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磐 姚宇捷 张 勇
(1.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2. 西南科技大学社科处 四川绵阳 621010)
工业遗产是人类历史文明中工业板块的重要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国际对隶属于特定历史的文化遗产群的整体保护提出了新的保护理念,即系列遗产,是一些离散的但是有同一人文或自然特征的遗产单体,如果它们在整体上具有“突出的普世性价值”,那么就可以合而为一,成为系列遗产。例如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工业革命遗址,就作为煤炭能源类、钢铁冶炼类的工业遗产群于201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最早由学者青木信夫和闫觅提出“工业遗产群”的概念,指将散落在城市各地的工业遗留看做一个整体,各个分散的遗存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这些遗存组合起来作为工业遗产群,可凸显出更大的价值,有利于学者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城市的工业发展脉络、产业构成、空间分布情况、历史演进等[1]。目前我国对于工业遗产群的研究还处于起始地位,作者以“工业遗产群”为关键词在知网、维普等平台搜索得到如下结论:“目前全国层面对于工业遗产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天津,洛阳两个城市[2][3],研究内容以工业遗产群的构成分析和历史研究为主[4],对于西南地区的相关领域研究处于空白。因此,本文将以重庆工业遗产群进行研究为契机,不仅能够填补国内在西南地区工业遗产群的研究空白,还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利用保护的摸索,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提供新的发展联动思路。
重庆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部重要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自洋务运动开始到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众多的工业遗存不仅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军工精神和三线精神等众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2017年,重庆钢厂被列入工信部公布的首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2019年核工业816工程、重庆长风化工厂也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5]。通过加强重庆工业遗产群方面的旅游开发,即对废弃的工业用地上原有工业机械、生产设备、厂房等保护和再利用,形成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旅游等新功能,能够吸引人们了解重庆工业文化和文明的工业旅游方式[6]。本课题的研究范围针对重庆近代1891年通商开埠到1980年三线建设结束这段时间的工业遗存进行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工业遗产群旅游开发模式。
在对重庆近现代工业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作为我国西南内陆最先开始发展现代工业的城市,重庆工业历史可以基于近代以来社会重大事件作为节点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近代民国工业萌芽时期、全面抗战的近代工业蓬勃发展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和三线建设时期[7]。
重庆近代工业发展开端于1891年的通商口岸开埠,随着外国资本的流入,重庆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市场和技术。重庆诞生了西南地区的第一家机械制造厂铜元局和第一家近代火柴制造民营企业—森昌泰洋火公司。在这期间,重庆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工业起源于政府或者民族资本,在市场上有垄断优势,迅速扩张壮大;二是大量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使重庆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工矿企业;三是西南地区最先开始创办工业企业,成为区域工业发展基础。
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国民政府战略迁都到重庆,重庆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大量的企业也由沿海或者中部城市内迁到重庆,数量达到了240家,比如南京金陵制造局,武汉汉阳兵工厂等,极大的支持了重庆工业发展,到1944年,重庆工业制造企业达到451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8]。在抗日战争期间,重庆发展的工业门类囊括了兵器钢铁冶金制造以及化工等,兵器制造业是核心工业,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构成了重庆近代工业遗产的主体。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民政府回到南京,大量企业回迁。重庆保留了这些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以及厂房设备,对其进行重组新建等,继续开展生产活动。
在经历了解放战争之后,大量工业厂房设备和工矿被严重损坏,致使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工业生产百废待兴。从 1950 年代至1960 年代中叶,经过战后恢复建设和两个五年计划建设,重庆的工业生产基本上恢复,并且在近代工业的基础上,苏联的经济项目援助促使重庆构建了初级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工业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重庆在“一五”时期,建设了近110个国家部委工业项目,重庆电机厂等纳入国家156个重点项目。在“二五”时期重庆工业大力发展钢铁制造和机械电力方面,建设重点企业包括嘉陵机器厂、重庆钢铁厂和长安机器厂等。
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关系紧张,我国东北重工业生产基地和沿海经济地区处于严重的战争威胁中。为进行战备以及发展西南大后方,把受到严重威胁地区的现代工业进行第二次内迁,提出了“在重庆要在短期时间内尽快建立起能够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能力制造和生产必需原材料和机械制造工业的国防工业生产基地”的发展目标,以及构建“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西南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基地”的要求。三线建设期间在重庆选址建设了118项重点项目和60家重点骨干企业。为了满足国家国防安全需要,重庆大力发展兵器、航天等工业,成为最大的常规兵器生产基地。
课题组对重庆的工业遗存包括工业建筑,工业设备,厂史资料及相关记录文献进行了调查研究,具有如下特征: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城市的空间形态建设发展一直受到地形地貌的影响,而城市工业发展对交通、生产资料以及地形地貌等要求较高,尤其是重工业门类。重庆工业遗产群具有时空维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近代工业发展阶段受限于城市的能力以及交通运输,工厂主要集中在长江和嘉陵江沿岸地区;新中国成立之后,城市在交通、能源、资源等方面供应能力提高,工业发展开始呈现出组团空间分布;三线建设时期强调工厂的隐蔽安全,同时考虑交通运输等问题,主要分散布置在渝黔铁路沿线区域。因此综合重庆工业遗产空间分布联系,可以划分为14个工业遗产群,整体呈现出重庆老城区为核心,沿长江、嘉陵江的两江沿岸以及渝黔铁路的工业廊道向外延伸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9]。
1.长江工业遗产廊道
长江是重庆的工业文明发起点,重庆近代工业萌芽时期,兴建的工厂紧邻长江和老城区,交通生活便利,官办和民办工厂企业都沿江布局,比如铜元局、民生机器厂等。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沿海工厂内迁,考虑到战时生产的交通、供电以及供水要求,大多选择在长江沿岸建厂。它们是九龙坡工业遗产群、大渡口工业遗产群、南岸工业遗产群、江北工业遗产群、涪陵工业遗产群以及万州工业遗产群。其工业性质主要是兵工厂、机器制造厂、造船厂等。
2.嘉陵江工业遗产廊道
嘉陵江沿岸工业发展于20世纪30年代,起源于民办印染企业和矿产开采,工业的发展极大带动了周边农村建设。在抗战时期第21、第24等兵工厂建立在嘉陵江沿岸,造纸、纺织等工业也落户在此。它们是北碚为组团中心的沙坪坝工业遗产群、江北工业遗产群、北碚工业遗产群、合川工业遗产群。其工业性质主要是机械制造、冶金、电子仪器制造等。
3.渝黔铁路工业遗产廊道
重庆南部区域和贵州相邻,多以崇山峻岭地形为主,在20世纪60-80年代,国家决定将沿海地区重要的工业制造转移到内陆地区,强调建设布局要遵循“靠山进洞分散”的六字方针。渝黔铁路沿线复杂的山区地形环境条件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建设首选,双溪机械厂、晋林机器厂等一大批兵器制造工厂落户这片区域。它们是江津工业遗产群、綦江工业遗产群、万盛工业遗产群、南川工业遗产群。其工业性质主要是机械制造、军工武器研发制造和电子仪器制造等。
根据现状厂区调研和重庆档案馆资料查询,工业遗产群的构成主要是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两大类(表1)。物质类遗产包含的建筑和工业设备具有鲜明的重庆地域文化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比如在建筑形态方面拥有单层厂房、多层厂房、山洞厂房等,在建筑风格方面有新旧结合的古典中式,中外结合的仿苏式以及传统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式等。
表1 遗产的构成分类
上文提到重庆工业遗存分布和工业性质在各个阶段具有明显的特征,重庆作为国家的国防常规兵器制造基地、大型装备基地的城市职能决定了其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其中冶金机械、化工特种材料和大型机器制造是重庆工业主要的门类。在发展进程中,城市社会生活必需衍生出了轻工业企业,形成了少量的工业遗存。在保护工业遗产不能只突出重工业的特点,忽视了保护工业遗产类型的完整性。因此数量稀少的轻工业类工业遗产也需要去关注,更要保护好。重庆现在保留较好的工业遗存主要是重工业性质,内部核心物质是生产建筑设施、生产设备、制作工艺资料等。
在对工业遗产群的内部构成特征分析发现,工业遗产主要是以生产厂房、生产设备、建筑以及厂史档案等为主,构成重庆工业遗产主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征(表2)。例如江北工业遗产群的望江机器制造厂、长江电工厂、西南铝加工厂等工业生产场所、设备都保留下来,大渡口工业遗产群的精密仪器制造厂的办公楼和厂房、重庆水轮机厂的周恒顺旧居以及金工车间、兵工署第一厂的厂房、生产洞等都是宝贵的工业遗产。
表2 重庆工业遗产群遗产构成特征
(资料来源:《重庆市机械工业志》《重庆军事志》《重庆市志-国防科技工业志》四川省情网及其他相关企业官网)
工业建筑和工业设备具有鲜明的重庆地域文化特征以及时代特征,在建筑形态方面拥有单层厂房、多层厂房、山洞厂房等,在建筑风格方面有新旧结合的古典中式,中外结合的仿苏式以及传统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式。在工业景观方面具有独特性,高耸的烟囱、高炉、水塔、冷却塔、连绵的巨大钢架与管道等显著的特征,给身临其境者带来特殊的心理感受和强烈的印象[10]。例如:炼铁厂以高炉为中心,围绕着焦化、烧结等辅助设施,水平纵横交错的管道和高耸的烟囱、炼铁炉、热风炉具有强烈的工业技术标志性,表现出工业机械美学独特魅力,是不可缺少的工业景观元素(表3)。
(资料来源:《重庆市机械工业志》《重庆军事志》《重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振兴》及其他相关企业官网)
重庆工业遗产群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在工业项目的产生、成长经历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具有强烈的历史烙印,特别是在其中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工业项目,更是历史不断选择和长久积淀的成果。重庆工业遗产群所具有的遗产价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价值
年代久远,本文所研究的重庆工业遗产群最早追溯于近代通商开埠一直到三线建设时期结束(1891—1980年),重庆工业遗产群,为新中国的建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2. 社会价值
重庆是全国工业建设的重点部分,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重庆在西南地区最开始创办工业企业,建成一批国内领先的工矿企业;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重庆作为战略大后方,发展了以兵器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群,构成了重庆近代工业遗产的主体;新中国建立后,重庆电机厂、嘉陵机器厂、重庆钢铁厂和长安机器厂被纳入“一五”“二五”计划,再次促进了重庆工业的发展;三线建设时期,我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内迁,重庆作为西南大后方,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区域,逐步建立了西南地区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基地,建设了118项重点项目和60家重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兵器、航天等工业,成为最大的常规兵器生产基地。
3. 科学技术价值
在抗日战争时期,兵工署管理的众多兵工厂成为大后方军工武器生产基地,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嘉陵机器厂、长安机器厂、重庆钢铁厂等企业生产产品和工艺技术,极大的推动国家的制造工业发展。
4. 经济价值
重庆遗产群中的工业企业选址都紧邻良好的交通运输线,区位优势突出,厂房建筑等通常具有宽阔的场地空间,良好的建筑结构,可以减少更新改造利用的费用支出。例如大渡口区的重庆钢厂,现如今被改建为重庆工业博物馆,既保留了重庆钢厂的历史遗存,又为市民带来了新的旅游观光、历史学习的地方。
5. 艺术价值
工业遗产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系统混合体,本文对重庆工业遗产的研究跨度自近代通商开埠至三线建设时期,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工厂的建筑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因此在建筑的造型、装饰的表达、构筑物、工业设备等均具有一定的艺术表达力。
6. 稀缺独特性价值
工业遗产需要社会各界有着更加严密,谨慎的保护。工业遗产保护重要性被有关专家学者所认同,社会上对于工业遗产群的保护的认知度还普遍较低,而且在城市“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城市工业遗存被推倒再开发。随着城市的更新发展,城市内的工业遗产的独特稀缺价值更明显。
工业遗产群的旅游开发价值,除了上文所说的工业遗产群价值外,还需要考虑市场价值、与其他工业遗产相比的独特价值、艺术审美价值、社会价值等。
1.重庆工业遗产群具有的旅游资源独特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内在因素,是旅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旅游产品开发类型、旅游产业分布特点和区域产业结构特征。重庆工业遗产群是有旅游潜力价值的重要资源,重庆工业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是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历史语境下开端的,因此工业遗产群的遗产物质形式和精神内涵具有独特性。其建筑样式以及生产组织方面,是西南地域建筑和现代建筑的有机结合,比如铜元局的厂房建筑最先尝试使用了钢筋混凝土和耐火材料。还具有时间延续性,一些工业遗产经历了清代、抗战时期、建国发展等几个阶段的时间跨度,机器生产等设备和工业厂房建筑通过翻新维修等,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质融合在物质上表达,富有时代和地域特征。
2.重庆工业遗产群构筑了重庆的城市精神,具有人文价值
(1)区域文化突出。重庆工业遗产群作为重庆工业发展的历史成果,是地区历史语境和城市地域文化的融合表现[11]。从洋务运动自救,全民抗战,到解放战争结束新中国的建立,再到全民备战三线建设,这一过程重庆军事工业同中国殖民侵略史、中国革命发展史和新中国建设史紧密相关,凝聚了重庆人民的记忆,不同阶段的工业遗产记录了该阶段的历史文化演变序列,成为城市重要的历史印记,这些区域文化也成为重庆市的城市象征和文化灵魂。
(2)旅游怀旧文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时代产物可以唤起人们的回忆,工业遗产旅游让人们通过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了解过去历史,帮助建设者重寻自己和过去工作的环境,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肯定。
3.重庆工业遗产群旅游开发带来的社会价值
(1)社会影响方面。重庆现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旅游的“网红”城市,发展工业遗产群旅游,是对重庆旅游业发展的进一步推进,体现了对国家所号召的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遵循,不仅能保护其历史价值,还可以通过工业向服务业转型,提供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2)环境影响方面。保护工业遗产也是对城市环境的一种保护,将工厂或园区进行改造而非是全面拆除重建,契合城市“绿色发展”的理念。
(3)城市发展方面。重庆作为全国知名老工业基地,遗留的大量老厂房向工业旅游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发展多元化,旅游产业服务多样化。现在已经建成的鹅岭二厂文化公园、洋炮局1862文创园,是工业遗产旅游带动城市发展的体现。
重庆市近年来在城市旅游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成功,“山城、雾都、火锅以及红色文化”等已经成为城市的旅游名片,因此完全可以借助当前火热的旅游氛围,打造属于重庆的工业遗产旅游文化。据初步统计测算,2019年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6.5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739.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0%和32.1%[12]。整体旅游空间格局呈现出“一区两群”各区域旅游业彰显特色、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表4)。
表4 旅游接待及收入情况
全市目前已经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42个,其中:5A级景区8个;4A级景区106个,3A级景区76个,2A级景区51个,1A级景区1个。重庆连续三年在界面新闻“中国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排行榜”位列第二,获评2019年全国夜间经济十强城市第一名、2019年度中国城市旅游品牌第二名。重庆市在旅游拉动城市发展作用明显,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从招商引资到公共服务体系,再到不断优化的旅游市场,这充分表明重庆展开工业遗产旅游是具有可行性的。
重庆工业遗产群的资源种类、规模以及周边环境有很大差异性,因此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发展路径有如下几种模式:
(1)主题博物馆模式。开发打造特色博物馆,对生产厂房、设备设施以及历史产品、制作工艺等文物类工业遗产进行集中保存和展示,增加园区遗产内部的历史感,塑造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群。比如重庆主城区以设备、企业文化等为主题的望江机器厂、嘉陵机器厂等展馆群,涪陵区以突出中国“两弹一星”精神的816核工程主题展览馆等,在空间上沿长江、嘉陵江形成主题博物馆旅游路线(图1)。
(2)艺术创意产业模式。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原来位于城市边缘的工业遗产群逐渐被城市建成区包围。这些富有文化价值的遗产可以成为城市社会文化活动的活化剂,通过这些原来废弃的遗产开发改建为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融入新时代城市发展需求,突出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13]。
图1 重庆工业遗产群旅游线路构思图
城市发展到现在,居民生活需求越发多样化,通过将工业遗产和城市未来规划发展以及居住社区建设相结合,为工业遗产注入了新的血液,功能置换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新亮点。打造特色公共休憩空间主要是利用遗产内部原有资源打造大地艺术景观、城市公园、滨水开放空间、城市救援基地等,还可以把空旷区域场地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设置多功能相结合的运动娱乐设施,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趣味丰富的集体验城市工业发展、文化娱乐等复合型文化休闲场所,为遗产群焕发新的生机[14](表5)。
表5 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类型
当前重庆市的工业遗产群商旅开发模式主要是特色民宿、餐饮,但是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知名度较低。因此需要依托重庆网红旅游城市的发展契机,借鉴网红打卡旅游点如山地阶梯景观、轻轨、洪崖洞等营销模式和经验,结合短视频平台,做足旅游产品宣传。将军工企业文化、名人效应以及城市故事融入工业旅游参观线路,配套“吃、穿、游、住、行”,打造成体系的旅游体验。
浙江、贵州等地通过结合自身优势条件,打造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文旅小镇,例如浙江龙泉宝剑旅游文化的龙泉小镇,互联网云的云栖小镇,主打美食美景以及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西江千户苗寨等。重庆市现在有温泉小镇、传统村落等,在工业遗产文化方面没有相关的,考虑旅游发展趋势,可以打造工业特色文旅小镇。比如将万州工业遗产群资源整合起来,打造军工主题文旅小镇,形成集观光游览、军工体验、军工文创商品、历史展览、极限运动等综合型军工小镇(表6)。
表6 军工特色文旅小镇功能组团
在对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进行分析总结之后,重庆工业遗产群旅游的未来发展应该做足长期区域工业遗产旅游规划,应该遵循如下几个方面原则,才能更好的让这些区域重新“活起来”:
第一,区域联动,辐射发展。重庆市的工业遗产群要生存并得到充分保护,必须在上位规划指导下,区域联动,辐射发展。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重庆主城区以及周边区县,需要地方政府合作,精心制定工业遗产联合品牌开发,形成区域遗产资源整合后的区域联动效应,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区。
第二,绿色发展,科学开发。习近平提出不能只顾眼前发展而粗放的开发,应该构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在对工业遗产群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时,不仅需要营造城市特色,还要充分考虑地域历史特征,科学地对工业遗产资源进行二次开发改造。这就要求对工业遗产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尽量将城市其他旅游资源整合发展,综合考虑地域空间联合、交通、旅游资源组合等问题,形成绿色科学发展。
第三,打破常规,激发产业活力。当前社会技术发展带动大众审美更新迭代,为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带来了新的血液。如何在众多的城市工业遗产旅游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打破常规,激发产业活力,突出重庆市的军事工业遗产特色,探寻文创产业旅游开发的新方式,要将“文化消费”作为新的结合点,发展优势产业。
第四,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引导全民参与协同治理。工业遗产旅游发展阶段为前期开发立项、中期项目建设以及后期项目运营管理,涉及城市土地管理、建设、生态环保等多方面问题,需要政府在政策制度方面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确保项目能够落地建成。在协同治理方面,可参考上海新天地历史文化街区的“3+1”委员会治理模式,对工业遗产群的项目管理构建起一套由政府、旅游开发商以及市民三方成立的管理委员会,就工业遗产旅游的各方面事项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确保项目合理运营发展。
第五,扩大人文旅游影响力,提升工业遗产旅游竞争力。重庆近年人文旅游影响力日益增强,地方各级政府积极通过文旅推介、文化旅游周以及国内外文化旅游推广中心,使重庆文旅元素走入世界,在2019年被评为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抖音之城。这些积极文化旅游举措极大的带动重庆旅游业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可以借助现有的宣传媒介,将重庆工业文化融入,提升工业遗产旅游知名度,成为重庆的新名词。
第六,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当前重庆市在文化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脱贫脱困发展已经取得了好的成绩,现在已经有9个村被列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乡村旅游项目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重庆市工业发展在三线建设时期,选址建设的“进山、入洞、分散”六字方针,大量的工业企业分布在山区中,在企业搬迁转移之后,这些遗存和村庄沉寂在大山深处,鲜有人知。通过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去带动周边贫困乡村发展,达到文旅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重庆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人文历史文化以及城市建设物质遗产方面拥有丰富的文化保护开发经验,面对重庆市工业遗产群在文化方面的独特性,丰富性以及和新中国发展的紧密联系,如何把工业遗产群保护开发成下一个磁器口、洪崖洞,成为重庆市的名片,需要规划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强调“保护优先,以用促保”的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出一条“新常态”的工业遗产发展之路,达到工业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 《下塔吉尔宪章》,由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于2003年7月10日至17日在下塔吉尔通过,对工业遗产保护提出系列保护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