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干,蓝 旭,文银霞
(1.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000;2.广东省第八人民医院 康复科,广东 东莞 523000;3.广东省东莞市第八人民医院 内镜室,广东 东莞 523000)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的渐进性退行性改变的疾病,这些改变会影响全部颈椎。CS是一个自然衰老的过程,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高发[1]。CS的症状表现为颈部疼痛和颈部僵硬,当神经结构受压时可伴有神经根症状[2]。颈部疼痛是一种普遍的疾病,是仅次于腰痛的第二大常见不适症状。CS患者患周围性眩晕[3]、耳鸣[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5]、脑部功能改变[6]、吞咽功能异常[7]的概率增加。鉴于其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和身体残疾以及经济成本,寻找一个疗效显著、成本低、副作用少的治疗方式是如今的当务之急。目前CS的非手术疗法[8]有物理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口服类固醇、肌肉松弛剂、抗惊厥药、抗抑郁药、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小关节注射、内侧分支阻滞和射频损伤,但疗效均不理想[9~10]。有研究表明,中医治疗CS疗效显著[11~13],但由于治疗方式不统一、患者病程不同等原因,需要按照循证医学标准,进行更多临床研究。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式,探究傍刺颈夹脊治疗颈椎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所有受试者均来自2019年7月~2020年6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CS患者。患者必须符合诊断标准,在通过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筛查后,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Excel 2019生成76个随机数字,生成的前38个为治疗组,后38个为对照组,随后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随机数字重新排列得到新的随机序列并编号1-76号,将受试者按照纳入顺序连续按照1-76号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符合《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18)》[14]中CS的相关诊断标准;年龄在18岁~80岁之间;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患者将予以排除:肝脾肿大或严重的心血管、肝脏、肾脏或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有晕针史的患者;同时参与其他临床研究的患者。
采用傍刺法针刺双侧颈夹脊穴,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毫针(华佗牌0.30 mm×40 mm)直刺(深度为0.5寸)一侧颈夹脊穴,得气后,在该颈夹脊穴直上方,旁开0.3寸处向前一针再斜刺(与皮肤呈45°)入一毫针。
采用常规针刺颈夹脊穴,穴区常规消毒后,采用常规毫针刺法,行平补平泻法。
两组操作皆由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师完成。两组每日针刺,10次为1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
3.1.1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采用VAS量表[15],十分制进行评分,“0”代表没有疼痛,“10”表示极度疼痛。
3.1.2 颈部残障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
采用NDI量表[1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功能障碍越严重得分越高。
根据患者局部症状、体征、颈部活动情况,采用一定的标准[17]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痊愈:颈部麻木、疼痛、压痛等症状体征全部消失,颈部活动受限症状消失;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颈部活动受限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症状、体征部分改善或消失,颈部活动受限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7.20 %)显著高于对照组(86.1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VAS评分比较
3.4.3 两组NDI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NDI评分均有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NDI评分比较
陈××,男,38岁。主诉:颈项部疼痛3周,加重3 d。查体:颈椎棘突及椎旁压痛明显,颈部活动受限。双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颈椎CT平扫示:颈椎轻度退行性改变。诊断:颈型颈椎病。给予观察组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
CS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和起因是与年龄相关的椎间盘退变和颈椎脊柱要素。周围结构的退行性变化,包括椎骨关节、小关节、后纵韧带和黄韧带都结合在一起,导致椎管和椎间孔狭窄。因此,脊髓、脊髓血管系统和神经根可能受到压迫,导致出CS的三种临床综合征:颈椎颈痛、颈椎病和颈神经根病。
傍刺法在临床上常用于痹证。对于压痛比较明显、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证效果更佳。《灵枢·官针》曰:“傍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CS常以疼痛符合以上特点,正属经云之“留痹久居者”。故本次采用正傍配合而刺的方法,得到穴位间的协同作用。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从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情况、颈部功能障碍情况三个角度评价傍刺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得出傍刺颈夹脊较常规针刺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减轻疼痛的程度更明显、可改善颈部功能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