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吴兰
(上海易兰居环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
城市的飞速发展往往是以环境带来的破坏作为代价,尤其是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工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尤为明显,而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宜居生活的向往,对生态环境的品质有了一定的要求,本文通过解析桃浦中央公园项目生态修复过程,在城市中构建自然植物群落,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向服务型经济转型发展,上海市着重加快产业升级、加大老工业区改造,2010年《桃浦低碳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始编制,2011年通过,2012年韩正同志提出“把桃浦建设成为创新发展示范区、中心城区新地标、产城融合新亮点”,桃浦科技智慧城在此基础上被提出。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推出实施《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加快建立上海市的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改造上海地区污染面积最大、治理难度最高的桃浦中央公园项目被提上日程。
桃浦中央绿地公园项目位于普陀区桃浦科技智慧城内近沪嘉高速,西紧邻敦煌路东至景泰路,北侧邻桃惠路,南侧以真南路为止,整体为“J”型公共绿地,东西向平均宽度约300m,项目合计总面积为496725.28m2,项目分为北三块和南三块地,分一二期开发。
上海地区靠近黄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明显的夏长、冬短的特征,全年雨量适中,地貌上呈现东高、西低的地貌形态。宜居的自然环境气候,使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分布在上海区域的种子植物约1600余种,且许多种类已经适应城市化环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因素。
普陀桃浦区曾经是上海首批化工工业区之一,工业的飞速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却是以环境污染作为代价。桃浦科技智慧城其前身为桃浦工业区,自20世纪50年代起,慢慢地聚集了以化工原料、塑料、橡胶、合成药、化纤、香料染料等化学品产品为主的工业基地,曾是世界四大活性染料生产基地,也是上海市三个重污染地区之一,土地营养流失非常严重,对原先的生态环境、土壤、地下水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污染。由于土壤及水资源污染严重,植物资源也受到很大的影响,项目红线用地内荒地植物损坏严重,满地垃圾,杂草丛生,景观效果较差,总体地势北部多为平坦地形,局部有堆土,平均高约5m,红线南部现状为下沉式地下空间,对此处的环境改造存在一定的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处理措施,具体如下:①改善污染土壤,创造良好的植物适生环境;②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形地势,重塑景观构架;③对现状植物保留利用,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2.1.1 土壤生态修复
根据调查确定设计区域内土壤污染主要为中度污染分布区,有少量轻度污染分布区和重度污染分布区,中度污染区主要分布于场地北部和南部。其中重度污染区域603地块,地块面积约90000m2,其中污染土壤达到21万m3,污染地下水达到13万m3,最深的深度达到14m。
针对污染最严重的603地块,运用污染土壤修复大棚进行土壤修复的模式(见图1土壤修复大棚),将污染区域内的土壤挖出,用化学药剂喷淋,再用分筛设备进行分筛处理,将小型的土壤颗粒(60cm以下)传送至自动、连续型混合搅拌设备中进行搅拌处理,并在搅拌过程中按照比例加入药剂高速搅拌,经过较长时间静置后,土壤与药剂充分发生反应,再将土壤通过尾气净化装置进行深度处理,达到一类用地(居住用地)用土标准。再将土壤运回景观区域进行堆坡造型。以这类化学剂修复治理模式,使项目在成本上得到有效控制,能够提高修复效率,降低局部换土又被重新污染的风险,为景观上改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及可持续发展带来帮助。
图1 土壤修复大棚治理
从另一方面为防止已污染的地下水造成土壤的二次污染,利用污染地下水抽提处理系统,结合污染水体体量及特点进行设计组装,将地下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修复,能够极大地改善水质环境,有效控制二次污染,修复后的地下水通过纳管排放。
2.1.2 林地空间重塑
注重“山水”意境的营造,利用北高南低的地形地势,北三块景观水系经过观景桥旁的下跌水坝,流至下沉区的景观水池中,再由永登路桥汇流至南侧地块,形成景观上的联动性,将山水人文意向,贯穿整个绿地南北,形成整体景观构架。
项目基地整体由北向南呈现“J”字型结构,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分为自然生态景观区、社区休闲区、城市商业区。
景观风格上设计以“林”“桃”“浦”为特色,混交林成片种植,营造生态次生林与多样化的植物景观风格,北部结合景观地形构建生态次生林,精心挑选最适宜上海本地生长的树种,并根据景观效果进行植物搭配、造景,形成生态的“林”景观。将具观赏性的品种桃树在重要节点处成片种植,突出“桃”的特色,结合人工湿地种植杉类及大量水生植物、耐水湿植物,诠释“浦”的概念。
2.1.3 现状植物利用
现状植物资源非常有限,仅有几个厂区留有部分现状树,如橡胶厂内原现状树较多,郁闭度大,主要植物品种有香樟、广玉兰、雪松等,大多数苗木都是已生长成年的大型乔木,因成长成型的树较多,乔木大多数都已偏冠,现场移栽难以实现,林下空间因荒废许久,下层空间杂乱、无层次。
通过保留现场大多数乔木,对现场已有的生长良好的苗木进行定位再进行反向设计,保留大多数现状乔木,从而避免大树移栽或清理造成资源浪费,在植物上由于厂区内乔木郁闭度高,林下进行梳理,清除杂乱无章的植物,重新种植耐阴地被植物,从而在景观生态上保留原有橡胶厂的生态环境。
2.2.1 设施设计
根据景观功能分区在各区域内设置景观休闲平台或景观节点,形成趣味性,将中央绿地水景区作为活动的核心区,从而串联整个南北向的绿地,水面与山势地形结合,水流在绿色森林中穿插环绕,形成移步换景的效果,带来舒适的穿行体验,水面作为景观水面同时也满足海绵城市蓄水的功能,与周边的水体形成联动,通过高差、溢水管、调蓄池等形式的设计形成完整的雨洪管理系统。
2.2.2 植物配选
植物整体种植是以密植的乔木林带和野花地被为主要特点,突出表现自然森林的主题,穿插布置花丘及活动空间草坪,由北向南,植物风格由人工次生林的打造到疏林草地活动空间的增加再到赏花园区的过渡,以同一品种植物沿路线结合地形地势片植形成气势,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相结合,合理分配常绿落叶分布比例,片植植物分割不同的植物空间,做到疏密有致,确保各种植物成活率及生长空间。
运用上海本地乡土树种为主,以片植林带的形式塑造“行云”的效果。不追求单棵乔木的个性,考虑从城市绿地可持续生态发展出发,季相上以春景秋色为主,春季以“桃”为种植特色,将观赏桃林片植在主要游览路线两侧,片植绛桃、红花碧桃、菊花桃、紫叶桃、洒金碧桃、寿星桃等形成特色景观。秋季植物凸显季节的交替,运用秋季观赏效果好的树种:①大量运用杉类植物种植,如水杉、墨西哥落羽杉、池杉、中山杉等打造杉林风光(见图2);②局部增加新优植物品种,如红花七叶树、七叶树、北美枫香、青冈栎、鹅耳栎、美国红枫、娜塔利、欧洲心叶椴、欧丁香等,丰富植物的色彩变化。
图2 杉林实景
项目建成后改善了桃浦脏乱差的形象,改善了局部的气候环境及土壤质量,有利于桃浦智慧城的长期发展。
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一个综合性的整治的过程,通过对土壤、水源、景观的改造整合,形成相对稳定的自然生态环境结构,对城市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在城市不断开发发展的过程中,仍需注重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城市建设源远流长有重要的作用,土壤环境及水源环境的治理,是构建景观结构的基础措施,关系整个地块的生态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