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新媒体平台传播的现状、困境及对策

2021-07-19 00:46陈曦
国际公关 2021年1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陈曦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获得了众多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听到了一些误解、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挑战着该倡议的稳定推进与长期发展。因此中国应充分借助国际传播平台,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基于国际受众的文化背景、阅读习惯与信息需求,运用国际化的传播语言、叙事方式探讨开展国际传播的发展策略,探索破除各种舆论陷阱的实践路径。

一、中国在国际新媒体平台“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现状及困境

当前,国际新媒体平台上的主要“一带一路”相关视频发布主体按属性可划分为中国大陆官方主体、港台媒体、民间机构及个人自媒体三类,初步形成了多元化传播主体布局,形成了多层次、多视角、多维度的国际传播。2

1. 传播主体

首先,传播主体影响力不足。尽管中国当前已经高度重视国际传播的主体建设,但与美国等信息强国有较大差距。拥有更大的视频发布体量、更高的视频发布频率和更大的订阅用户体量,能够极大地拓宽国际传播范围,提升传播效果,而中国的国际传播主体在国际传播平台上的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传播主体的官方色彩较为浓厚。尽管当前“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已经纳入多元化主体,但发挥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官方主体,民间机构及个人自媒体所占比重极低。从内容上来看,官方媒体所发布的内容往往关注新闻事实,在叙事方面属于“独白式”媒体外交,缺乏与外国公众之间的深入交流。

再次,传播主体间缺乏协作。目前,主体间尚未建立起全面、有效的协作机制,存在着信息发布重复的问题。此外,中国的自媒体博主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平台,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或精巧的拍摄创意吸引了大量粉丝。但为了保持粉丝黏性,他们通常不会过多参与政治话题的讨论与传播,导致我国国际传播中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民间叙事主体偏少。

2. 传播内容

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时,应当提供真实可信的报道与言论,就国际公众关心的议题进行研究与传播。我国媒体在进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时,由于缺乏统筹布局以及对国际受众信息获取习惯和需求的深入调研,显得力不从心。

首先,传播内容过于单一。当前我国的“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过于注重建设成果展示,因而缺乏客观、全面的叙述视角。官方媒体往往会在相关视频的标题中直接出现“受益”、“欢迎度”类似的词语,甚至有些视频直接关闭了评论功能。有时不仅不会收获国外网友的点赞与关注,甚至进一步加深了外界的误解与质疑。

其次,传播内容表述过于主观。绝大部分中国媒体发布的视频为成果展示类的新闻播报,而规避谈及该倡议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导致了国际受众在了解该倡议过程中,面对内容结构缺失时会由其他主体进行信息补偿。这类视频在标题中常会直接夸大、渲染地使用类似“野心”、“挑战”、“风险”这样的词汇,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国际传播目标的实现。

第三,缺乏真诚的民间话语表达。由于缺乏对国际传播话语系统的深入理解,中国媒体相关报道的语言通常呈现官方化色彩,缺少立足人文视角的内容表达,使用的语句在翻译成英文时也显得蹩脚晦涩。某些为了达到宣传目的而缺乏真诚的访谈视频,不仅失去了采访的意义,还会降低媒体的可信度,不利于国际传播的开展。

3. 传播形式

从传播形式上看,不同传播主体之间并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由于“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地域范围较广,很多视频发布主体制作了一系列完整、系统的视频,引起了国际公众的关注与期待。然而,我国在国际传播模式上仍存在一定问题。

首先,缺乏对于新兴传播模式的充分理解。中国在进行“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时,仍然遵循传统的资讯传播模式,官方媒体发布的相关视频中大多采用新闻播报形式,尽管也尝试过使用类似动画、音乐录影带等新的传播方式,但仍立足于中国官方视角,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收效甚微。

其次,视频设计与制作不够精良。中国发布的相关视频缺乏立足国际传播规律进行的精心设计,仍带有鲜明的本土化色彩,甚至直接将国内的宣传片译成英文上传到国际平台上。此外,我国媒体发布的宣传片多使用恢弘的背景音乐,配合用以彰显成就的素材及各国公众的称赞,内容高度同质化,缺乏精巧、独特的构思与设计。

4. 传播效果

国际传播从本质上看是一场舆论战,谁能够更加高频度地发布更有深度、时效性与影响力信息,就能获得引导国际舆论的主动权。整体来看,当前“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在效果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视频数量不足。截至2020年5月,国际新媒体平台“一带一路”相关视频共有585条。中国发布的视频信息总量为197条,共占全部“一带一路”相关视频总量的33.6%。外媒发布的相关视频共278条,占64.3%。作为公共外交活动的重要一环,媒体的最核心职能便是提供信息和设置议程。外媒提供的信息远超我国,使我国丧失了在“一带一路”议程设置方面的主导权。

其次,传播效果不佳。国际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量超过10万次的“一带一路”相关视频共计58个。其中,播放量最高的是由美国著名资讯平台Vox发布的宣传片《中国主导全球贸易的一万亿美元计划》,获得678万次的点击。该宣传片以较为客观的视角系统地概括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基本情况,但也提到此举是要以“中国方法”挑战美国的地位,并提出了其所面临的政治、金融等风险。而CGTN发布的《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抵达北京参加“一带一路”论坛》虽然也获得了129万次播放,但内容却与该倡议的核心内涵无关,难以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传播目标。

二、 中国通过国际新媒体平台开展“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改进对策

1. 传播主体

我国应努力打造知名国际媒体,并鼓励更多自媒体加入国际传播的行列,积极推动各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在國内层面,深度挖掘自媒体博主或名人资源,减弱发布内容的官方色彩,并借由其个人影响力为国际传播提供切入点。在国际层面,首先要注重加强与国际主流平台的合作,通过设立专栏等方式,实现从“搭台唱戏”到“借台唱戏”的转变。其次,重视同发展中国家媒体展开广泛深入的合作,增进国际社会对该倡议的理解和认知。第三,加强与各类非官方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将“一带一路”信息嵌入各类非官方传播主体当中。

2.传播内容

我国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时,应立足于国际受众的视角,把握其特征、需求及偏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与传播,提供更加丰富真实的传播内容。我国应该对“一带一路”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进行坦率的阐述,将“以正面报道为主”转变为“以正面效果为主”,既能够防止其他国家媒体的肆意曲解,又能在国际公众心中树立客观、可信的媒体形象,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

3. 传播形式

新媒体时代的交互性与多元性,使得人人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媒体外交也逐渐走向官方与民间传播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我国应着力提高创作者对新媒体平台的方向把控能力,敏锐把握新兴传播模式。同时,对新兴传播方式的尝试,通过提升技术水平、专业能力、故事框架等对其予以支撑。

4. 传播效果

需要注重传播体量的扩大,努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我国各主体目前在国际新媒体平台进行国际传播,争取国际话语权的积极性和实效性仍旧不足。“一带一路”作为我国切身利益相关的传播议题,其话语主导权不应被其他国家所把持,只有在密切相关的议题上积极发声,我国才能真正在国际传播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

三、结论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首次在国际社会提出的宏大合作倡议,旨在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精神,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基于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评价呈现出积极期待与消极疑虑并存的复杂情况这一背景,我国应当充分运用国际新媒体平台对该倡议做好针对性回应,澄清事实,消除误解,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舆论基础,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标注信息:

1.本文系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信息全球化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助力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战略研究与设计》(项目号:16YJCGJW001)的阶段性成果。

2.该研究主要选取YouTube平台作为主要的国际新媒体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