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将产业和教学相互融合,构建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文章主要分析了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现状,现阶段产教融合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训;教学;学生权益;企业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5-0193-04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means the vocational schools closely integrate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ir majors, form a school model that integrates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t this stage. And the paper proposes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these issues.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rights of students; enterprise
產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与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其本质就是产业与教育的密切结合,相互支持促进,实现双赢。产教融合的思想源于合作教育,最初由美国的教育家提出并在大学进行了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融合。在中国,产教融合萌芽于近代的“实业教育”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教融合在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也多次出台文件将“产教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一、产教融合的作用
(一)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产业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逐渐从过去的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在的技术创新型产业发展。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所需的人才结构也会转变升级,这就意味着高校的人才培养结构也需要转变升级,产教融合就能满足产业转型对人才转型的要求。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应用型、工程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校应紧跟现代化建设步伐,调整教学方式,运用产教融合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
(二)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
真正的产教融合一定是基于共赢,能否帮助企业发展和为企业带来价值,是高校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所在。产教融合能为企业提供符合本企业需要的人才,缩短企业培养新人的时间和成本。目前很多企业的一线员工教育程度不高,人员流动性大,存在明显的缺陷。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员工没有受过系统的技术教育,主要依靠传统的学徒制获得技术,员工缺乏知识依托就不能更好地创新和探索,进而影响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产教融合既能让学生接受系统性的大学教育,又能通过校企实训提早感知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景,学生毕业后可作为成熟员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大大缩短了企业的培训时间,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人才质量和稳定性。因此,产教融合能提高企业招聘人才的质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成为企业人才的“蓄水池”。
(三)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大学是国家对未来的投资,教育的根本性目的是培养“社会化的人”,高职院校存在、发展的重要目的就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起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作用。不同的培养目标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手段,对职业院校来说,产教融合为高校提供了培养人才的新思路,能促进学校有目的、有方向地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产教融合不仅能促进专业发展,提高学校就业率与岗位匹配率,而且校企合作也为高校教师提供了进步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本文的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开展产教融合的现状
国外产教融合形成较早,有英国的“学徒制”、美国的“合作教育”、德国的“双元制”等,这些国家的产教融合模式都有力推动了各自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英国的“学徒制”主要由企业主导,学生每周有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其他时间都在企业进行真正的工作。近年英国开始推广“学位学徒”,参加学位学徒计划的学生最终可以获得正规大学的学士学位。在就业低迷的大环境下,接受“学徒制”教育的学生更容易获得雇主的青睐。德国的“双元制”是指高等学校的大学学习与企业的职业培训和实践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这些模式都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国家的特点,并且都有国家法律保障和支持,管理成熟、规范,值得国内院校和企业学习借鉴。
我国的产教融合思想起源于近代“实业兴国”“教育兴国”等教育理念,张之洞、张謇等主张“实业救国”,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实业教育探索,提出了“工学并举”等教育思想,为现代产教融合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几年通过不断探索,国内的产教融合逐步改进,形成了“订单培养”“定向培训”“校企合作办班”等人才培养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出了要求,为落实全会精神,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院校正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二)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的现状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就是产教融合的先行者。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浙江省特色专业,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018年成为浙江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该专业以培养通信企业前端的服务与管理人才为目标。从2015年开始,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与浙江省10000号运营中心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保障。经过五年多校企合作,极大促进了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就业与成长,成为培养浙江省通信行业人才的“蓄水池”,解决了通信企业成熟员工难招的问题,就业率与岗位匹配率明显增高。目前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采用“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1年理论课程学习;第2年校内校企实训基地实训,再加上专业课程学习;第3年学生自主企业实习。自2015年实训基地挂牌以来,已实际服务用户产值达到700余万元,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
三、现阶段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学院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但是专业的产教融合仍然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每届学生在通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实训”后,都会觉得这样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比传统的课堂书本教学更实用,但与此同时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来。
(一)产教融合中企业、学校、学生的共识问题
在产教融合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企业和学生的追求目标并不完全吻合,他们各有自己的利益,三方無法对一些问题达成共识,存在许多矛盾。比如企业总会追求一定的经济利益,有着“只争朝夕”的干劲,希望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长并且人员稳定,而高校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投资,出于教学目标的考虑,学校希望能兼顾课堂教学和实训,一般来说认为实训时间不宜过长;而学生则是不同的个体,考虑也不同,有些学生希望能增加企业实训时间积累工作经验,而有些学生则希望能更多地在课堂上学习等等。另外的诸如学生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补贴发放问题也是一个三方较为关注的问题,企业会考虑成本,学生考虑的是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是否公平,而学校考虑的是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保证产教融合的继续进行。
上述所说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在产教融合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究其原因都是没有明确的政策,而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也没有达成共识而带来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在每一届学生的实训中都会重复出现,但找不到解决方案。
(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训内容的融合问题
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反映学校所教课程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师基本按照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授课,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岗位融合。这也是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产教融合的初衷。专业在2015年与浙江电信杭州10000号运营中心进行了校企合作,在校内和企业分别建立了实训中心,开展产教融合。
电信业务和客户服务规则的变化日新月异,企业员工就需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发展的步伐,更何况是学校的老师。在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实训后,由于有些专业老师并不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依旧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授课,导致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训内容的脱节,也由此带来了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在实训中又无法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状况。
这一问题的本质就是产教融合中课堂教学与实训内容的脱节,老师按照原有的模式和内容授课,企业按照自己的标准安排实训,学生既觉得课堂上学不到东西,但又不适应实训。只有真正将课堂教学和实训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学校教学不是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我们既要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也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给专业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首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工作,将这部分知识深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用合适的方法呈现给学生。
(三)产教融合过程中学生的权益保护问题
在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如何获得学生的认可。部分学生认同企业实训,他们觉得通过实训自己提早接触了社会和工作,有利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并且通过实训获得一定的补贴也能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是很多现在的“00后”学生,他们从小受到家庭的保护,觉得自己来大学就是享受大学生活的,而企业实训则会按照企业的工作和生产标准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学生无法适应。而且在企业实训过程中,由于要遵守企业的工作时间规律,确实也对部分学生的正常大学生活有一些干扰。比如有些学生在社团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有些学生的课外学习计划也会因为实训中的排班而受到影响。
除了上述所说的问题之外,学生在实训中的情绪问题也困扰着学校老师。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实训中需要进行客户服务,很多学生无法忍受客户的各种指责甚至谩骂,导致情绪崩溃以致产生厌学等问题。很多学生认为他们也有权力选择学习方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企业实训。但从学校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势必会打乱教学秩序。此外关于实训中的补贴问题也是学生非常关注的,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实训的目的是学习而不是“赚钱”,但学生认为既然我付出了劳动,那应该得到相应的补偿,企业给学生补偿往往达不到学生的预期。我们也在思考,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呢,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也告诉我们,产教融合中学生的权益保护问题需要我们去关注和完善。
四、产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前面分析了产教融合的教学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而产教融合能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适应,为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克服产教融合中产生的问题,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5年来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也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具体如下。
(一)加强产教融合的文化建设
如果产教融合形成了文化,那么目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有些人对一线操作工作有着错误的认识,甚至会认为实操工作低人一等。在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一些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质问,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习就是在课堂中听老师讲,而企业实践就是在“打工”,从而产生抵触心理,因此产教融合的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注重形成产教融合文化,将实践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专业在招生宣传阶段就开始向学生宣传产教融合的思想,让学生在选择这一专业时就了解专业的这一办学特色。在学生入学后,接受企业文化辐射,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同时专业注重培养和收集学生的成功案例,给学生提供参考学习的依据。
(二)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
電信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产教融合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设置4类课程平台:通识教育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我们让学生在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之后,再结合产教融合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与企业展开了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我们根据产业需求和学生意向,设置柔性专业方向模块,尽量为学生安排适合他们的实训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接话、文字客服、智能语音机器人训练、工单质检等项目。当然学校和企业也会严格把关和考核,挑选合适的学生胜任相关的实训岗位。
这样的课程和实训体系,避免了让所有学生进行同样的实训,因为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某一岗位的,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出现负面情绪。同时,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也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抓住专业优势,引导学生创业,近几年也多次在校内外的创业大赛中获奖,提升了专业和学生继续投身产教融合的信心。
(三)共建产教融合校企教学团队
产教融合的顺利推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专业的教学团队。前面我们也提到学校老师有专业的知识体系但是对企业的工作了解不足。因此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中,如果教学团队由企业方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承担,那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校老师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教学经验丰富,可以让学生接受系统性教育,提升自身素养。企业老师有工作经验,实践知识丰富,并且对行业有着深刻的了解,对学生日后快速融入企业有着很大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校企双方的老师应进一步理解产教融合的内涵,在教学中相互配合、学习,各取所长,这样的校企教学团队建设也有利于专业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校企教学团队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的模块分别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围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展开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除了课堂教学,学生的课程评价也要校企合作,改变单纯以分数为标准、以试卷考试成绩为依据的考核方法,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如技能实操、成果展示等,多层次评价内容,如知识点、职业核心能力等;多元评价主体,企业、学校教师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保护产教融合中的学生权益
产教融合中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有各自的利益,在校企合作前,校方和企业方肯定会就合作的细节签订合同,那学生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呢?在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比如工学结合中“工”与“学”的时间分配问题,“工”的时间长了,势必会影响“学”的时间和质量,学生学习状态差、课堂效果不好等状况相继出现。还有管理制度方面,学生在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要接受学校的管理规范,一方面又要遵守企业的制度,很多学生产生了逆反情绪。此外,还有报酬补贴等方面的问题,在产教融合中,学生既然进行了生产性实践,企业当然要给学生适当的补贴,但是补贴不是工资,不能按照工资的标准进行结算,很多学生就提出质疑,既然我们付出了和企业员工一样的劳动,就应该得到企业职工同等的待遇。这些问题究其根源涉及的实质是“利益”问题,因此产教融合中学生权益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只有从内心深处接受了这种教学方式,产教融合才能顺利进行下去,最终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
在这方面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做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 合理安排产教融合中“产”和“教”的时间
事实上,在产教融合中“产”和“教”是无法分离的,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依然会合理安排课堂学习和实训基地实训的时间,因为实训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讲解。老师将一些理论知识在课堂中讲解,学生带着知识和疑问进行实操,在实操过程中,老师再次进行辅导和培训,在实操结束后进行进一步地复习和总结。课堂学习和实训操作的排课安排尽量符合学生的作息规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加社团活动和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2. 让学生正确看待实训中所得的“报酬”
在产教融合的工学实训中,由于学生进行了生产性劳动,那理应得到适当的酬劳,但这一酬劳与工作后所得到的工资是有区别的。毕业后假如学生进入电信行业工作,那他们会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需要向员工按月支付工资,缴纳五险一金,并且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在实训中,经常会有学生表示为什么我们所得的酬劳没有企业员工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会积极跟企业协商尽量给学生争取更多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在实训之前就告知学生,生产性实训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为了“赚钱”,这是一个意识问题,但是企业仍然会按照每个人在实训中的成果予以一定的报酬。
3. 给予实训学生更多评优评奖的机会
在前面提到我们要在校园中形成产教融合的文化。如果全校的师生都能认可产教融合这样一种教学方式,那前面的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对于这个问题,学校给了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很多的支持,给实训学生增加了评优评奖的名额,并且很多政策以实训的成绩来制定,增强了老师和学生投入产教融合的决心,也给学校其他专业树立了榜样。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必将越来越多地在职业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始终走在这条路的前沿,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现代师徒制”,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产教融合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学校、企业、学生的积极配合,不断完善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细则,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各自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新武,王北方.产教融合创新模式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以洛阳某学院为例[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8):89-92.
[2]陈琪.积极探索职校产教融合之路[J].轻工科技,2018(9):147-148.
[3]胡永盛,周斌.农产品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构建研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2018(9):82-84.
[4]王姝.高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探索——以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10000号工学结合项目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8(2):100-102.
[5]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