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利 卢冠桦 林艺 李雪梅
【摘要】研究者广泛收集能够引发幼儿真实情绪和外部情绪差异的情境故事,又组织大学生组和专家组进行评定,最终挑选出符合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测评要求且真实情绪一致性程度较高的故事共77个,建设幼儿情绪情境故事材料库。研究表明,幼儿情绪情境故事材料库的信度和效度符合标准化测量的要求,可以用于对3~6岁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测评和干预。
【关键词】幼儿;情绪表达规则;情绪情境故事;评定;材料库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21)05-0041-04
幼儿的情绪表达规则是其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可以指导其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调节并表达合适的情绪。〔1〕研究幼儿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可以了解幼儿的情绪表达规则是如何萌芽、发展并走向成熟的,从而为家长和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促进幼儿情绪的社会化,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2〕机能主义情绪理论主张情绪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强调情绪表现的社会功能。个体会根据情绪表达规则调整自己的外部情绪,避免一些消极后果,从而达到符合社会期待或保护自己的目的。这很有可能造成个体表现出的情绪(外部情绪/表情)和实际体验到的情绪(真实情绪)存在差异。因此,研究者依据情绪投射原理,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情境故事作为实验材料,以结构性访谈或开放式问答来测查幼儿的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水平。〔3〕这就是情境故事访谈法,是目前测量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最经典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目前国内已有的关于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研究使用的情境故事材料多源于国外。整体上,研究积极和消极情绪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的较多,而研究具体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的较少,对具体情境的特殊性关注不够。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适用于研究具体情境中的情绪表达规则的情境故事材料库是幼儿情绪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参照埃克曼(Ekman)等人对人类基本情绪的分类,〔4,5〕收集包含高兴、伤心、生气、害怕、惊讶和厌恶六种基本情绪的情境故事材料,并邀请相关人员对材料进行评定,建设标准化、可应用于3~6岁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测评及干预的情境故事材料库。
一、对象与方法
(一)故事材料的选择
1.故事材料的收集
研究者一方面向三至五年级的小学生和大学本科生发放问卷,广泛收集能引发幼儿真实情绪和外部情绪差异的,涉及高兴、伤心、生气、害怕、惊讶或厌恶情绪的情境故事;另一方面查阅相关文献,收集相关研究使用过的情境故事材料。研究者最终共收集到514个情境故事材料,包括高兴故事72个,伤心故事72个,生气故事98个,害怕故事97个,惊讶故事74个,厌恶故事101个。
2.故事材料的筛选
故事材料的筛选和整理工作由7名了解本研究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者确定了四条幼儿情绪情境故事材料的筛选标准:(1)能引发某种特定情绪(真实情绪);(2)在该种情境下,直接表达出真实情绪可能会产生不好的结果,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表情(外部情绪)①;(3)故事主人公年龄与幼儿相近,故事情节贴近幼儿的学习与生活;(4)故事中不能出现较为明显的情绪词汇,避免对被试有暗示作用。〔6-8〕最终,研究者选出164个情境故事材料。其中,高兴故事11个,伤心故事20个,生气故事49个,害怕故事30个,惊讶故事27个,厌恶故事27个。
(二)故事材料的评定
1.评分者
幼儿虽然已经开始学习情绪表达规则,但是水平较低,还未完全掌握相关规则。同时,因为幼儿的注意力有限,所以研究者不太可能让幼儿对大量的故事材料进行筛选和评定。本研究最终确定选择18岁以上的大学生、研究生及教师为评分者。研究者将评分者分为大学生组和专家组。大学生組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由某高校大学生60名(男女各半,平均年龄22岁)组成。专家组由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和教师共6名组成。
2.故事材料
研究者将筛选后的164个故事材料分类编码,再混合各类型材料随机排序。研究者将164个故事材料分成四组,包括练习组6个(六种情绪各1个)、第一组52个、第二组53个和第三组53个,其中练习组6个故事的成绩不纳入最终统计,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3.评分程序
评分环节在一间整洁、安静的办公室进行。研究者用E-prime2.0软件呈现故事材料,每位评分者自行操作一台笔记本电脑进行评分。研究者在测评开始前先向评分者简单介绍评分的具体流程和要求,再安排评分者通过使用练习程序熟悉评分流程和要求,之后组织评分者开始正式评分。故事材料及相应的指导语随机呈现。评分者先对故事所引发故事主人公(主人公的性别和评分者的性别相同)的真实情绪进行选择(共有高兴、伤心、生气、害怕、惊讶、厌恶及平静②七种选择,分别对应电脑上1~7的数字键),再对该情绪的强烈程度进行九点式评分(1分最弱,9分最强),之后再用同样的操作方式评定故事主人公会表现出的外部情绪及情绪强度。研究者要求评分者对故事材料做出相对快速的评定。评分者完成一步操作后,系统会自动跳至下一步。评分者中认为该故事材料引发的真实情绪类型属于对应情绪类型的人数占评分者总人数的比率,为真实情绪一致性程度。〔9〕研究者先组织大学生组对故事材料进行标准化评定,然后从中挑选出真实情绪和外部情绪有差异,且真实情绪一致性程度在60%及以上的故事材料,再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进一步评定。专家组除了完成与大学生组相同的操作程序外,还要对每个故事符合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测评要求的程度及与相应内容维度的关联性进行综合评定,综合评定结果用内容效度指数(I-CVI)呈现。研究者统计6名专家组成员的评分情况,将真实情绪一致性程度在66.67%及以上(即4名及以上专家组成员评定一致),且I-CVI得分在0.83及以上的故事材料〔10〕纳入幼儿情绪情境故事材料库。
4.数据处理
研究者运用EXCEL20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故事材料库的组成
大学生组从158个情境故事材料中共挑选出94个真实情绪和外部情绪有差异,且真实情绪一致性程度在60%及以上的情境故事材料。〔11〕专家组从94个情境故事材料中挑选出真实情绪一致性程度在66.67%及以上,且I-CVI得分在0.83及以上的情境故事材料共77个(见表1)。
对比原始分类与大学生组评分发现,部分生气、伤心与厌恶情境故事之间,部分惊讶与高兴和害怕情境故事之间,评定有所变化。例如,原始分类中的生气情境故事,在大学生组评定时可能被评为伤心或厌恶情境故事,而原始分类中的惊讶情境故事则被视为高兴或害怕情境故事。在王妍和罗跃嘉对大学生面孔表情材料的评定中也发现过类似情况。〔12〕对比大学生组和专家组的评定结果发现,两者评定的整体故事数量差异不大,且分类较稳定。原始分类中的19个伤心情境故事经大学生组评定后增加到23个,经过专家组评定后又减少为16个。究其原因,一是一部分原来属于生气情境的故事,经大学生组评定后,变为伤心情境故事;二是原始的伤心情境故事质量相对较高,多数依然被大学生组评定为伤心情境故事;三是专家组评定的标准更加严格,部分大学生组归为伤心情境的故事材料没达到专家组的评定标准。生气情境故事的数量被大学生组评定后锐减,经过专家组评定后又一次锐减,也与评定标准严格有关。
(二)不同故事材料的情绪强度分析
对最终选定的77个故事材料的情绪强度进行评分、汇总与分析发现,所有故事材料引发的情绪强度评分都在5分以上,且大多数集中在6~8分(见表2),说明这些故事材料能引发中等及以上强度的情绪。
(三)信效度分析
1.信度
研究者对故事材料库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见表3。故事材料库总体的评分者一致性信度为0.903,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68,分半信度为0.941。如果以发展测量工具为目的,那么较为理想的测量工具应当内部一致性信度高于0.7,下属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高于0.6,分半信度高于0.8。〔13〕由此可见,故事材料库具有良好的信度。
2.效度
本研究采用内容效度指数S-CVI和I-CVI来衡量材料库的效度。一般而言,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不低于0.78,整体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不低于0.9,表明内容效度较好。〔14〕由表4看,故事材料库总体的I-CVI为0.903,S-CVI/Ave为0.903,表明故事材料库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三、讨论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用于测量六种基本情绪情境中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材料库。经过搜集、筛选、标准化评定后,研究者最终纳入材料库的故事有77个,符合标准化测量的信度和效度要求。可以说,本研究建设的幼儿情绪情境故事材料库中的故事材料数量虽然比较少,但材料的质量和有效性都很高。一是研究者在故事材料的筛选过程中,对故事材料有较严格的选取标准。二是故事材料与其他情绪刺激材料有所不同。声音、图片、影像等诱发情绪的材料都非常直观,且个体对情绪的表达可以有多种细微差异,研究者容易收集到大量情绪图片。故事材料则有其独特性,无论故事主人公相同、相近还是不同,只要故事情境的情节相近或相同,都只能算作一个故事。例如,得到了教师奖励的小红花、拿到了奖状、得到教师的表扬等故事情节均被视作同一个故事。本研究最终选用的情境故事材料数量虽少,但故事情节丰富多样,能有效引发被试觉察真实情绪和外部情绪差异,符合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测评要求。
研究者可以运用幼儿情绪情境故事材料库对3~6岁幼儿的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进行测评和干预,以进一步探索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为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可以运用幼儿情绪情境故事材料库了解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的情緒表达规则认知发展水平和个性化的情绪表达与调节风格,从而有针对性地制订个性化方案,提升幼儿的情绪理解、表达和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6〕EKMAN P,FRIESEN W V.The repertoire of nonverbal behavior:Categories,origins,usage,and coding〔J〕.Semiotica,1969(1):49-98.
〔2〕刘航,刘秀丽,陈憬,等.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自发性控制的发展及心理理论的作用〔J〕.教育研究,2017,38(11):91-99.
〔3〕〔7〕侯瑞鹤,俞国良,林崇德.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3):387-394.
〔4〕EKMAN P,SORENSON E R,FRIESEN W V.Pan-cultural elements in facial displays of emotion〔J〕.Science,1969,164:86-88.
〔5〕〔9〕刘静,任艳萍,屈威,等.中国人面孔表情强度分级图片库的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2):120-125.
〔8〕王军利,王玲,吴东女,等.生气、高兴和伤心情境中幼儿情绪表达策略差异〔J〕.应用心理学,2012,18(4):332-340.
〔10〕〔14〕史静琤,莫显昆,孙振球.量表编制中内容效度指数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7(2):152-155.
〔11〕贾云丞,丁芳媛,程刚,等.婴儿与成人同面孔多表情图库的初步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12):918-924.
〔12〕王妍,罗跃嘉.大学生面孔表情材料的标准化及其评定〔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396-398.
〔13〕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58-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