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人:金妹 陈禹希
(拍摄于全山石艺术中心 2021年 摄影:梁廷玮)
全山石简介: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著名油画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自幼喜爱绘画与音乐,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留校任研究员。1954年由国家选派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深造。1960年毕业获红色全优文凭并获艺术家称号,同年回国后一直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曾任该院油画系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院教务长等职。曾任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等,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乌克兰艺术科学院院士。2019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等。代表作有《英勇不屈》《井冈山上》《娄山关》《血肉长城》等,出版有《全山石素描》《全山石油画肖像选》《全山石新疆写生》《全山石油画集》等,并主编俄罗斯及欧洲画家介绍画集五十余种。
金妹、陈禹希(以下简称“金、陈”):
一名艺术家和学者的成就往往与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您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全氏家族,可以谈谈家庭带给您的艺术熏陶,以及您是如何与美术、与油画结缘的吗?全山石(以下简称“全”):
童年的家庭环境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的父亲钻研文学、史学、绘画和书法,哥哥们虽学习工科,但对文艺也十分爱好,耳濡目染,我便也学起了绘画。父亲时常教导我们早起练习毛笔字,鼓励我们外出摄影、写生,父亲创作花鸟画的时候,我也常常跟着学。音乐在当时对我也有很大影响,许多音乐是从哥哥那里学来的。在我中小学时,他们对西方音乐已经很有研究,创办了宁声广播电台,1947年我在电台担任广播员,同时也负责选择唱片播放给听众、到剧场里面转播越剧等工作,机缘巧合接触到了许多经典唱片。因此我对京剧、越剧,以及一些其他地方剧,还有包括交响乐等在内的西洋音乐,自小就印象深刻。所以我在音乐、美术方面的所长,跟我的家庭有很大的关系。1949年我考入杭州国立艺专,毕业后留校在新成立的油画组工作。金、陈:
艺术规律是相通的,您常说,音乐的旋律与油画的创作是有关联的,可否详细谈谈?全:
我认为学习绘画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多懂一些姐妹艺术,因为艺术的规律是相通的,尤其是音乐,音乐跟美术的很多语言是相通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音乐讲究节奏、韵律、气息,而绘画讲究的是线条、色块、空间、色彩,同音乐旋律一样富有规律,与音乐的组织方法相同,甚至体现着音乐的“秩序”,所以学习绘画的人多接触音乐也是有极大帮助的。金、陈:
1954年,您通过国家层层选拔赴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留学,可否分享一下您在苏联留学六年期间最难忘的经历?全:
留苏的经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机会在那个时期去苏联学习,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国家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做了非常细致的安排。希望培养一批年轻人,来建设新中国,这是当时国家非常重要的人才战略方针。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整个国家的条件和苏联相差很大,不像现在这样,所以去苏联就好像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最初学油画都是对着画报上学,那个时候想看原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什么是油画并不清楚,只懂得用油画颜料去画便叫油画,而对于油画本体语言的含义却无从了解。到了苏联以后,我在博物馆里看到了许多油画原作,这样的体验很重要,虽然油画不是起源于俄罗斯,他们也是油画的“二传手”,但比我们早了几百年,他们更有经验。我在留学期间最重要的收获,便是领悟到了什么是油画。油画学习只有在真正看到原作以后,才能真正懂得本体语言的奥妙,观看原作能够有效缩短学习油画的过程,所以我现在做艺术中心的目的也是如此,希望年轻人可以尽早懂得什么是油画。我们这代人跟你们这代人的条件不同,我们非常羡慕你们,我们那时缺乏这样的机会,很难接触到原作,欧洲油画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等我真正看到原作,比如我看到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塑的时候,已经白发苍苍了,你们现在在我们中心门口就能够看到来自意大利、法国各博物馆提供的《大卫》《思想者》等雕塑原件复制品了,时代完全不同了。
最早在苏联留学的时候,其实我们造型能力并不比西方学生差,但对油画的概念缺乏认识。油画有它自己特定的概念和特有的本体语言,就像芭蕾舞一样,芭蕾舞作为舞蹈的一种,和其他舞种是不同的,它是一种特殊的门类,有自己特殊的程式、表现方式,和自己特殊的语言奥秘。油画也是同样道理,不是用油画颜料去画水彩画、丙烯画,而是画“油画”。这里的“油画”是油画语言的一种代称,而不是某种材料的代名词。油画不仅仅是用油画颜料在画布上画,而且要懂得油画的本体语言,了解它的色感、触感、质感,掌握它的材料性能和方法步骤,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当时在国内没能了解到这些,对于当时的油画学习造成了一定困难,到国外学习后,这一点让我感触特别深。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我们对油画就无法真正理解。
图1 1956年与列宾美术学院院长阿列希尼科夫交谈,左起:全山石、邵大箴、钱绍武、阿列希尼科夫、奚静之
图2 1957年5月1日刊登在列宁格勒真理晚报上的文章《山石的春天》配照
了解西方文化对学习油画也有着极大的好处,因为西方油画是西方人民生活的结晶,是来源于他们生活的艺术创作,真正理解油画要先了解他们的生活。为什么会产生油画这一媒介?列宾的第一张蛋彩画,和油画非常相似,表现力也很强,为什么在蛋彩画基础上还要发展油画,油画究竟是什么,和蛋彩画的语言差别在哪里、优势在哪里,应该运用在什么地方、价值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我到俄罗斯生活的六年当中,广泛学习吸收他们的文化和艺术,利用假期到各地博物馆和文化遗址参观,近距离学习艺术原作;到乡间去访问,探寻西方人民的真实生活,这些都使我对油画有了崭新的认识。我认为在留学经历当中最主要的收获,就是了解到油画的真正含义,领悟到油画真正的本体语言。
图3 1957年全山石在列宾美术学院光荣榜上
金、陈:
1960年,您从列宾美术学院顺利毕业并获得艺术家称号,作为当时留苏最优秀的中国学者之一,您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您的毕业作品《领袖和群众一起劳动》被列宾美术学院收藏,可以谈谈您是如何获得红色全优文凭的吗?全:
当时要获得红色全优文凭,对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只有很少数学生才能拿到,在六年的课程里面,包括政治课、体育课、理论课、创作课、以及实习和毕业创作,85%以上要达到五分,这样的标准很难达到,在一届学生中是极少的。我的毕业作品《领袖和群众一起劳动》,描绘的是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劳动的场景。当时听说毛主席在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后,很受鼓舞,我就到三门峡,到密云水库去体验生活,希望能够尽可能创作出表现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民生、生动鲜活、鼓舞人心的领袖形象,最终完成了这幅作品,并获得优秀毕业创作,被收藏在苏联列宾美术学院。金、陈:
您花费了十余年的时间去欧洲考察油画的本源,把从西方学到的油画技法和中国的审美风格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西方哪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或艺术家对您影响最深?全:
对我影响特别深的艺术家应当说是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很多艺术家对我都有影响,而委拉斯贵支对我的影响最大。委拉斯贵支的绘画高峰是写实绘画的高峰,他是形、色、内容最全面的一位画家。由于他是宫廷画家,作品鲜少在市场出售,主要作品都收藏在西班牙的皇宫中,所以我必须要到那里去。当时很多画家都到法国考察,我们学校在法国有条件优越的画室,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选择去西班牙。其实西班牙是个很特别的地方,那里艺术奇才辈出,世界三大男高音当中有两位是西班牙人;在绘画领域,委拉斯贵支、格列柯、戈雅、毕加索、米罗、达利、高迪都是奇才,究竟原因在哪里,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退休后我一个人背着五件行李,独自来到西班牙,从早到晚在博物馆里观摩委拉斯贵支的原作,虽然很艰苦,但这给予了我很重要的启发。油画起源于尼德兰和意大利,委拉斯贵支就是去意大利学习油画的,里贝拉、格列柯也是从意大利学习再到西班牙去的,所以西班牙的油画实际上是从其他国家引进的,17世纪才逐渐在世界显露头角,这说明油画是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事物并非达到高峰后就停滞不前,而是始终处在发展之中。文艺复兴是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是特殊的历史进程。我们当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所以我们的油画跟过去应该是不同的,它可以出现另外一种高峰,17世纪的委拉斯贵支就为我们作出了非常好的榜样。图4 1995年全山石在意大利现代艺术馆
图5 2014年在全山石艺术中心开幕式上讲话
金、陈:
您建立的位于杭州西湖区的全山石艺术中心和全山石艺术基金,始终致力于中国油画艺术事业的研究和发展,为中西方艺术交流作了很大贡献。多年来您不远万里奔赴美国、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等世界各国收藏重要大师的艺术作品,您创立中心并将西方大师名作努力引进中国的初衷是什么?全:
油画必须要看原作,原作是印刷品无法替代的。雕塑作品从文物角度来讲,九件之内都是原作,第十件开始不再是原作,这是人们按照收藏标准规定的准则,也是商业价值的要求标准。但是从审美角度来讲,第十件和第九件实际上是一样的。正因为这样的原理,当西方个别年代的油画作品收藏有难度时,我以雕塑来填补文脉,通过雕塑来弥补我们对西方文化、艺术认知的不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绘画,我们目前收藏较为困难,但是通过罗马时期的雕塑,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或许我们对古希腊时期的现实社会缺乏了解,但通过雕塑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人类文明达到的高度,这些都是人类创造的杰作,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我引进这些作品,有些人认为是崇洋思想,我认为这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产,不专属于个别国家,因为艺术本身不分国界。对于我们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必须要认真研究。20世纪第一位系统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现代美术的英国史学家、汉学家苏立文先生在临终之前有一个遗憾,97岁高龄的他在与文学评论家陈子善、画家李磊对谈中国艺术史的讲座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在欧洲和日本的博物馆里,有大量中国艺术品的收藏,数量非常多。但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很少看到对西方艺术尤其是经典艺术的收藏。”苏立文先生讲的是事实,我们国家博物馆至今为止仍没有西方作品在馆藏展出。现在我也是借行动来回应苏立文的问题,从前是由于条件不足,现在具备条件了,我们应逐步来建设,今天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其实,我们有很多问题没有很好地反思,严格来讲我们至今为止还没有正式的美术馆,因为我们的美术馆都是展览馆。美术馆的意义是什么?美术馆的意义应当是美术方面的博物馆,如果把博物馆比作大学(university),那么美术馆就是大学中的学院(college),像专科学校一样的美术方面的博物馆,一定要具备自己的特色,里面必须要有固定陈列。我们目前对美术馆的概念还较为含糊,不够严谨,很多藏品都在仓库里面,我们要研究今天的艺术,比如到中国来研究齐白石的作品,流动展结束后就看不到了,因为没有固定陈列,这会对研究造成困难。我们要研究罗中立的《父亲》,看不到馆藏陈列,只能在画册中看,那美术馆的意义何在?美术馆应该是人们想研究艺术家和作品就可以到其中观摩解惑的场所,《蒙娜丽莎》永远挂在卢浮宫里,我们随时可以去观赏研究,这是博物馆、美术馆的职能所在,我国一些美术馆目前缺乏这样的观念。我们中心现在五分之三是固定陈列,五分之二做临时展览,符合美术馆的架构原理。当下,我们的美育依然薄弱,还是停留在口头和文字上,缺乏真正供人们实践学习的一手原作,视觉艺术必须通过视觉感悟才能学习和进步,否则是难以了解其美学本质的。
我们现在能力有限,资金不足,将来有更好的条件后,要把更多优秀作品都收回来,丰富我们国家的藏品陈列,现在是收藏艺术品很好的时机,但很多人没有重视,如果有更多人这样做,相信我们国家的文化水平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金、陈:
在经历中西不同的教学体验后,您觉得最值得我们美术教育领域借鉴的是什么?全:
我们现在对美术教育的理解还不够完善。我认为学校一定是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传承,教科书、老师上课就是传承;另一方面是创新,就是科研,对美术学科来讲主要是创作。老师在创作实践中教学相长,不仅需要课讲得好,美术创作也要优秀,这样学校的水平才能提高。现在老师在学校里面没有工作室,学生很难观摩老师实践创作,我认为这个办学理念是不正确的。想要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如果说老师是前人的经验,那么教科书就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从前我们老师的工作室都在我们旁边,可以随时去参观学习,现在我们的不少高校都建了博物馆、美术馆,却很少有一间老师的工作室。在教学意义上讲,画家工作室比博物馆更重要,创作不能关在家里,科研应该要大家来研究,提出问题才可以。所以我认为,美术专业应该设立很多画室,老师应该在里面画画,学生随时可以看到老师的创作实践。只有多种因素兼顾才可做到教学水平的提高,各方面共同促进才能提升学校的整体质量。金、陈:
历史画被认为是最难驾驭的绘画题材。历史画和人物画在您创作中占据主要地位,可以和我们讲述下您创作历史画的经历吗?全:
是的,在所有题材中最难的应当说是历史画,在西方也是这样。历史画创作不仅需要画家有专业技巧,还需要有修养,要有艺术修养,又要有人文、地理、历史等全面修养,更重要的还要具备强烈的历史责任意识、文化使命感和创作热情,要善于从历史素材当中筛选出富有典型意义、体现历史现实的事件加以描绘,抓住历史事件的本质和人物内心情感表达的瞬间。对于画家来讲,这是非常重要也是很有难度的一个课题。我创作历史画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所造就的,我们这代人包括靳尚谊、詹建俊等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培养的第一代画家,我们在学生时代就观摩罗工柳创作《地道战》《整风报告》等作品,对我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时,表现新中国历史的重要使命落在了我们这代人身上。时代要求我们拿起文艺的武器,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在每个历史阶段的任务都是不同的,我们身处中国当代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时代主流的思想,正是我们应该去为之奉献的。
我现在建设和维护这个艺术中心,没有任何收入,是我自愿付出,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因为我本来就是人民培养的,现在我应该回馈给这个社会,没有其他目的。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所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思想对我们这代人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收门票?我说不需要收门票,我只是希望能够让更多人懂得这个道理,希望更多人来参观,让更多人理解什么叫油画,把中国的油画画好。
图6 《英勇不屈》 233×217cm 1961年 布面油画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金、陈:
您的作品《血肉长城——义勇军进行曲》等历史画特别打动人,您应该是在那个时期少有的超越传统写实、在画面中打破时空秩序的画家,是留苏学习的经历赋予了您这样的思考吗?图7 《血肉长城——义勇军进行曲》(合作) 480×400cm 2009年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图8 《娄山关》 340×185cm 1978年 布面油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全:
不是,应该说这是一次历史的给予。从前我们画历史画都是为国家博物馆创作的,是国家博物馆赋予的重要任务,要在画面中写实地描绘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作为主题展览中的插图出现,《英勇不屈》这幅作品是为了歌颂中国革命胜利,颂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流血牺牲的英雄所创作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里面写下的一段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毛主席这段富有感情的话,赋予了我创作的主题。国民党反动派当时屠杀了很多共产党人,但我们共产党人没有屈服,站起来继续革命,这就是《英勇不屈》的主题,是为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坚强的战斗精神所创作的,我被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坚强意志深深打动,因此在创作中重点表达了人民英勇不屈、坚持斗争的情绪和力量。《血肉长城——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美术馆的馆藏陈列作品,是“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中的一幅,这个题目当时赋予我们特别的要求——把历史题材作为艺术作品去表达,这样的要求把我的思想打开了。历史题材作为艺术作品要如何表达、如何升华,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要超越历史表象,就应从被传唱半个多世纪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着手寻求历史形象。为什么从前唱国歌使人们振奋,今天我们唱国歌依然感到很振奋?这就是国歌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断鼓舞着我们。我们反复研究国歌的歌词,歌词里面的一句话“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是整个曲子的核心,这就是我想要追求的主题思想——表现中华民族在危急时刻,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所以我们的题目是《血肉长城》,这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血肉长城的重要性,血肉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从前我们用血肉长城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现在我们用血肉长城来抗击疫情!同样都是战场,在战场上我们都需要这样一种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正因为国歌被赋予了这样的精神,所以每次唱起我们都很振奋。在创作当中,我们整个处理手法,比如画面的整个色调,都带有一种象征意义,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为立意,通过浓郁的色调、恢弘的构图以及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表现中国人民不畏牺牲、团结一心去争取胜利的大无畏精神。
图9 1979 年冬天全山石在新疆野外写生
金、陈:
肖像画创作中对人物塑造的语言集中凝聚着艺术家的情怀,您前后赴新疆写生17次,完成了众多打动人心的肖像作品,这些作品充满了民族精神和中国语言特色。请结合您赴新疆写生的经历,谈谈您对当代中国油画传承民族精神的建议。全:
我觉得表现民族精神是很重要的,因为每一段历史时期都有每一段时期的精神面貌。现在我们国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精神面貌蓬勃向上,整个民族都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氛围,我很多肖像画里面想表达的,就是这种蓬勃向上的气氛。我不太赞同有些人认为的艺术最易打动人的是悲伤和低沉。我认为在肖像创作里面,最重要的还是表达我们民族呈现出的向上精神,表达我们人民所感受到的真实生活。我为什么喜欢画新疆题材?我最初到新疆的时候,发现那里的紫外线特别强烈,色彩呈现得特别丰富漂亮,特别适合用油画语言来表达。杭州的西湖也很美,但是用油画的语言表达就很困难;黄山我去过几次,也很美,用国画画出来很好,但用油画写实的办法却很难表现,因为它变化很快,颜色灰度较高,而油画语言主要是色彩语言,所以不是很好表达。可我到了新疆以后发现,这里正是能够发挥油画语言长处的地方。开始我对新疆还比较缺乏了解,在深入他们的生活后,跟老百姓一起生活、交流,慢慢了解了新疆人的性格特征,很受感动。新疆人民非常开朗好客,到他们家中和他们坐在一起一下子就融洽了,但要画新疆的人物有很大的难度,要准确表达新疆不同民族人物的造型特征,就要准确观察和识别人物面部的微妙造型变化,因为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和塔塔尔族等各族人民的形象特征其实是不同的。这些只有新疆画家能够体会出来,新疆的哈兹·买买提是画人物画得很好的画家,他接触过许多非本土画家,有深刻的体会。当我第一次画塔吉克姑娘的时候,哈兹说,“你把塔吉克姑娘的特征画准确了,这对我们维吾尔族人来说都很困难。”所以每个民族、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造型特征,这对于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看到这个人物的面貌以后,还要能看到他的骨子里去,这是我们画家所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
图10 《维族百岁老人买买提》 100×90cm 2007年布面油画
图11 《塔吉克姑娘阿依古丽》 120×113cm 2017年 布面油画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画肖像画最重要的就是要把人的精神面貌,也可以说是灵魂表达出来,也就是要传神。肖像画的关键问题不在于画家的技法是否娴熟,而在于他能否把人物神态准确地刻画出来,这是肖像画最重要、最困难、最本质的问题。很多人画肖像时最大的问题是不注重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这是我们当今绘画界最缺乏的认知。我认为艺术家和文学家是一样的,要表现人物就要表现他的精神实质,要把他的精神内在表现出来,通过人物表情来传递精神。人物五官中表情最为丰富的是眼睛、眼神,有灵气的演员的眼睛会说话,通过眼神来传达感情,所以画肖像的时候对眼睛的刻画是非常重要的。摄影在造型上表达人物应该是百分之百准确的,但照片拍摄后往往觉得不像,是因为拍摄者没有把对象最典型瞬间的精神特质表达出来。我们画肖像并不追求造型的完全一致,而是努力将精神状态概括出一个瞬间,将一瞬间的特征抓牢以后看起来就很传神了,绘画的优势就在于此。
金、陈:
您始终倡导对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本体语言中的美感、质感、触感、色感等在您的油画创作中有着最为集中的体现。基于当下油画语言研究的现状,您认为未来在油画理论与创作实践中最应重点关注的是哪些方面?全:
我认为是对油画的本体语言的把握和民族化发展。油画本身源自西方,俄罗斯的艺术对我影响很大,但俄罗斯的油画也是“二传手”,我们并不是学习西方的艺术以后就变成西方人,我们喝羊奶不是为了变成羊,而是为了吸收它的养分,我们学习西方油画是为了更好地去实践我们中国的油画。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油画?我们几代画家都致力于探索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什么才是油画的民族化?这是非常根本的问题。首先,油画是一个画种,就像芭蕾舞是舞蹈的一种一样。要想掌握这个门类,首先要把握这一种艺术语言最基本的规律,如果说中国芭蕾舞的脚尖不踮起来,那就不是芭蕾而是民族舞了。油画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把油画的基本语言去掉,那就不是油画了,这里的“油画”不是材料的概念,油画跟水彩都是工具材料上的区别,但是我讲的“油画”是和“芭蕾”相同的概念。很多画家把油画画得像国画、水墨画,在油画里画一个很细致的图章,这是没意义的,因为它丢失了本体语言。国画里面的图章本身是有意义的,因为篆刻本身就是种艺术样式,富有独特的意义和语言。每一种艺术都有它的本体语言,我们要守住这个本体语言,然后去赋予其民族精神,将我们民族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观点融入进去,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油画,所以不能把民族化理解为一个简单的表面的现象。
油画色彩的丰富程度是其他画种难以实现的,如果把原本油画应该有的特征去掉了,用色彩画黑白是没有意义的,应该充分发挥油画所长。比如,色彩所长,这是油画最具优势的特征,是任何画种都无法比拟的;质感所长,那种油滋滋的味道,也是其他画种都做不到的;触感所长,国画里面很多写意用笔触、用笔锋,但是没有触感,而只有油画才可以画出浓厚的笔触。这些油画的特性和所长,我们不该把它抹杀掉,而是应在此基础上探寻如何发挥好题材和内容,把精神表达出来。到今天为止,我们很多从事油画创作的人对油画的认知都不是非常的清晰,这令我非常不安,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观摩油画的原作,进一步分析油画的特性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和研究这种画种,如何把西方的画种赋予我们的民族精神,变成我们中国人的油画。
兼顾油画本体语言和民族化发展是有难度的,但这并不奇怪,因为它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一边是西方文化,一边是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世界上两种最大的文化碰撞,在这里产生误解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但我们必须把它分析透彻。油画本体语言,一方面指在运用媒介表现主题时,材料的特殊性质在画面当中的一种存在形式;另一方面是说在材料恰当体现出画面内涵的时候,它便成为一种可见和可触的精神所在。我们学油画,要尊重它的语言和规律,这是我的想法。到底油画以后应该发展成什么样子?希望有一天人们看到中国油画时会说,这就是中国的油画,是非常地道的油画,不是另外的画种。
金、陈:
在当下全球较为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您认为我们该如何权衡中国油画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建构,如何在国际舞台上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全:
我认为,我们要紧紧掌握油画的本体语言,更重要的我们必须要牢牢把握我们中国人的精神,表达中国人的生活面貌。油画艺术的发展只有不同国家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才能创新和进步,就像前面提到的一样,只有各国油画艺术交流共通,才能使油画推陈出新。我们要掌握油画这门艺术的语言和方法,结合我国人民的生活,立足民族的土壤,将民族的优秀文化表达出来,创造出真正富有时代精神、国家民族特色的中国油画,把我们中华民族美的地方展现出来。艺术家就是要在生活当中发现美、创造美,要把我们中华民族的美感表达出来,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美,要加强对美的认识。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扫文盲,而是扫美盲。如今,美育水平之所以难以提高,是因为我们的审美水准缺乏高度。很多创作者缺乏美感和美的修养,影响了作品的质量和品格,以及民族的审美素质。希望全民族都能够普遍提高审美的理念、审美的水准,那样我们一定会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访后跋语:
缘于对中国文艺事业的关怀和对青年一代的挂念,在新冠肺炎疫情困扰之下的寒冬,先生不惧岁寒年高,欣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我们赶赴杭州全山石艺术中心,亲聆謦欬,如沐春风,先生真诚的话语,处处闪耀着人格的光辉。先生将他宝贵的创作经历、创作理念、国际视野,以及对青年一代美术工作者的嘱托向我们娓娓道来,从油画艺术的角度,对当下中国油画现状和其处于世界的地位与未来发展等问题给予了真诚的意见和前瞻性的指引,指明了以油画为媒介表达中国精神、展现中华民族之美与自信的中国油画发展的正确道路。
全山石先生是我们敬仰的艺术大师、尊敬的学术前辈和老师。他多年来致力于油画本体语言的研究,致力于探索如何用源自西方的油画本体语言传达中华民族精神,引领了一个时代的艺术风貌。
如今,新时代中国美术的发展面临着崭新的机遇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文艺创作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而全先生的艺术创作思想,对于我们攀登“高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先生带领着他的全山石艺术中心将世界人类共同精神财富“请进来”并呈现给中国人民,将中国优秀的民族化艺术“请出去”展示于世界舞台,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建立起世界一流的展现人类共同智慧结晶的美术博物馆;为我国油画人才提供顶级的学习条件资源,传道授业,桃李遍天下;对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全民审美素养付出毕生心血,德高望重,令人敬仰。
采访人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