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梦洋 陈静
[摘 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对吉林省5所地方应用型高校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体水平不高,综合实践能力最弱,创新实践能力次之;不同性别、年级和学科的学生在实践能力各维度上的表现均有显著差异;实践能力各维度相互影响。应用型高校要强化实践教学的体系化设计,加强综合类课程建设;完善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阶段性和针对性,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综合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1)03-0098-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1-03-018
一、问题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高等教育界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14年3月以来,国内一批普通本科院校逐步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人才结构和质量的要求。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能力,是区别于研究型人才的关键能力,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高校不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梳理文献发现,从20世纪开始,教育界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理解不断深入,从由基础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两部分组成[1][2][3],再进一步细化分解为实践动机、一般实践能力、专项实践能力和情景实践能力[4]。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者进一步提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由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构成,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成过程[5]。《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出台后,创新能力培养受到广泛关注,创新能力也被学者纳入到实践能力结构之中[6]。因此,大学生实践能力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及其提升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笔者在吉林省选取5所应用型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问卷2 317份。其中有效样本2 070份,有效率为89-3%。同时,为了解学校关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对这5所样本校的教务处工作人员和1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借鉴了禹华平等人建构的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模型[7],认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三个维度(见表1)。基于此,笔者编制了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评价量表: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第二部分是由44個题项组成的实践能力评价量表。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计分法,1—5依次代表“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符合”和“完全符合”。在正式调查之前,笔者进行了预调查,检验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23-0检验量表,采取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检验Person积差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应用型高校学生总体实践能力及其各维度情况,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年级等方面的差异及实践能力各方面的相关度。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1.总体实践能力分析。从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评价结果来看,学生对自身一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评价的平均值分别为3-74、3-64、3-72(见图1),按百分制计算,分别为74-8、72-8和74-4分。由此可以看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评并不高,其中综合实践能力较弱,创新实践能力次之,一般实践能力相对较好。在这3种实践能力中,一般实践能力是基础性的低层次实践能力,有全面和基础性的影响[8]。一般实践能力相对较好,能够为其他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综合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大学生在理论水平与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另外,高校所提供的实践机会不多,加之大学生自身没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导致其综合实践能力上的欠缺。近年来,高校强化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访谈发现,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创新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具备这一素养会在以后的就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在实际行动当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会积极参与,大部分人仅仅停留在观望的阶段。他们或者因为自身能力、自信心的缺乏,或者因为主动性不够,在认识和行动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9]。
2.各维度实践能力分析。(1)在一般实践能力维度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得分低于该维度均值。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口头语言将所学到的内容表达出来的能力[10]。表达能力不仅包括一般的日常表达能力,还包含对专业知识的表达能力。访谈发现,对于应用型高校学生而言,因为掌握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不高,从而导致知识的输入与输出无法衔接,不愿意或不敢将掌握的知识说出口。另外,由于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不够全面和深入,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并不多,即使学校会举办各种比赛、社团活动等,也并不能从根本上达成很好的效果。有学者调查发现,在适应环境方面,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安排、学习方式和教师授课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除了当代大学生尤其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照顾过多这个因素外,高校对大学生生活指导较少、思想教育不够等因素也是造成其环境适应能力差的重要原因[11]。(2)综合实践能力是3种实践能力中最能凸显应用型高校学生特点的一项,是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体现出来的实践能力。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3种实践能力中得分最低,其中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平均分最低。例如,对农学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54-9%的学生自评认为专业技能较差或者很差[12];也有学者从企业的视角进行调查,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实际操作能力欠佳。这一现象暴露了当前应用型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杜威在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经验论中强调了经验的行动性,认为无论是观念、知识,还是经验,都是从亲身经历中得来的,从而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论,主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要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让学生“从做中学”和“从做中思”。(3)在创新实践能力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评偏低。创新思维能力就是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13]。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目标大多是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肩负着为地方发展输送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任务。因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影响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特色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高校重要的培养目标。企业界认为,大学生是具有创新意识的,但创新精神欠佳,而又缺少实践经验做基础,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14]。但一些应用型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认为,创新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应用型高校不需要培养其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一些高校虽然举办了以创新思维能力训练为目的的各种活动等,但往往因为对“创新”理解的偏差,导致活动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形式大于内涵。
(二)不同维度大学生实践能力差异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性别、年级和学科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见表2)。
1.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一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3个维度上都呈现出显著差异(P<0-01),且男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水平都显著高于女生。这与李洁、赵艳红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5][16][17]。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女生比男生更自谦[18],社会性别观念导致的刻板印象、家庭教育模式、教育中的性别分化教育[19][20]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女生和男生在实践能力上的显著差异。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男女性别的差异,加强培养的针对性。
2.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3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呈现出从大一到大四先下降、再提升的趋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调查发现,无论是一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还是创新实践能力,大二学生的自评得分都是低于大一学生的;但从大二到大四,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在3个方面的自评分呈上升的趋势。深入调查分析发现,大一学生刚入学,还没有意识去了解、重视未来所学专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无法发现自身实践能力上的不足,自我评价较好。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在大二期间逐渐认识到自身在实践能力上与对应的职业、行业之间的差距,实践能力自评较低;之后因为学习与实践的不断加深、丰富,加上提升实践能力意识的增强,各方面的能力都得以提升。因此,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对实践能力的认知和理解是不断变化的,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具有针对性和渐进性。
3.不同学科的学生在一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3个维度上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法学学生对其实践能力的自评分数较高,艺术学、文学、哲学的自评分数相对较低;而理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强是由于实验室的开放对于应用型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提升不同学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要符合其所学学科特征。
(三)大学生不同维度实践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大学生各个方面的实践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联系的[21]。笔者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发现,一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两两之间均存在着0-01水平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值均高于0-8。有学者人认为,一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呈金字塔式排列,一般实践能力是较为基础的、低层次的实践能力,约占整个实践能力的50%;综合实践能力是在一般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产生新认识的一种能力,是较高层次的实践能力,约占整个实践能力的30%;创新实践能力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层次的实践能力,约占实践能力的20%[22] 。这3种实践能力的变迁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过程,顺序不能逆转,但高层次实践能力的发展也会带动低层次实践能力的提高,整体上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态势。
四、研究结论与提升策略
(一)结论
第一,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处于中等水平,综合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创新实践能力次之,对一般实践能力的自我评价相对较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弱,表达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表明高校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较弱。第二,应用型高校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知总体上是从不成熟逐渐过渡到成熟的,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不同性别和学科的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又呈现出显著差异。因此,应用型高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既要把握总体规律,也要兼顾阶段性和针对性。第三,应用型高校学生的一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发展过程,三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二)提升应用型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1.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化设计。(1)强化实践教学的层次性。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呈现出的实践能力差异性特点,构建横向分目标模块化、纵向分层次进阶式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确定学生的能力提升标准,设置基础素质、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块、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等模块;尊重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建立从大一到大四的进阶式培养模式,对大一学生注重基础素质、基础技能的培养,并通过专业导论、专业见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专业毕业要求形成基本认知,树立学习目标;在培养大二学生基础素质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加大校内实践实训,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大三期间加大校外实习实践力度,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信心;大四期间加强跟踪指导,指导学生明确生涯规划,做实毕业实习,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自信心。例如,悉尼科技大学将实践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在低年级具备基本专业素养和技能,在高年级具备解决真实情境问题所需的专业能力,并根据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模块。湖南科技学院构建了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工程设计、专业实习、科技创新及学科竞赛为主体的“六元一体”实践教学体系[23]。实践能力的各维度并不是割裂的,在各阶段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一般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突出体现不同实践环节或实践项目的重点。(2)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针对不同性别、学科学生实践能力呈现出的差异性特征,建立起差异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尊重男女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差异。受某些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的影响,性别差异往往导致男生和女生在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应用型高校应该针对性别差异,提出更为细致的实践教学和管理措施。比如,积极招募更多的男生参加社会实践,积极组织更多的女生参加科研活动等,以便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其次,实践能力培养要凸显学科的差异性。例如,文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通过论文入手,鼓励学生深入实践调查后撰写论文,这既能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也能提高其实践能力[24];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实验室中的实践操作更能为其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应对实验室管理进行改革。如在实验内容中删除部分带有演示性的传统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尽可能地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5];农学专业可以在课程设置上与当地的经济作物相靠拢,在课程设置上打造特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通常在医院中进行,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建立有效的督导反馈机制,定期反馈教学效果,使实践活动更加高效。
2.深化综合类课程改革。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和英国学者哈默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核心能力理论认为,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源、知识和能力都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其核心能力的获得需要知识的积累和综合。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性越来越强,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具有复合性和交叉性。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不拘泥于专业所学,多涉及综合素养和专业相近的知识。教学内容的制订以及评价标准也需要高校和企事业共同商讨,这样既符合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要求,也符合人才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需求。例如,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综合化自然科学教育就是由学校和用人单位根据市场化需求和教学培养目标来制定的,其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课堂体系,突破了学科、专业界限,对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再生成极具综合性、交叉性的课程,如多媒体教育工学、机械材料工学、生产计划工学等。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进行有机融合,对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3.完善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实践能力成为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构建合理且良好的实践创新管理机制。成立专门管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机构,配备高级教师或博士学位教师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项目进行细致、专业的指导。二是完善创新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以项目为驱动力,设立专门的创新实践项目经费,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将创新实践成果计入评奖评优考核之中,或充抵学生学分、或计入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等。项目来源可以是教师或学生的创意,可按兴趣自由组建团队,聘请专业教师对项目进行指导。三是建立健全各项活动机制。除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以外,应用型高校还可以通过学科竞赛、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知识与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展示实践创新能力的广阔舞台。
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调查显示,当前多数学校的专业师生比超过了1∶18的合格标准,一个老师指导二三十个学生,时间和精力都不够[26]。这就说明师资力量还需加强,建设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既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条件和前提。首先,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队伍。一方面,可通过挂职定岗、合作研发等方式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大对具有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力度,通过培训和职后学习,使之成为兼具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的双师型教师。例如,日本的MOT(Management of Technology,译为“技术经营”)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把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立命馆大学设立了高新技术经营专业,吸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在职人员等进行MOT技能培养。该专业中的64名教师中半数以上是与产业界最前沿的课题进行长期接触的实务专家[27]。其次,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激励和竞争机制。在评优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制订不同于学术型教师的评价指标,提升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在挂职锻炼、培养培训上给予政策支持,为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济生.对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37-37-
[2]陈传联.大学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求实,2004(S4):264-265-
[3]刘三朵.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若干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90-91.
[4]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02):1-5.
[5][8][21]赵建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分析[J].江苏高教,2009(04):88-90.
[6][7][22]禹华平,陈洪余,郑瑞伦.大学生实践能力模型的初步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89-194.
[9]宁洁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环境分析[D].天津大学,2012.
[10]卫星.当代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143-144.
[11]刘群弟.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8.
[12]李亚松.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13]王立胜,刘永凌.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提高创新思维能力[N].光明日报,2019-07-16.
[14]李庆丰,赵一夫.大学生实践能力调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视角[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01):112-121,130.
[15][19]李洁,王颖,石彤.社会性别观念对女研究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之女大学生典型群体调查数据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13(03):18-27,40.
[16][18][20]赵艳红,张海钰,周燕.女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17]朱红,李文钊,左祖晶.中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74-82.
[23]王志堂.基于CDIO理念的地方高校學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07):220-224.
[24]谭德兴.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实践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与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9(06):68-71.
[25]楊登秀.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大学,2007.
[26]王晓楠.协同创新视角下管理类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6.
[27]何华敏,胡春梅.日本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举措及其启示——以立命馆大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4(12):154-157.
(责任编辑:德华)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the key to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nd a pract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college students from 5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and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not high, and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bility is the weakest, followed by the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grades and disciplin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ach dimens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Each dimens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influences each other.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courses, perfect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innovative ability, and strengthen the stage and pertinence of practical ability cultivation.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practical teaching; comprehensiv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