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何雅涵 潘亚舟 严 谨
益阳是“中国竹子之乡”,其境内的桃江竹林面积位居湖南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大,国家取缔了一些竹制品加工企业,竹子的需求量骤减,多处竹林被毁,竹子被贱卖。我们想通过调查桃江及益阳竹产业的实际情况,探寻一种提高竹林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保护竹林不被过度砍伐。
竹子主要进行无性生殖,每年春季从地下的竹鞭上长出竹笋来,然后发育成新竹。1年生的竹子已具备繁殖能力,2~3年生的竹子的竹鞭繁殖能力最强,5年生的竹子竹鞭基本不具备繁殖能力。因此竹子长到一定的年限要适度砍伐,让竹林中的竹子不断更新,保持竹林旺盛的生命力。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竹笋中以冬笋的经济价值最大,未加工的冬笋售价约为每千克40元,与2000千克的竹子等值。
从2018年上学期开始,我们利用假期,对冬笋的功效、价值、探测与培育等进行了研究。
我们了解到,冬笋生长过程中不能从土壤外汲取养分和水分。冬笋喜湿但又怕湿,若土壤长期处于干燥状态,冬笋会因缺水而死亡;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过多,冬笋会因水多而腐烂。因此,冬笋只有生长在竹鞭靠近主竹竹梢倒垂的位置时,依靠竹梢滴落的露水来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才有可能长成健壮的冬笋。
同时,冬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只能靠汲取主竹的养分生存,大部分侧芽发育的冬笋因生存条件不适宜而死亡。如果对冬笋的生长环境进行适当的管理,就能提高冬笋的成活率。
目前,冬笋的探测还只能依靠人工经验判断,无法了解冬笋的生长环境,一旦探到就挖,存在很大的误采、空采的几率。由于冬笋价格高,在利益的驱使下,每到冬季,冬笋“采挖大军”进入竹林,竹林中到处留下探测、挖采后的坑。盲目的探测、采挖冬笋不仅损害竹根,还会破坏竹林的土壤,不利于水土保持,阻碍竹子的繁殖。
为了提高冬笋的成活率,保持竹林的自然生态环境,我们设计了一种冬笋生长培育监控行走小车。
冬笋生长培育监控行走小车由主控装置、检测控制机构、营养检测补充机构三部分组成。
主控装置上设有用于扫描土壤表面裂痕或土包情况的视频监测仪,用于检测土壤裂痕处的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控制机构以及提供电源的主控器。
检测控制机构上设有与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连接的升降检测头,它垂直升降运动时能带动扩穴器深入土壤,扩穴器内的湿度检测探头、二氧化碳检测探头分别与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连接,随升降检测头升降探测冬笋。
营养检测补充机构包括营养液箱、排液管、液泵,营养液箱经液泵与排液管连通,主控器连接控制液泵。
图1 冬笋生长培育监控行走小车原理图
图2 冬笋生长培育监控行走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3 冬笋生长培育监控行走小车实物图
1.实验目的
测定冬笋位置裂痕的土壤与其周围土壤含水量的差异,探究湿度变化检测的方法及途径。在不同时间段测定竹林中有冬笋生长处的土壤,观察其同一时间湿度的差别与不同时间内其差值的变化。
2.实验原理
裂痕中有冬笋时,由于冬笋夜间代谢旺盛,呼出的大量水分残留在土壤中,其生长处的土壤的含水量大于其他地方的。90%以上的冬笋生长在竹梢倒垂的位置,冬天早上,竹梢上的露水滴落在冬笋生长处,也会造成该处土壤含水量增加。随着水分的蒸发,不同时段土壤的含水量不同,但在同一时段,其裂痕外部的含水量明显高于内部的。
3.实验结论
裂痕中越靠近冬笋的位置,其相对湿度越大,接近土层表面的相对湿度稍大于其所处竹林的平均湿度。裂痕中土壤的湿度与竹林中的平均湿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若超过该范围,就会导致冬笋生长迟缓,甚至死亡。
由此可见,控水对冬笋的生长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也可以进一步确认裂痕中是否有冬笋。
1.实验目的
通过对冬笋生长位置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把冬笋的生命气息转化为理化指标,若土壤满足该检测理化指标,则可判定其中必有冬笋。
2.实验原理
冬笋在土壤中进行呼吸作用,呼出的二氧化碳滞留在土壤中,导致其浓度高于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裂痕中如没有冬笋则不存在呼吸作用,其二氧化碳浓度也与空气中的一致。
3.实验结论
冬笋在土壤中只能通过细小的裂痕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其局部空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定高于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用这一指标可以确认裂痕中存在冬笋。
1.开辟了用土壤裂痕、土壤湿度、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等理化指标来探明是否有冬笋、判定冬笋生长位置的先例。
2.实现了对冬笋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控,检测冬笋生长时的养分与水分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实时分类补充,解决冬笋无法培育的难题。
未来,我们还想让该小车能在丘陵地区行走自如,让其在即使有重物覆盖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判断冬笋的位置,并找到能确定冬笋生长位置的方法。
专家点评
冬笋炒腊肉是深受南方人喜爱的一道美味佳肴。不过冬笋虽然好吃,要挖采到却有些困难,更没有培育生长的先例。而何雅涵、潘亚舟、严谨等同学完成的“冬笋生长培育监控行走小车”是一项基于本地优质农产品的开发,创立了通过土壤裂痕、土壤湿度、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等理化指标来探明冬笋生长位置的新技术;实现了对冬笋生长状况实时监控,检测冬笋生长时的养分与水分状况,进行实时分类补充,解决冬笋无法培育难题的原创性发明项目。
据了解,这项发明的灵感源自学生的亲身体验,因为看到爸爸妈妈挖采冬笋太辛苦,便向辅导老师提出希望找到便捷方法的发明课题。两位辅导老师及时认可了学生的课题,同时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精心带领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