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菁 金尚军 王敏 宋爱玲
作为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中的两大重要力量,中国和欧洲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经贸合作在中欧关系发展中始终发挥着“压舱石”和“推进器”的作用。为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外事工作服务中欧经贸合作的方法举措,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调研组近期赴四川、云南、宁波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在借鉴兄弟省市相关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江苏深化外事工作在中欧经贸合作中的“五位一体”联接机制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江苏利用外事资源推动
中欧经贸合作的总体情况
欧洲一直是江苏重要的合作伙伴。截至2020年底,双方共缔结139对友好城市(其中包括20对省级友好城市),实现了西欧、北欧、南欧和东欧的全覆盖。在经贸投资、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等领域,双方合作成果丰硕。长期以来,江苏积极发挥国际友好城市、我驻外使领馆、外国驻华使领馆、跨国企业、商协会等外事资源优势,通过推动高层互访、搭建交流平台、提升外事服务等方式,多渠道、高质量推进对欧经贸合作。目前,欧盟已成为江苏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三大投资目的地。2020年,江苏与欧盟进出口总额达6521亿元,约占中欧贸易总额的16%。落户江苏的欧洲企业超过8300家,近千家江苏企业在欧洲落户。众多欧洲跨国企业在太仓德资工业园、昆山德国工业园、中奥苏通生态产业园、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等对欧合作园区平台集聚发展。
随着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欧合作持续释放积极信号,江苏深化对欧经贸合作面临一系列重要机遇。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与中国的货物贸易额保持持续增长,中国首次成为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0》报告显示,62%的中国欧盟商会会员企业表示愿意或更有可能增加对华投资,其中近一半会员企业准备再投资年收入的5%到10%、近1/3会员企业表示投资力度会更大。在投资和贸易额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双方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扩大,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领域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其他省市外事工作服务
中欧经贸合作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在中欧关系逆势前行的大背景下,四川、浙江、云南等地积极集聚平台载体资源、发挥交往优势特色、创新对外合作模式,在打造对欧经贸合作品牌、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化解风险挑战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兄弟省市的相关成功经验,为江苏进一步深化外事工作在中欧经贸合作中的联接机制提供了有益借鉴。
集聚平台载体资源,积极打造对欧经贸合作品牌。自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正式启动以来,宁波市连续多年参与该合作机制相关活动,积极配合领导人峰会组织企业参加经贸洽谈,并成功承办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促进部长级会议、中东欧国家特色商品展等活动。2015年开始,该市财政每年统筹会展资金2000万元以上(目前已增至5000万元),积极举办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截至目前,该博览会已连续举办六届,成为宁波对外交往的品牌展会。四川在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内投资约30亿元,打造了总建筑面积为21万平方米的“中国——欧洲中心”。该中心由成都市与欧盟委员会、中国商务部、中国科技部共同启动运营,内设欧洲商品贸易展示交易中心、中欧技术交易中心、欧洲中小企业双创孵化中心、欧洲企业总部基地中心、欧洲国家经济发展促进机构办事中心、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六大功能区,以及剧院、国际艺术展览、欧洽会永久会场、中欧企业家联合会、国际酒店等综合配套服务区。目前,该中心已成为我国西部与欧洲全面合作的窗口,为加快聚集欧洲商务、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挥交往优势特色,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四川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积极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建立川渝外事联席会议机制,签署《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备忘录》;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情况介绍会、外国驻渝蓉领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中行”等活动,向外国驻成都、重庆两地总领事馆官员宣介双城经济圈发展情况,推动欧洲各国积极参与双城经济圈建设。
创新对外合作模式,科学应对风险挑战。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四川积极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将制造类、电子类适公适空运输货物逐渐转移到铁路运输,大力提升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对国际国内高端资源的集聚能力,年均带动四川省进出口贸易额100亿美元以上,服务国内外企业超过1万家,与本地产业结合度高达67%。云南打响“网上南博会”品牌,推动展会由线下向线上转变,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新技术,举办面向全球的网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企业搭建集展览、洽谈、贸易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性平台。宁波在全国首创中东欧联络官队伍,分国别“一对一”为中东欧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寻找合作伙伴提供有力支持;打通第三方资源,加强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变银行客户资源为中东欧商品的采购商资源;加大与社区超市、电商企业的合作力度,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展示和銷售中东欧优质商品。
三、深化江苏外事工作在中欧经贸合作中的
“五位一体”联接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着力深化“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积极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担当,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重要时期。江苏应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揽,聚焦“一份协定”、打造“一个中心”、举办“一场会议”、建设“一条快线”、创新“一种模式”,切实深化外事工作在中欧经贸合作中的“五位一体”联接机制,高效服务“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为国家对外工作大局和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
聚焦“一份协定”即中欧投资协定,以更高水平对欧经贸合作引领高质量发展。精准研判与把握中欧投资协定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发挥江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独特作用,以更高水平对欧经贸合作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充分发挥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作用,针对欧洲重点关注的知识产权、产业补贴、劳工权益等规则,用好国家赋予的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大规则试验的力度和深度,加快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创新成果。二是积极引导在苏欧洲企业持续增资扩产,增设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积极参与江苏产业集群发展。支持省内企业通过委托开发、专利授权等方式引进欧洲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三是发挥中欧合作园区开放发展高地作用,推动太仓德资工业园等一批国际合作园区创新提升,在中欧经贸投资合作中先行一步。
打造“一个中心”即中国——欧洲创新孵化中心,培育对欧创新合作载体。依托欧洲友好城市资源,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优势产业领域深耕细作,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中国——欧洲创新孵化中心,促进中欧科技企业深度融合,协同提升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培育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探索校企合作路径,为中国——欧洲创新孵化中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要素支撑,推动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与欧洲在投资、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向纵深发展。
举办“一场会议”即中德合作交流大会,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德合作平台。以与江苏经贸合作紧密、产业关联度高的德国为重点,推动与德国在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领域的务实合作。适时举办中德合作交流大会,通过友好城市合作论坛、创新合作论坛、中小企业和“隐形冠军”论坛、职业教育论坛等分论坛活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德合作新平台,推动江苏对德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
建设“一条快线”即中欧班列,带动江苏制造跑出“加速度”。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城市宣介力度,推动江苏中欧班列开拓新业务、完善线路布局;积极协调荷兰北布拉邦省和江苏相关市县,推动荷兰GVT物流集团与苏州新城集团等合作项目尽快落地落实;借鉴四川“亚蓉欧”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模式,举办江苏省国际班列合作伙伴大会,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帮助更多江苏制造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走出去”,真正将中欧班列打造成中欧经贸合作的“营养线”和“保障线”。
创新“一种模式”即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扩大江苏“对东对西”双向利益交汇点。主动对接国家政策,与欧洲发达国家共同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以与我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且与江苏交流合作紧密的英国、荷兰、法国等欧洲国家省级友好城市为依托,以沿线发展中国家重点友好城市、国际合作园区为切入口,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共同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适时举办中欧投资推介会,精准对接第三方需求,实现欧洲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金融服务与江苏基础设施、产能装备、资金优势互补的共赢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