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亮,魏艳艳
(谷城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襄阳 441700)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的简称,又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其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脑力劳动者居多,患者中男性比例较大且发病年龄较女性更早[1]。冠心病因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引发,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缓解冠心病临床症状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在介入治疗后存在心绞痛的状况。临床中常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尼可地尔能够改善心肌灌注,减轻心肌损伤,从而缓解疾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2]。本研究旨在探讨尼可地尔对PCI术后心绞痛患者发作情况与心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谷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45~78岁,平均(61.62±8.57)岁;冠状动脉损伤程度Gensini评分[3]32~55分,平均(43.37±11.26)分。B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5~78岁,平均(61.37±8.42)岁;冠状动脉损伤程度Gensini评分31~56分,平均(43.53±11.34)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防治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行PCI手术治疗且成功者;术后有明显心绞痛症状,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冠状动脉狭窄者等。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和原发性心肌病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等。本研究经由谷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A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给予患者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结抗剂等相关药物,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表现进行对症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尼可地尔进行治疗,口服尼可地尔片(甘肃成纪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62020973,规格:5 mg/片),5 mg/次,3 次 /d,药品剂量可根据症状程度酌情增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并随访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参照《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5]评定临床疗效:患者心绞痛相关症状完全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电图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有所缓解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电图状况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为有效;心绞痛症状未见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心绞痛发作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平均持续时长。③心功能指标水平。于治疗前后采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心绞痛发作情况 治疗后1个月内B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A组,且发作持续时长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发作次数(次) 发作持续时长(min/次)A 组 50 10.41±2.72 2.75±1.17 B组 50 6.35±2.58 1.32±0.65 t值 7.658 7.555 P值 < 0.05 < 0.05
2.3 心功能指标水平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水平均升高,且B组高于A组;而两组患者LVEDD、LVESD水平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组别 例数 LVEF(%) LVEDD(mm) LVESD(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50 38.62±3.51 44.56±4.73* 57.32±5.27 54.53±4.71* 46.62±4.53 43.72±4.17*B 组 50 39.84±3.96 49.24±6.19* 56.94±5.18 51.15±4.52* 46.25±4.14 42.15±3.46*t值 1.630 4.248 0.364 3.661 0.426 2.049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PCI通过心导管技术对冠状动脉中狭窄或堵塞的部位进行疏通,从而改善心肌血液回流状况,其一般有股动脉与桡动脉两条介入路径,桡动脉凭借其不适感轻、并发症少等优势成为目前PCI的首选路径[6]。但由于血管远端的栓塞事件、侧支血管闭塞或狭窄以及血管的供血不足等因素,导致冠状动脉与心肌供血失衡,心肌代谢紊乱,从而致使部分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疗后仍存在心绞痛状况,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药物治疗。临床中多采用阿司匹林、他汀类等常规药物来治疗PCI术后心绞痛,但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对患者胃肠功能影响较大,不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7]。
尼可地尔属于硝酸酯类药物,能够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细胞血流供应,从而起到保护心肌、治疗心绞痛的作用[8]。同时,作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敏感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可以对细胞膜内外的钾、钙等离子的浓度差进行调节,从而改善冠状动脉的微循环,防止PCI术后无复流与慢血流,且不会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造成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9]。尼可地尔经水解脱去硝基后的代谢产物药理毒性极小,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因此老年患者和合并慢性肝病患者在使用尼可地尔进行治疗时,一般不需要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本研究中,治疗后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且治疗后1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A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A组,表明尼可地尔能够改善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的发作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冠心病患者由于心肌细胞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造成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致使左心室功能不全。LVEF、LVEDD、LVESD是评价心功能的常用指标,LVEF能够评价心室的射血功能,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LVEF水平越高;LVEDD、LVESD若超出正常值,则表明患者心脏功能受损。尼可地尔能够通过开放钾离子通道,从而减少缺血对心肌的损伤,同时还能够通过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增强心肌细胞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10]。本研究中,治疗后B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A组,且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A组,表明尼可地尔能够改善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的心功能,从而促进病情好转。
综上,尼可地尔能够改善PCI术后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心功能,从而促使病情好转,且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