰岛素抵抗,在妊娠32~34周会达到峰值状态,胎盘娩出后,则胰岛素抵抗消失,同时,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异常、遗传因素、糖尿病基因缺陷、糖尿病候选基因、细胞因子、慢性炎性反应等作用,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巨大胎儿史、妊娠期高血压病等危险因素,均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1-3]。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后,若不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则影响母婴结局,增加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研究显示[4-5],母亲糖尿病会增加胎儿成年期肥胖、糖耐量异常的风险。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更好保证母婴健康。单纯饮食、运动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广泛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但是其起效较慢,且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不仅能够更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且可保证患者的安全性。该研究主要对妊娠期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效果及对母婴风险的影响进行观察,现分析2018年1月—2020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妊娠糖尿病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中,年龄23~39岁,平均(29.63±5.02)岁;孕周15~31周,平均(25.96±1.05)周;经产妇12例,初产妇38例。对照组中,年龄22~38岁,平均(28.78±4.17)岁;孕周16~31周,平均(26.03±1.15)周;经产妇11例,初产妇39例。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所选病例均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参考《中国妊娠糖尿病诊治指南》中的内容,确诊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即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显示空腹血糖水平≥5.1 mmol/L,或餐后1 h血糖≥10.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8.5 mmol/L;②肝、肾、心等功能正常;③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性疾病者;②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③存在巨大胎儿史者;④人工妊娠者;⑤伴有妊娠期高血压者;⑥躯体严重性疾病者;⑦难以对该研究积极配合者。
对照组实施饮食、运动等常规治疗干预,参考《孕期体重增加:指南修订》中的相关内容,依据标准体质量指数、孕周等计算热量,控制饮食。妊娠24周前患者,总热量控制为(25~30)×标准体质量×4.184;妊娠24~30周,控制总热量为[(25~30)×标准体质量+150]×4.184;妊娠30周者控制总热量为[(25-30)×标准体质量+300]×4.184,饮食结构中,20%~25%为蛋白质,50%~55%为碳水化合物,20%~30%为脂肪,若孕妇肥胖,则控制脂肪的占比在25%以下,保持少食多餐的原则,定时定量,3次正餐加上午、下午以及睡前1 h加餐3次,3次正餐热量占比分别为15%、25%、25%,其余平均在加餐中分配。以基于血糖负荷的食物交换份法实施饮食教育,根据肉蛋类、豆乳类、油脂类、谷类、水果类等顺序,按照每份食物的血糖负荷值情况,合理选择食物,在同一类食物中,选择血糖负荷较低的食物,并对进食食物的时间、数量、种类等记录,定时检查,及时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嘱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餐后1 h实施中等强度的相关有氧运动,包括游泳、孕妇体操、广播体操、散步等,避免出现宫缩、胎儿窘迫、低血糖等情况,时间控制为20~30 min。
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胰岛素(国药准字H51022976)治疗,以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妊娠24周以下者注射量为0.8 U/(kg·d),妊娠25~30周者注射量为0.9 U/(kg·d),妊娠30周以上者注射量为1.1 U/(kg·d)。分别在早上、中午、下午、睡前3 h左右实施皮下注射干预,根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胰岛素的使用量,比例控制为4∶3∶2∶1。
两组患者均接受以上治疗干预至分娩时。
对两组患者不良产妇结局、围生儿结局进行作观察,同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
不良产妇结局:主要为产后出血、胎盘早破、羊水过多、早产、妊娠期高血压、感染。
不良围生儿结局:主要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畸形、巨大儿。
研究组不良产妇结局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产妇结局对比[n(%)]
不良围生儿结局发生率相比,研究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围生儿结局对比[n(%)]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
研究组中,4例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其低血糖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中,2例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其低血糖发生率为4.00%。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3,P=0.106)。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不断的增加。相较于健康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更高,而血糖水平增加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出现病理学变化,增加血管阻力,使得血管病变的过程延长,增加产后出血、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影响患者以及围生儿的结局,病情严重者则需要终止妊娠,因此,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其妊娠结局,十分必要[6-8]。
该研究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研究组,其不良产妇结局发生率为14.00%,低于仅饮食、运动常规治疗干预的对照组不良产妇结局发生率34.00%(P<0.05);研究组不良围生儿结局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不良围生儿结局发生率24.00%(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胰岛素干预能够更好改善其妊娠结局,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9-12]。饮食、运动等常规治疗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能够通过热量摄入控制、运动消耗热量等方式,来控制患者的体质量增长情况,控制血糖水平[13-16]。研究显示,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可预防或逆转糖尿病。饮食、运动等常规治疗方案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增加肌肉对于葡萄糖的利用率,以此更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17-20]。但是,单纯给予患者生活方式干预,起效较慢,且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将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满意的范围内,尤其是病情较重者,因此,临床应选择更加高效的方案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不仅可较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分阶段给予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干预,可满足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4 h基础胰岛素的相关生理需求,模拟机体进餐时胰岛素分泌的情况,且可对胰岛素注射的时间、剂量等进行控制。胰岛素是由机体所分泌的蛋白质,可对脂质代谢调节,控制糖原异生以及分解,起到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的作用。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能够为患者补充外源性胰岛素,解决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起到促进脂质代谢、控制血糖水平的效果。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对胰岛素的使用量,避免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有学者研究显示[21-24],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干预,可更好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且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该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表明该研究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胰岛素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更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降低母婴风险,且安全性较高,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