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类节目新趋势探讨

2021-07-20 10:46苏莉娟
文艺论坛 2021年2期
关键词:扁平错位

苏莉娟

摘 要:从2019年到2020年,婚恋型情感综艺节目经历了从“烈火烹油”到“水落归槽”,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三点,即趋同、扁平与错位。针对这种情况,要寻求突破与创新,必须促进多维度内核升级,如将单一视角转为多维视角,将传统相亲模式转向多元社交模式,等等。

关键词:婚恋型综艺节目;趋同;扁平;错位;多维视角;多元社交

从2019到2020年,短短一年时间里,婚恋型情感综艺经历了“烈火烹油”到“水落归槽”。这种形式轻巧、立足现实的节目类型的出现迅速被观众认可,成为市场研发重点;但短时间海量同品类节目密集播出,观众迅速出现审美疲倦,开始略显疲态、后续乏力,各平台尝试从不同角度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却鲜有出圈作品,究竟原因是什么?

一、短期“井喷”后又“遇冷”:趋同、扁平、错位

2019年“婚恋”类综艺呈井喷状态,仅上半年电视平台和视频网站加起来就共有12档婚恋情感类综艺节目。但2020年以来,该类节目在声量和数量上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电视平台除江苏卫视老牌节目《非诚勿扰》《新相亲大会》坐镇外,其他频道均无该类节目上新,而视频网站也仅有8档恋爱类综艺,其中全新节目仅3档,其余均为综N代。主要原因或在于三个方面。

1.趋同——场景、人设、话题套路化,消耗了观众的注意力、降低了观众的追看动力。

一是格式化的场景。相同的场景、相似的流程使得场景失去了营造浪漫气氛的功能,观众也在相似的场景和雷同的约会流程中失去了期待感。例如,咖啡厅成为各类恋综中男女嘉宾见面或约会的首选,《恋梦空间》和《女儿们的恋爱》都将首次约会地点选定在符合当下年轻观众喜好、具有较强文艺气息的咖啡厅;而游乐场则成为男女嘉宾出游的“万精油”场地,《喜欢你我也是》《我们恋爱吧》《心动的信号》中均有多个游乐场场景出现。

二是套路化的人设。这类节目在人物设定上具有明显的标签化思维:一方面,不考虑两者是否有“化学反应”,而是标签化地根据嘉宾的社会身份属性进行匹配,如傅园慧成为国内婚恋类综艺节目的“熟客”,走马灯般更换约会对象等,产生较强的突兀感,剧本成分也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对嘉宾的消耗较大,同样的嘉宾重复出现在多档节目中,傅园慧父女便出现在《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两档节目中,而郎朗、吉娜在参加完《幸福三重奏》后,又正式加入《妻子的浪漫旅行4》,林允也是各类恋综的常客,《我家那闺女》《看我的生活》均有其身影。

三是单一化的话题。这类节目基本都是围绕“催婚”“父母代沟”“女性对家庭和事业的选择”等话题,忽略了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及与新兴价值观念的契合度。在此情况下,若没有强观点的输出,节目很容易陷入“泯然众人矣”的状态,也很难做到出圈,使得观众对节目缺失记忆点。

2.扁平——升级的女性自我认同VS扁平的人设和内容。

婚恋类节目市场向来有一句公认的“真理”——“得女性观众者得天下”。女性观众无论是占比还是消费都是绝对主力军,因此女性观众及其思维观念、观赏诉求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该类节目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而随着现实生活中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情感不再是女性观众追剧看综的唯一落脚点。近年来,除了情感,悬疑、职场、青春成长等元素在各类剧综中的引入也迅速获得了女性观众的认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女性观众的自我认同从单一的情感层面开始向多维升级。

反观当前国内的婚恋综艺,一方面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固化的,在节目中每个阶段的女性都仅面对情感焦虑,20+女性要恋爱、30+女性要结婚生子、40+女性要面临更多的家庭生活和事业之间的抉择等等,而我们的认知是每个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具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另一方面以“生活观察”体验的现实主义为旗,但现实主义题材极易沦为玛丽苏情感剧的又一个“外衣”,缺乏贴近生活的真实感。例如在大多数该类节目中撒糖、偶像剧式爱情体验成为主要趋势和表现形式;又例如其对恋爱和情感的展示过于理想化,将男女嘉宾的生活环境设定在节目的“真空化”包装中。而在现实生活中,观众的真实恋爱体验会涉及三观差异、原生家庭、社交网络、工作与生活等各方面的交织体验。

3.错位——节目所传达的价值观与观众真实需求不匹配,从最初立意的“情感关照”到日益强化的“焦虑贩卖”。

当对婚恋类综艺“嗑CP”、看热闹的新鮮感散去,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开始响起,“又在催婚”“越看越焦虑”“全世界都在催我脱单”等言论层出不穷。当节目所传达的价值观与观众真实需求开始不匹配,要知道,“情感关照”与“贩卖焦虑”只隔了一条细线。

过分强调焦虑情绪,把来自父母、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焦虑尽情展露在大众面前反而适得其反,刺痛了观众的心,缺乏真正的情感共鸣、情绪治愈及引发理性思考。例如,《遇见你真好》中第五次落单的郑晓雯在节目播出后迅速登上热搜,节目中郑晓雯的孤单透过荧幕幻化成无数和她有相同境遇的女孩对自己的“心疼”;《心动的信号》素人恋爱的观察秀中,选择与被选择的感情焦虑也无处遁形;《我家那闺女》中吴昕自述就曾因为工作不见起色、恋爱更毫无进展而崩溃痛哭;《女儿们的恋爱》中Selina和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张轩睿约会时“你年纪太小,我们的相处会让我觉得不太真实,会让我觉得你是脑子坏了才会喜欢我”的感叹,是当下许多观众的心声。

诚然,婚恋类综艺的最初立意都是从“情感关照”出发,但当其传达的内容与观众的真实需求出现错位,就需要审视自身,跳出“焦虑”制造模式,应从探讨当下年轻人与长辈对婚恋情感的不同态度、认知差异和代际沟通出发,传递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婚恋观,从而指导更多年轻人正确、理性地看待爱情和婚姻。

二、破圈的重点:多维度内核升级。

有了放量优势的情感类综艺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如果一直陷在同质化的竞争中,那么或许会加速衰落,但如果能找准方向,挖掘新“爆款”内在的驱动力,或许可找到新的突破口,创造新的“现象级”。

1.从单一的主角视角向多维视角扩宽。

海外的婚恋类节目在视角的拓展上比国内要更大胆、更多层次和多维度,他们更善于通过挖掘微妙关系并剖析其真实的社会痛点,从而引发更多角度的討论——一方面,通过不同视角嘉宾的肢体语言、话题焦点使节目真实性和可看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也能及时捕捉到更多具有社会性的议题,如可以通过婚恋引申到文化差异、种族、人际关系、LGBT等现实向话题。

例如,欧美《与前任的一餐》《离婚旅行》用到“逆向思维”的犀利视角,当所有相亲节目仅仅考虑如何让陌生男女在一起恋爱的时候,他们开始用“前任”“离婚旅行”等元素让情侣思考彼此是该分开还是该继续;韩国《爱情也可以翻译吗?》通过嘉宾谈一场跨越国界的恋爱引申到更多有关文化背景、爱情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的讨论等。

2.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相亲模式向多元社交模式拓展。

一是用新颖的“外壳”传输爱情的真谛,如引入手机和社交软件概念。以频道的原创节目《一键倾心》为例,以手机为载体展现新时代年轻人的交友模式;同类的如《约会之夜》《只能爱情》《与她说》等都是通过科技赋予了节目更多可能,都是利用社交软件作为媒介自带现实生活中的代入感,但是另外一方面,它又打破了网恋之中最美好的东西——神秘感。

二是采用“兴趣娱乐+婚恋”的方式,使情感走向不再是唯一看点,娱乐性和体验感也成为节目的看点和主线。例如,整蛊类婚恋节目《爱的阿凡达》最大的看点是男嘉宾并不亲自与女嘉宾相亲,而是量身定制了一个“阿凡达”,女嘉宾或许会爱上替身“阿凡达”而不是真正的男嘉宾;《VR相亲》让嘉宾通过VR技术在虚拟空间变换场景进行约会。

3.从“婚恋”话题到多元社会议题和情感关照的升级。

海外许多社会实验观察类节目已跳出婚恋节目单纯追求婚姻或感情成功的桎梏,开始洞察真实感情生活中的盲点和痛点,通过荧屏投射现实生活,不仅能引发更广范围和更多层次的社会讨论,而且调动多元情绪与观众共鸣的方式可以让观众自我发散,也可以延长节目的话题发酵期。例如,《Love on the Spectrum》(又名《光谱上发现爱》)是一档有关自闭症年轻人的约会节目,具有交流障碍的族群用最简单的沟通、最外露的情绪诠释普通人说不出口的爱情真谛,使自闭症群体加强自我认同的同时,也使普通人明白了沟通的珍贵和重要性。

(作者单位: 湖南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扁平错位
扁平插画在儿童绘本中的应用与研究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为什么萤火虫会发光
扁平组织架构助推企业发展
冰棒棍书签
对错位相减法的几点思考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动物的错位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