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琼慧
摘 要:乐山根据地形地貌和农业资源特征,初步形成了以土地集中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以统一服务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的形式。与此同时,乐山农业规模化经营主要还存在规模化程度较低、规模化经营实现形式较单一、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培育不足等问题。为积极稳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应衡量和把握好“适度”原则,促进土地流转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关键词:适度规模经营;形式;现代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3.012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3-66-05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指的是在经济、技术和自然资源等社会条件既定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农业生产中的各类生产要素来获得最优的规模效益。在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提出源于199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农村改革和发展“两次飞跃”的伟大构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个飞跃”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第二个飞跃”;随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词频繁出现在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相关政策文件中。从政策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出,党中央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从一开始的“審慎发展”到“巩固提升”再到“深化改革”,经历了从理论到政策、再从政策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也经历了从过去单一局限于土地的规模经营向以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经营权流转、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形式为主的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服务规模经营相结合的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转变。近年来,乐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一区六带”建设,高度重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一、乐山市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乐山市委、市政府先后通过颁布政策方案、优先人才选派、完善金融机制等措施,不断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等共营新模式,初步形成了以土地集中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以统一服务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的形式。
(一)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初步形成
1. 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一方面,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有序推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推广“大园区+小农场”的发展模式和托管服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元服务模式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2.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一方面,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合同鉴证制度和普及四川省示范合同文本运用来加强对土地流转的指导与管理;通过依托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机构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完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和村级土地流转信息员工作机制等措施来不断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分级备案制度,制定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准入和监管办法,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租赁承包地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查、风险保障金制度,不断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态监测、风险防范、纠纷调处机制,以此促进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乐山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5.59万亩,土地流转率为38.3%,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为32%。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 健全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灵活多样的社会化服务。一方面,在不断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植保植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疫病防控、森林防火等能力建设的同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参与农技服务。另一方面,还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如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托管、搭建区域性服务平台等。
2. 完善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提供适应发展需要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探索农业公益性服务供给机制和实现形式,不断完善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近年来,乐山市主要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公开招投标等方式不断引导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在农产品保鲜、贮藏、运输、加工、销售环节以及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目前,乐山市已建成如夹江县乐天农业机械化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1. 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探索培育发展新路径。乐山市各县(市、区)在《乐山市现代农户家庭农场培育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指导下,围绕乐山市“一区六带”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通过专业化培育、精准化帮扶、常态化管理、多元化联动、规范化认定逐步把长期稳定务农、已初具规模的农户、处于发展初期的家庭农场培育成“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示范性强”的家庭农场。截至2020年12月初,乐山市共有家庭农场9617家,其中省级示范场118家、市级示范场213家,基本涵盖了乐山现代农业“8+3”产业体系的所有门类。另外,部分县(市、区)还探索出了鼓励擅长管理或擅长销售的公司与合作社合作,由合作社吸纳家庭农场进而辐射到农户的“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培育路径,以及通过发挥电商中心公共协调功能来帮助家庭农场实现资源整合、资源对接的“互联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多元化联动”的培育路径。
2. 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近年来,乐山市以乡镇、村组地域经济为基础,以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载体,在全市优势产业和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农民合作社,基本实现了合作社在全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区域的全覆盖。一方面,通过“清理一批、发展一批、壮大一批”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另一方面,通过支持兴办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社区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的合作社,推动区域合作和同业联合发展,已打造出了一批竞争能力较强的“产、加、销、服”一体化的经济联合社。截至2020年底,乐山市农民合作社数量已达到4255家,其中成功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6个、省级示范社177个、市级示范社314个。
3.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持续发挥领头雁作用。一方面,乐山市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发展“553”工程,围绕茶叶、林竹、畜牧、特色果蔬、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已引进了一批高质量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同时,引导现有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以商招商等方式做大、做优、做强。截至2020年底,已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1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44家。另一方面,持续深入实施“万名优秀农民工回引培養工程”,不断强化培育致富带头人。累计回引优秀农民工4012人,从中培育致富带头人533人,储备优秀农民工后备力量2824人、村均2.5人,培养农民工村党组织书记671人,占比为60%。
二、乐山市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乐山市作为四川省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域之一,农业资源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潜力巨大,农作物种类齐全、品种丰富,主要农副产品的产量和商品销售量在四川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通过调研发现,乐山农业规模化经营主要还存在规模化程度较低、规模化经营实现形式较单一、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培育不足等问题。
(一)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不高
从土地规模经营的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乐山市小规模分散经营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农业兼业化和休闲化现象大量存在。乐山市农村耕地面积有22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仅只有1.25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营耕地规模10亩以下的农户数还有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土地流转率不高,2020年底乐山土地流转率仅为38.3%、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为32%,略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农业机械化率为55%,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五到六个百分点。
(二)土地流转方式不多
从理论上讲,土地流转的形式应包括出租、转包、入股、互换、转让等形式。但从乐山目前的情况来看,单个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形式主要还是通过出租或转包(占90%以上);排在第二的为其他方式(约占7.46%);排在第三的为入股(约占2.12%);而通过转让、互换形式流转土地的数量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土地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逐年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多处于自有资金有限、融资能力不足、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的境况,所以农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单一
目前,乐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主要还是以土地规模集中为主,30亩及以上的土地流转面积是服务带动型(如联耕、联种)面积的13.3倍,规模以上的服务带动型只存在于市中区、夹江县、井研县。另外,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专门从事农机、植保等服务的只占3.7%。就土地托管而言,由于近两年受到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托管费用较高、托管风险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土地托管并未在乐山范围内大面积开展。从整个乐山来看,单个主体接受承包农户全程土地托管的只有夹江县和井研县,土地流转流入方全程进行土地托管的只有夹江县。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足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推动力量,应加大培育力度。目前,乐山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虽然数量较多、种类较全,但普遍存在质量不高、层级不高、示范带动不强等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少、服务水平较低,全市仅有110余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省、市、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数量仅占全市总数的10.7%。除此以外,乐山市仅有的少数几家稍具规模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也尚不能提供全链条的服务,普遍还存在规模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尤其是产后服务不足的“短板”越来越明显。
三、进一步推进乐山市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乐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很难有效支撑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因此,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应高度重视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稳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走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联动互促、共同推进的发展之路。
(一)衡量和把握好“适度”原则
乐山“七山二丘一平”的地形地貌、“人多地少”的基本情况、农业生产经营的传统,决定了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形式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如果简单、粗放、盲目地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不仅不会带来规模报酬和经济效益,甚至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成本负荷和风险聚集。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好“适度”的原则。这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考虑:从定性来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的“度”应与乐山本地的农业生产力相适应,与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定量来看,衡量“适度”的技术指标可以采用西方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法。也就是在假定经营主体为“理性经济人”的前提下,通过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测算收益最大化的最优规模,利用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者与总成本之间的关系来测算经济效益最优时的区间规模。鉴于此,我们发现试图预设一个各地普遍适用并具有普适性的“适度”标准是徒劳无益,甚至有害的。目前,学术界也暂不存在关于“适度规模”的“普适性”标准。因此,乐山各县(市、区)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时应根据乐山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区域特征、产业选择、技术水平、农户意愿等,合理选择、科学设定最优化的规模区间(即在设定规模下限的同时因地制宜地设定合理的规模上限),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避免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土地向经营主体规模集中,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促进土地流转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鉴于目前乐山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要还是采用土地规模集中的方式进行,由于土地流转方式较为单一、灵活性不强,所以乐山市在推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户采取较为先进的流转方式流转土地,如引导农民以入股、互换、转让等形式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经营、联户经营,以此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外,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础和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之一,要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就必须在有效解决好土地流转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合理引导各种形式规范、有序、稳定地推动土地流转。比如,通过健全土地流转平台、完善土地市场准入机制、强化土地监督和建立风险兜底机制来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切实保障流转主体的合法利益,有效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
(三)因地制宜推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一方面,基于规模报酬理论在实践应用中的多样性以及农产品种类和农业技术功能的多样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不應该局限于土地规模集中这一种,还应该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最为典型的就是伴随着农业专业化分工深化和产业链延伸拓展应运而生的以统一服务为核心的适度规模经营。尤其是在土地无法实现规模集中的地区,以“生产小规模、服务规模化”“生产在户、服务在社”为特点的服务型规模经营,能够通过整合小农户资源实现小农户基础上的经营规模化,进而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规模效益,最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乐山市农村地区面积大、范围广、人口多,农业资源禀赋、农民收入水平、村落分布形态、农村生态环境等差异也较大。各地在推动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所依赖的基础条件也大不相同,这些从客观上决定了各县(市、区)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的经营方式。因此,乐山市在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时,应及时补齐服务型适度规模经营这块短板。通过“统一规划、能人牵头、适度规模”和“龙头企业统一开展经营、流转服务”等形式不断探索土地规模集中以及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农业共营、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形式,最终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联动互促。
(四)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等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和主力军。因此,乐山市在推动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一是分类引导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差异化、层次化、递进式发展。如对专业合作社要规范、鼓励、扶持发展,指导农民合作社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章程,依法建立健全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通过示范引领发展壮大单体农民合作社、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鼓励农民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拓宽服务领域;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要加强支持和指导,完善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制度,鼓励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使其稳步扩大生产规模;扎实推进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多元融合发展。如,鼓励各类服务组织加强横向联合合作,推动服务链条不断延伸、拓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销合作社等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土地托管以及进入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烘干储藏、包装销售、市场营销、品牌塑造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在提高发展效益和质量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探索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的小农户转型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