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国贡献

2021-07-20 11:01张建平李林泽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倡议一带

张建平 李林泽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七年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已经被全球13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接受,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大陆巨型国际区域合作与发展平台;联合国已经接受“一带一路”倡议和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理念,并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合作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国际和国内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合作平台和合作机制,正在为全球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新型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与西方国际倡导并推进的区域贸易协定(RTA)的合作方式不同,RTA需要通过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形成规则对接,致力于消除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扩大市场准入,促进贸易增长。这种方式更像一副西药,它成分清晰,“药效”很快。“一带一路”倡议主张的区域经济合作,则更像一副中药,短时间内“药效”不会立竿见影,但从中长期角度看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带一路”倡议所秉持的区域经济合作理念,体现了开放包容、灵活务实的东方智慧。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不需要艰难的自贸谈判,签署合作备忘录后就可以务实开展合作。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中国实施全方位主动对外开放战略和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在于,通过政策沟通、资金支持、改善伙伴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提升区域内的相互贸易与投资水平,进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繁荣。一方面,“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与合作方式,考虑到了不同国家的差异性和发展需求,可以根据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的不同内容进行务实选择。另一方面,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灵活性,极大地拓展了各经济体的合作空间,这是传统区域合作模式无法比拟的。

“一带一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型区域经济合作平台,覆盖了欧亚大陆,延伸到了非洲和大洋洲。同时,“一带一路”在合作理念、合作空间、合作领域、合作方式上所展现的开放性、包容性,使其成为一个新型国际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是在全球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国家经济合作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之下,中国首次成功倡议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在这一新型国际区域合作平台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互补性较强。古代丝绸之路以贸易促进繁荣,今天的“一带一路”则是通过双向贸易与投资,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从而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合作推动国际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与各国积极展开对话交流,有效建立了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第一,以“五通”建设为核心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五通”建设作为“一带一路”中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推动国家间的机制性和非机制性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政策沟通领域,沿线国家与中国就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议题积极展开对策沟通和交流。在多边合作机制方面,也取得诸多重要成果,如2016年9月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倡议还被写进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在机制性交流与对话方面,中国已经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在基础设施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态势良好。公路铁路方面,截至2019年,中老泰公路、中越公路等国内段大部分已建成高速公路,中老铁路、中泰铁路等工程项目顺利推进,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4万列,通达欧洲22个国家160多个城市;海运空运方面,截至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能源通信方面,老挝的赛德3水电站、柬埔寨桑河二级水电站均由中国公司承建,截至2016年中国通过国际海缆和国际陆缆可以连接美洲、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中东、北非、欧洲、中亚和东南亚等地区。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沿线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助推器。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达到了6.3万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也致力于推动国际间区域合作,提升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截至2019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累计投资350亿美元,上缴东道國税费超过3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2万个。

资金融通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流转的关键。2014年我国成立丝路基金,主要为沿线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等提供资金支持,2017年宣布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估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并且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及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支持“一带一路”项目,同有关各方制定“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等。

民心相通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润滑剂,是开展国际区域合作的人文基础。2017年,中国已经与沿线24个国家达成学历互认,开展了如文化年、旅游年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依托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政府为沿线国家培养了大量行业领军人才,截至2018年,中央企业海外分支机构38万名员工当中有85%是本地人。在促进当地经济的同时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如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在建设肯尼亚蒙内铁路时,帮助当地打了100多口深水井,获得群众交口称赞。

第二,“一带一路”区域支点合作积极推进,中国好友圈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动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是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在沿线各地区中,通过构建“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可以大力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建设,使中国朋友圈不断扩大。

立足于“一带一路”平台,中国的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取得显著成绩,包括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非论坛等,极大地促进了伙伴国家的经济发展。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优先发展和“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重要区域支点,东盟是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也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参与者。目前,中国-东盟合作不断加深,RCEP的签署不断为区域经济合作注入动力。

第三,借助“一带一路”框架,形成“双自联动”“东合西联”新格局。“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党中央领导下克服重重阻力,在深化改革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复苏的压力依然存在,我们还需直面挑战,以“十四五”规划为指引,以“一带一路”为框架辐射全球,构建自贸区和自贸试验区网络,促进对外开放;以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为基,推动“东合西联”新格局的形成,继续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自贸区则通过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合作网络,通过市场开拓的实践,推进我国贸易制度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国内形成以区为核心对外扩散的经济网络。同时,二者还可形成双向联动,产生“双自联动”效应,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我国通过RCEP的签署加深了与伙伴国之间的经贸关系,降低了“意大利面碗”效应带来的制度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区域一体化水平。而2020年结束之际完成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不仅可以提振欧洲经济,还可以推进我国制度型开放进程,通过促进区域开放进程推动我国制度改革,缩小与国际经贸规则之间的差距。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东合西联”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缩小了推动中国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差距,推动我国由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系统性对接推进国内区域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间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大,内陆部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上升乏力。因此,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一是要着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和一体化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环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二是要重点促进东中西部的联动发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探寻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一,以“一带一路”为平台,地方开放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对国内各省市自治区来说,借助“一带一路”“五通”建设的东风,支持本地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开展经贸合作,不仅可以推动本地的对外开放水平,缩小与国际经贸规则差距,还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在以国内开放辐射“一带一路”伙伴国家的过程中,各个地方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就。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的Y字形分叉点,向西借由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通东南亚国家,向北则直达俄罗斯。截至2019年,重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保持在1100亿元以上规模。河南作为陆上交通枢纽,同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甘肃依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合作,打造了“西部粮都”。云南通过完善陆上交通网络,提高了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的贸易投资水平。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的落地,让江苏连云港实现跨越式发展,港口航道由5万吨级浚深至30万吨级,并拥有集装箱、粮食等各类专业化泊位。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双向开放,促进东中西的协调合作与互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提高中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优先开放地区也将成为辐射“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增长中心和创新中心。我国优先开放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已经打造了较为优越的经济基础,在推动片区和整体经济发展上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快推进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优先开放地区和内陆地区优势互补,增强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联系,充分发挥“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作用。

第三,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和创新极,辐射“一带一路”。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以来,中国自贸试验区经历了6年半的建设,逐步形成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1+3+7+1+6”开放网络格局,五批18个自贸区步入新的改革开放进程。自贸试验区以开放的平台、高效的管理体制机制吸引中外资企业集聚发展,且重点在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有力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每一个自贸试验区都正在成为所在省市的新增长极、创新极和辐射极,不断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发挥高附加值的产业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同时,自贸试验区与自贸区之间还可形成双向联动,产生“双自联动”效应,以自贸试验区对接“一带一路”伙伴自贸区,塑造中国在全球新的国际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

深化“一带一路”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

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共建“一带一路”为伙伴国家开展贸易和投资搭建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也助推了中国沿海、内陆、沿边地区协同开放,为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一带一路”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夯实“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平台,将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丰富资源和对“中国制造”的庞大市场需求将会加深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拉动就业和税收。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平台,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小自贸区网络构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国内各区域的合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还能够推动人才、資本和技术等要素流动,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向沿线国家提供更加多元、优质、附加值高的产品和服务。

深化“一带一路”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以多种方式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尤其是与“一带一路”伙伴国家的开放与合作。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建设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的重点任务,不仅加深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助推与沿边经济体互联互通水平的提升,而且借助与周边国家开展的机制性与非机制性合作,提高了中国沿边区域的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借助“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平台,推动了中国与沿边经济体自贸协定的推进,尤其是RCEP的签署。

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巨型平台,中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内各区域发展进程,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缩小国内各区域差异。因此,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需要与国内的区域发展策略进行衔接。不仅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还要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战略,以开放带动发展。“向西开放”要注重培育区域重点城市,以点带面,积极与带路国家合作,为平衡区域经济储备能量。这既是当前中国落后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业链、价值链和贸易投资格局面临深刻变化和严峻挑战。面对新的国际环境,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合作为依托,增强对国内各地区开放发展的政策支持,鼓励沿边开放,引导国内国外经贸规则衔接,加快推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数据自由流动等规则构建,深化国际跨区域合作,构建以“一带一路”为框架的自贸区和自贸试验区网络,“双自联动”促进对外开放,以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为基推动“东合西联”新格局的形成,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刘世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赵梦凯对本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倡议一带
长三角区域生态利益平衡及其法治保障
对区域合作的思考(一)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