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浩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吴倩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伙伴国(两者合称OPEC+)于当地时间18日就增加产出达成一致,将从今年8月起每天增产40万桶原油。《纽约时报》18日称,随着全球经济体从疫情中重启,OPEC+此举有助于缓解美国面临的通胀与油价上涨等压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若油价未来下行,或引领国际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一同下行。中国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在这种联动作用下,也会缓解前期不断上涨的压力。
油价上涨趋势能否逆转
据路透社19日报道,OPEC+在18日的一份声明中称,从8月到2021年12月,该组织将进一步增加石油供应,目标是在2022年9月左右完全结束减产。受上述协议影响,国际油价周一盘中下跌超过6%,布兰特原油报每桶69.3美元,美国原油期货报每桶66.78美元。
去年在疫情导致需求下滑和价格崩跌的背景下,OPEC+创纪录地每日减产1000万桶。《日本经济新闻》19日称,原油需求在2020年因新冠疫情而锐减,目前正随着疫苗普及而恢复,纽约市场的原油期货价格比2021年初上涨五成水平,布兰特原油价格也创下近三年新高。很多观点认为,随着OPEC+分阶段恢复供给,上涨压力将缓解。
光大证券分析师吴裕在19日发布的研报中认为,本次OPEC+会议在几经波折之后终于达成一致,意味着OPEC+对未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乐观预期。吴裕认为,未来随着供给端上升,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偏紧的局面将逐渐缓解,原油价格虽短期内仍有冲高的动能,但最终将稳步下行至较为合理区间,全年油价仍将位于55-65美元/桶的中枢位置。
《华尔街日报》19日称,由于市场预期产油国将达成协议,油价近期已有所回落,布伦特原油上周五收于每桶73美元以上,美国原油期货上周五收在每桶71美元以上,均脱离了近期触及的多年高点。不过,花旗全球大宗商品研究主管莫斯表示,现在市场供应非常吃紧,OPEC+每月原油日供应量增加40万桶只会是“毛毛雨”。有大型能源公司的负责人甚至表示,油价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回到每桶100美元,但将剧烈波动。
多国通胀高企
一段时间来,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给许多国家带来巨大的通胀压力。
《纽约时报》18日称,在美国,经济重启、需求扩大导致了油价上涨,并直接推高通货膨胀。当前美国普通汽油每加仑平均价格为3.17美元,相比一年前上涨45%,处于7年高位。今年6月,美国通胀涨幅达到5.4%,创下13年来新高。
印度《经济时报》称,油价持续上涨,已将印度汽油和柴油价格推至创纪录水平。在一些地区,一升汽油的价格超过100卢比(约合人民币8.7元)。烹饪用天然气价格在一年内上涨了36%。燃油价格上涨加剧了印度通胀压力,5月份CPI上涨6.3%,批发物价指数上涨12.94%。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侵蚀,影响总体需求和经济增长。高价格增加了印度进口账单,扩大了经常账户赤字。
英国《伦敦标准晚报》称,油价飙升加剧对通胀飙升的担忧,加大各国央行加息的压力。由于水泥、混凝土、石膏、钢材和屋顶瓦供应短缺,6月份建筑行业的数据显示“建筑业成本迅速上涨”。在劳动力成本和供应不足已经在推动通胀上升之际,油价上涨给央行官员们带来巨大痛苦。
中国密切关注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70%,而国际油价波动也将影响中国。国际原油行业分析师陈家保19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国际油价若进一步上涨则会带动关联产品成本的上升,或进一步助推全球通胀形势的发展。而国际油价上涨也势必影响国内市场油价,陈家保认为,“受国际油价连续上涨影响,国内油价年内已上调10次。但国家主管部门及时出台宏观政策进行调控和干预,如果未来国际油价进一步上涨,不排除国家进一步调控可能”。
“国际油价主要取决于OPEC+国家,随着这些国家未来原油增产,油价势必下行。”林伯强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主要地位的还是煤炭,石油权重为18%,所以油价表现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不会过于明显。但林伯强也表示,OPEC+会议对油价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显现,需要一定时间的运行才能予以确认。另外,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是在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日均涨幅或跌幅超过4%时,国家发改委才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国内成品油上调或下调的条件,因此对国内老百姓还没有形成影响。
而针对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现象,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19日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测,组织好后续批次铜、铝、锌等国家储备投放,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