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路径

2021-07-20 14:25朱融
考试周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教学素材生活化课堂课堂情境

朱融

摘 要: 新课标背景下,为更好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理念与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引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师结合问卷调查、实践探究与文献研究等,探析生活化课堂的理论依据,明确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意义,探析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策略,通过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运用生活化的习题训练、加强生活化的课后实践等,落实策略可以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素材;课堂情境;教学活动

一、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教师应该认识到高中学生处在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上,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观念与心理情况的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面临着紧张的学习压力,因此同樣应该特别加强政治教学实践,更好进行立德树人。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多实行单独讲授的方式教学,较少融入生活资源,很少实行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导致政治课堂内容匮乏、缺乏趣味性,无法贴近实际生活。新时期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构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

二、 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理论

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政治课程内容,引入生活化教学资源,构建生活化课堂,首先应该探析生活化课堂的理论依据,这样才能更好引入更具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资源,创设形式多样的高效生活化课堂。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教育活动应该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知与学习,获得直接经验,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进而自愿参与学习。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指的是教育与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教育教学中不能脱离生活,应该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这样才能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在这些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催生出生活教育理论,学科教学应该构建生活化课堂。以高中政治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其中内容与实际生活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突出时代性、教育性、趣味性等特征。但是其中很多理论知识仍然较难理解,需要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入更为丰富的生活化资源,构建生活化课堂,才能更好开展政治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将理论与实际更好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

三、 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意义

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政治课程的具体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基础,构建生活化课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一是帮助学生理解政治课程内容。生活化课堂是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源,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内容出发,将抽象、生涩、难懂的政治理论知识与形象、生动、易懂的现实生活内容融合,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认知空间,认识到政治知识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二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教师根据政治课程内容,引入社会热点内容、时事政治信息等,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而且促进学生认识到相关政治理论的重要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三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单纯让学生自主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很可能让学生无法理解,引入丰富、生动的生活化资源,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更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指导学生更好进行自主学习;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以及开展生活化的学习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接触时事、接触自然与社会的机会,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更深刻的政治知识记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互助合作精神,进而更好形成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 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构建生活化课堂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打好政治课堂教学基础

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舞台,社会生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色彩斑斓,其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这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深入挖掘。不论是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还是同事之间的娱乐闲聊,又或者是新闻联播等官媒报道的国内外热点资讯,都可以作为生活化资源,用来构建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师平时就应该多注意、多留心,收集与积累新闻图片、文本资料、相关短视频等,在备课时就可以信手拈来,高效运用。

例如,为让学生深入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引导与促进学生形成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为国家做贡献的理想信念。为了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由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探究与分享”部分内容,引入中学历史教材的图文资料,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与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从而让学生更好理解“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为让学生更好感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的发展变化,教师可以引入“两弹一星”、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中国高铁的“八纵八横”路线图等图文资料,引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90年代、21世纪初与现代的家庭“四大件”图文资料,引入国人的服装、饮食、住房与出行变化的图文资料,通过这些生活化资源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进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本课的知识。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兴趣

猜你喜欢
教学素材生活化课堂课堂情境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研究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打造英语生活化课堂的探索
基于口语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要点分析
英语课堂情境创设的行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