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显平,齐 霁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的优势地位主导着全球化进程,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借助全球化趋势攫取了巨大的利益。[1]全球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了谋求超额利润,大力发展虚拟经济,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将部分产业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导致了本国的产业空心化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脱实向虚的欧美国家经济受到了很大冲击,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不满情绪高涨。为了尽快摆脱经济颓势,促进经济发展,美国等国家针对本国不景气的产业迅速颁布了诸如绿色壁垒、贸易管制等贸易保护政策,重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欧美发达国家不断通过贸易保护政策对新兴国家进行打压,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保护手段也是层出不穷,诸如欧盟为保护本国消费者与工人利益反对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的实施,等等。[2]
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逆全球化”思潮开始在欧美国家泛滥,可以以三个维度解读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从经济维度看,为了尽快恢复自身经济发展,维护本国利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更加多元、更具针对性、更加复杂的贸易保护政策,新增了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针对新兴国家,甚至还包括以往的盟友,贸易保护内容不再局限于以往的不变资本,将可变资本也纳入到保护范围。为了达到“本国优先”的目的,美国等国家不择手段,推行“制造业回流”“再工业化”等政策,甚至不惜发动贸易战借以巩固自身地位,制造市场动荡以从中获取利润,严重破坏了当前的国际贸易格局。[3]从政治维度看,全球化趋势原本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原有格局发生了转变,发达国家无法接受自身地位下降的事实,企图利用逆全球化思潮扭转局势,重返往日辉煌。发达国家并非真的想退出全球市场,而是借“孤立主义”抑制新兴国家的发展。逆全球化的背后推手无疑是不满自身受到挑战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减缓的事实,美国等国家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政策,在外交中不断“退群”,迫使全球化进程发生停止甚至有逆转趋势,这也是其在国家政治和经济上不断衰落的表征。[4]从社会维度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欧美国家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社会分化愈加严重,民众不满情绪高涨。“逆全球化”是当前精英阶层与底层群体双方矛盾激化促成的产物,并充当了这一矛盾的缓和剂。底层群体期盼领导层可以维护本国人民利益,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因此,当新一轮竞选时打着与群众呼声一致口号的候选人理所当然会受到群众的支持,而为获取最终竞选胜利的候选人抓住底层群众的这一心理,放大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推动了逆全球化的发展。[5]
逆全球化思潮的泛滥,给东北亚区域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给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1.外部挑战
在本轮逆全球化来袭前,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顺利,多边合作体系初步建成并已进入洽谈阶段。[6]但逆全球化阻碍了日韩两国加入多边贸易体系的进程。在美国“退群”事件发生之前,中日韩三国为缓解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影响,迫切希望能加强与东盟的合作,保存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实力与地位。但是逆全球化的到来给各个区域合作组织施加了压力,直接阻碍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除此之外,当前美国宣扬的“本国优先”口号,严重破坏了原有的全球贸易格局,无视全球化进程中的平等互惠原则。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种种四面树敌的手段使得东北亚区域内多国针对美国当前行为提出了不满,各国纷纷就与美方达成的合作关系进行重新考量。例如,2018年美国向中国挑起贸易争端,加征各类关税,中国迅速做出反击,此次贸易争端双方两败俱伤;2017年,美国为限制韩国对美出口采取修订自贸协定措施,此次协定磋商耗时长、争议大,对韩国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2017年美国公开声明与日本贸易往来的不公平问题,随后双方就此次争端进行博弈,最终导致双方合作出现信任危机,为双方今后的合作留下了隐患。
2.内部挑战
近年来,受到逆全球化的影响,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进展不佳,对于一体化发展战略各持己见。其中,日本的政策方向以及朝韩两国的政治主张至关重要。日本在地缘位置上归属东方,但在经济地位上却归属西方。日本曾一度期望凭借这次美国重返亚太的机会,联合其他国家共同针对中国,并趁机一举登上东北亚区域“霸主”的地位,而美国逆全球化行为打乱了日本原本的经济战略计划。
韩朝两国在历史上纠缠已久,目前发展局势逐渐好转,两国为今后的良好发展共同协定了《平壤宣言》,半岛永久和平机制的构建也铲除了许久以来朝鲜半岛的顽疾。[7]随后朝鲜恢复了与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的外交关系,朝鲜半岛走进告别战争的新时期。朝鲜经济在多年的制裁中已经十分艰难,因此十分希望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吸纳其他国家的资源要素带动自身经济发展。[8]其中,韩朝双方共同合作完成朝鲜半岛的经济建设,改善了朝鲜的基础设施;俄罗斯也一直希望发展与朝鲜方面的经贸关系,从而加深对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也重新正视对朝问题,认识到发展日朝经济的重要性。而逆全球化的出现,使东北亚区域内国家间原本的合作进程变得迟缓。联合国对于朝鲜半岛的制裁使得东北亚区域许多合作项目无法落实,以俄朝合作为例,两国双边合作意愿强烈,曾多次就双边合作问题进行商谈,但受联合国制定的涉朝协定制约,双方合作范围十分有限。
3.发展机遇
尽管逆全球化浪潮给东北亚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逆全球化也为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的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契机。首先,在逆全球化局势下,若东北亚区域内各国加强经贸合作,实现自由贸易,那么东北亚区域整体发展将会得到较大提升。其次,韩朝两国关系的修复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阻碍,此前紧张的气氛得到了缓解,为经济合作带来了新动力。除此之外,中国一向秉持“命运共同体”原则,对东北亚区域的经贸合作给予极大的支持,而此次逆全球化思潮为中国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中国抓住美国插手亚太经济的时间窗口,极大地带动了各国的合作热情,贴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发展提供了新思路。[9]中日韩三国在东北亚区域占据重要地位,经济发展较好,国民生产总值总量占全球比例较大,但三国之间经贸合作还不充分。逆全球化对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都造成了极大威胁,以此为背景,中日韩三国若能加强合作,推行域内自由贸易,将为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选取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的实际经济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逆全球化对东北亚各国经济影响的净效应,进而分析逆全球化对东北亚各国经济的影响。
1.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小黑,小黑,”一个女人的声音传来,很圆润。这条叫小黑的狗立马从门角的洞口钻了进去后,又踅回身来用眼睛陌生而又充满敌意地瞪着我。
在样本变量选取过程中,由于东北亚各国数据披露标准不同,披露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在选取各国的研究期时无法做到完全统一。由于朝鲜绝大部分样本数据获取困难,故该国数据暂时空缺,具体详见表1。逆全球化与全球化相对应,各国虽对逆全球化的战略或态度存在差异,但均为该模式的被动接受者。
表1 研究对象时期选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逆全球化萌芽开始显现;至2016年,特朗普登台,逆全球化魅影再现;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使逆全球化再度成为全球焦点。本文以逆全球化萌芽期末的2009年作为研究期节点。结合所采用模型的特点,选取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逆全球化为解释变量,引入时间、地区两个虚拟变量,参照蓝庆新(2019)、王俊蒙(2019)、崔兆财(2020)等学者的观点,同时结合数据的可得性,选取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科研水平和就业水平为控制变量。详见表2。
表2 主要变量选取体系
对于时间虚拟变量(YE),中国在2016年之前,YE=0,2016年及其后,YE=1;俄罗斯在2014年之前,YE=0,2014年及其后,YE=1;韩国在2017年之前,YE=0,2017年及其后,YE=1;而对于地区虚拟变量,中国、俄罗斯、韩国的AR=1,日本、蒙古的AR=0。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3。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DID模型构建
双重差分模型(DID)主要应用于对公共政策、计划或项目实施效果的定量评估。其基本原理是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比对政策实施前后两组某些指标的变化量来反映所研究政策的净效应,得到该项政策对实验组的影响。本文结合主要变量的选取将模型设定为如下形式:
AVGDP=C+αDGE+β1YE+β2AR+γiControl+ε
(1)
其中,C为常数项,α为解释变量系数,β1和β2为时间和地区虚拟变量系数,ε为残差项,AVGDP是被解释变量,表示东北亚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DGE是核心解释变量,即DGE=YE×AR,代表的是各国逆全球化的净效应,AR及YE分别表示地区和时间虚拟变量,取决于各国是否表现逆全球化以及表现逆全球化的时间节点,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可能包含DO、IS、IE、RL、EL等变量。
3.实证结果分析
表4 逆全球化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影响的DID结果
从表4中DID回归结果来看,随着DO、IS、IE、RL、EI等控制变量的逐步引入,解释变量DGE(YE×AR)的回归系数并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介于-0.4366~-0.1593之间,大体上可以在10%或者5%的水平上显著,可以说明在研究期内,逆全球化对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经济影响的净效应是负的,即逆全球化阻碍了东北亚各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虚拟变量YE和AR的系数为正,表明东北亚区域发展若未受逆全球化影响,各国的经济水平将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提高;究其原因,可理解为东北亚各国经济贸易市场自身调节优化、地理位置相对优势的作用。而在诸多控制变量中,外商直接投资水平和就业水平回归系数的显著效果并不理想,无法进一步说明其对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水平和科研水平对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在10%甚至1%的水平上显著。结合前文理论分析反观实证结果的逆全球化负效应,我们并不否认逆全球化的浪潮可能会给东北亚各国带来加强区域性合作发展、实现自由贸易的机遇,但全球正在泛滥的贸易保护、经济制裁、国土争端、国家安全、政治利益等矛盾逐步彰显,其给各国带来的挑战会严重阻碍东北亚区域经济内部共赢发展的进程。兼顾理论和实证分析,显然逆全球化给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大于机遇,最终致使逆全球化制约东北亚区域经济的提升。
4.安慰剂检验
为了规避逆全球化效应的偶然性,本文运用Placebo Test对实证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将我们之前选定时间虚拟变量设定的时间节点提前两年(即2007年之前,YE=1;2007年之后,YE=0),重新对模型6进行回归分析。如果逆全球化净效应依旧表现显著制约作用,说明在研究期内逆全球化阻碍了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上述结论不成立,仅为偶然现象。最终由分析结果得出,解释变量DGE的回归系数为-0.3743,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此外我们发现其他变量系数的性质也与模型6原始结果保持较高的相似性。因此,基于安慰剂检验可以说明近年来逆全球化显著阻碍了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经济的发展。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逆全球化势必会阻碍东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面对逆全球化思潮,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有义务为全球经济繁荣、各国和平发展贡献力量。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深化世界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窗口。[10]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起点与沿线国家,东北亚区域是该倡议的重要枢纽。“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北亚区域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当前逆全球化思潮下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打造了互利互惠、包容共赢的良好合作环境,成为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发展的关键。
1.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对接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与传统的区域合作不同,其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理念,推动区域内国家互联互通的网络建设,实现“一带一路”成员国与东北亚区域国家在经济、文化以及资源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与对接,尤其是促进区域内多边合作的开展,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带来了新的方式、注入了新的动力。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了新的合作阶段,参与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达成了发展战略的融合,不断挖掘东北亚区域的市场潜力,通过更多利益点的融合与各自优劣势的互补,实现了东北亚区域各国之间的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提升参与国在区域内经济合作深度。由于东北亚地区处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因此实现“一带一路”与东北亚进行对接,提升整体区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符合各国经济利益发展的诉求,与后危机时代各国战略发展方向契合。第二,“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东北亚区域内各国达成战略合作,扩展“一带一路”辐射范围。“一带一路”倡议的参与国可以通过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突破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的藩篱。“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开放共享的区域合作精神,有利于东北亚区域内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市场的深度融合。这为东北亚区域内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合作框架以及新的经济增长点。
2.推进东北亚自贸区构建
经济全球化有助于促进区域内各国经济融合,自由贸易区建立是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东北亚区域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内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具有深度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区域内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区域内合作一直以双边为主,多边合作较难开展。“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框架加速了区域内合作谈判进程,避免了冗余的世贸组织合作议程。提升区域内跨境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水平,有效推进区域内自贸区互联网络体系建立,有利于区域内经济贸易增长,提高区域内国家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东北亚自贸区建立。第一,淡化区域内各国间的原有争议差异,促进各参与主体以更加包容的态度推进区域内经贸交流与合作,构建区域内贸易摩擦和争端的解决机制,提升区域内经贸合作水平。第二,优化贸易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推进次区域合作。具体来说,首先,应促进次区域经济合作,可以推进东北亚区域内沿海地区的海关协作,优化对外贸易的程序,推进不同区域、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与配合,有助于降低次区域内经济合作的“鞋底成本”。其次,中、日、韩三国贸易是东北亚区域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关系也具有重要的范本作用,有助于推进东北亚区域内经贸深度合作。各国可以积极尝试小范围的多边自由贸易合作,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推进东北亚自贸区建立的重要手段。第三,发挥区域内各国的比较优势,保障合作顺利进行。东北亚区域各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别较大,利益追求也各不相同,各国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优势互补。
3.加速大图们江次经济区域建设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以多边互动模式为主,多边合作开展缓慢,基础薄弱。中国作为区域内负责任大国,在引领世界经济全球化时需要区域内多边贸易合作的支持。通过加强次经济区域合作,实现各方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内多边合作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东北亚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图们江区域的中国东北地区,是联系中、俄、朝三国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与日本海的最近航线。因此,图们江的次经济区域合作辐射了东北亚的中国东北、日本海等区域,汇聚了东北亚六国的战略利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区域内各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契机,促使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逐步深化。该次经济区域经济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促进,形成了稳定、持续的正反馈效应。在加速大图们江次经济区域建设中,一方面,要增强区域内的政治互信,加快区域内经济合作进程。在进行经济合作中求同存异,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次经济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基础。另一方面,推动金融领域合作,加快区域内资金流动,为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借助“亚投行”与丝路基金进行资金融通,推动区域内中朝、中俄基础设施建设,为图们江区域搭建良好的交通运输通道。将区域内关键港口,如珲春、扎鲁比诺、罗津等港口进行更新和改造。满足区域内产品运输的需求,提高区域内交通运输的吞吐能力,为经济合作提供运输支持。同时,将图们江区域与长吉图开发先导区进行联动,加强边境与东北地区内陆合作,为“长珲欧”合作打开局面,提升我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带动区域内产业转型,继而给大图们江次经济区域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带来外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