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

2021-07-20 23:02刘红英
教育家 2021年22期
关键词:点滴笔者传统

刘红英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传统文化智慧”。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实践。

点滴发掘,领略文化风采。语文学习的过程离不开点滴积累。“点滴”在哪里?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开发、挖掘。如执教《中国石拱桥》时,笔者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四大名桥”;执教《北京城的中轴线》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四大古都”……慢慢地,学生也能自己主动挖掘传统文化,完成积累。如学习《苏州园林》时,学生挖掘了“中国四大名园”;学习《岳阳楼记》,学生积累了“中国四大名楼”的知识……这些点滴积累,使学生初步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激发了他们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诵讲结合,体悟文化意蕴。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笔者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解读《弟子规》《三字经》;利用自读课为学生讲解《笠翁对韵》中的历史典故;引导学生通过课下预习收集相关故事,课上以交流的形式解读《论语》……学生听了故事,了解了历史,感受了古人思想的深厚,不仅大大提高了诵读兴趣和诵读效率,也能够更深入地体悟传统经典的文化意蕴。

巧设主题,感受文化风貌。传统节日是弘扬民族精神的绝佳机会,借此时机开展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中秋节到来,笔者会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探究“赏月”“吃月饼”等习俗的起源,了解月饼的品种、味道、意义等,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和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诗文,通过讲故事、朗诵等形式进行交流展示。再如,笔者以教学《上栋下宇》为契机,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特色民居,如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山西窑洞、蒙古包等。学生以组为单位,课下搜集整理资料,制作演示文稿,利用实践课上台讲解展示,不仅领略了特色民居的形式风貌,还领悟了特色民居所蕴含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广博。

扩展空间,充实文化教益。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丰沛,笔者经常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增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扩展。如执教《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笔者会在课前让学生搜集“浮雕”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具体资料,将学生带入情境,促发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再如,执教《中华世纪坛》时,笔者让学生查找、抄录中华世纪坛碑文,并在课上集体朗诵,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经受精神洗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拓展专题,丰富文化积淀。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掘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专题,进行拓展延伸。如《中国石拱桥》授课结束后,笔者设计了一个“桥文化”专题研讨会,让学生搜集桥的起源、样式、作用,以及与桥有关的诗词名句、经典美文。还引领学生领悟“桥文化”的核心精神:坚韧、跨越、沟通、宽容。在《马说》授课结束后,笔者开展了“马文化”探究活动,组织学生搜集与马有关的资料,如马的历史,马的象征意义,有关马的成语、俗语、谚语、诗句、对联等。

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语文教师要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引导学生自觉汲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精华。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揚帆远航。

(作者单位:北京市怀柔区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点滴笔者传统
《珍惜点滴》
老师,别走……
给大树打“点滴”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少年力斗传统
喵夭家的环保点滴
性能相差达32%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