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欣欣 叶文亮
摘 要:网络直播作为新媒体领域热门的社交互动平台,吸引着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参与和使用,该平台已然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直播的冗杂性冲击并影响着高校学生的价值取向。基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体系建设驱动”到“平台运用驱动”转变的时代要求,以及“直播+教育”模式兴起并蓬勃发展的现实基础,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网络直播交互性、开放性和立体化的特征,在教育范式、教育资源和教育效果三方面进行融合,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和教育客体入手,构建教育主阵地,实现多向突围,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蓬勃发展。
关键词:网络直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6-0193-04
Abstract: As a popular social interaction platform in the field of new media, network broadcast attracts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and use it. This platfor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daily life. However, the miscellaneous nature of network broadcast impacts and influenc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system construction driven" to "platform application driven" and the realistic foundation of the rise and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live education" mode, educators should make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e, open and three-dimensional webcast, integrate the educational paradigm,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educational effect, start with the educational subject,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educational object, construct the main position of education, realize multi-directional breakthrough,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t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webcas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ntermeasures
2020年上半年,迫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國,全国各地高校不得不通过网络直播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办公,具有可视化功能的网络直播成为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刚需,网络直播在教育领域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网络直播在《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中被概括为:“网络直播是基于互联网,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1]。网络直播用户中有着庞大的学生群体,直播平台不仅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新型的娱乐消费社交新高地,其冗杂的海量信息和多重价值观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判断和认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占领教育阵地,在引导青年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直播平台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网络直播的技术优势来扩大教育成果,推动网络育人创新发展。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在互联网领域的不断融入,获得了较好的网络育人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直播的融合尚处于探索阶段,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网络直播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的多向突围,并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蓬勃发展。
一、网络直播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直播行业蓬勃发展,该平台已然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占领的舆论阵地。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抓时机,发挥该平台的技术优势,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的教育影响力。
(一)“体系建设驱动”到“平台运用驱动”转变的时代要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更新迭代,新媒体逐渐成为当前高校师生间、同学间沟通交流和学习工作的重要媒介,网络俨然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网络空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占领并巩固网络领域主阵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做扎实的工作,构建思路由“体系建设驱动”向“平台运用驱动”转变,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构建目标。
“体系建设驱动”中的“体系”主要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包括专职教育队伍、教育内容、教育载体等诸多领域。体系建设注重专业性,强调构建自成一体的完备体系,在专职教育队伍中,重视加强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党团干部、各学院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培养,教育工作者对联合高校其他职能教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作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育内容上,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改革、各类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完善完备,却未能充分挖掘诸如文化设施、实践课堂等社会资源。在教育载体上,强调构建“主渠道”和占领“主阵地”,对多元化的网路传播工具使用却不够充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进展,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然存在时间上不够及时和空间上存在盲区的教育困境。基于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利用好社会资源,发展理念向“平台运用驱动”延展。
“平台运用驱动”强调推动教育主体向社会资源延伸,联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工作的公众人物,借助不断革新的互联网平台,以更加接近学生生活方式的培育模式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近年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主动建设行业内的教育平台,积极在“两微一端”投放思想政治教育类相关知识。然而,随着直播平台的发展,不少青年学生的网络注意力被不断分流。各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推广、运营的教育平台被关注度久居低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投入和低教育成效形成较大反差。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网络直播教育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由于该教育形式此前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并未得到大量推广使用,因此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工作者操作不熟练,教育载体技术不成熟等诸多问题,进而反映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关注并运用网络载体具有滞后性和片面性。
(二)“直播+教育”模式兴起并蓬勃发展的现实基础
“直播+教育”新型教育模式即基于互联网媒介,利用各类直播平台进行师生间实时模拟面对面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模式。早期的网络直播多应用于泛娱乐、游戏、秀场等领域,但受直播终端技术的限制,网络直播行业的客户覆盖面比较窄。随着移动互联网设备的更新升级以及直播平台的搭建完善,网络直播变得简易化和平民化,直播的准入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以往直播平台只能通过PC端使用,现在新增大量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APP,而且在4G通信技术支撑下,“直播+教育”新型教育模式日趋成熟,未来5G技术大面积推广使用后,“直播+教育”新型教育模式将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技术支持环境。2016年,国内直播平台井喷式增长,有报告统计,“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早在2015年就接近200家,截至2016年5月,平均每隔3小时就有一款新的直播APP诞生”[3]。网络直播在中国近乎形成全民直播的热潮。同年,视频直播方案提供商“盘古云”率先在国内提出和推广“直播+”理念,并且积极实践“直播+”战略,旨在推动网络直播无缝嵌入到各行各业中。“直播+产业”的发展模式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农业、制造业、金融、零售业等传统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更高水平的解放,“直播+教育”学习模式也在全民直播的浪潮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后,全国大部分学校采取线上教学模式实现教育活动,“直播+教育”新型教育模式承担起了特殊的历史使命,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时代机遇。虽然该模式在此次疫情大考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但整体良好的教育效果进一步验证了该教育模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直播+教育”新型教育模式具有的诸多优势为网络直播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三)网络直播冗杂性亟待思想政治教育抢占高地的客观需要
网络直播的发展不仅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也产生了诸多挑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网络直播为青年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时抢占育人高地,保障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直播平台。
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方面,由于当前网络直播的主力用户多为“90后”,青年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敢于尝试新鲜的娱乐方式,但也是网络直播行业中最容易受多元化价值观侵蚀的群体。网络直播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规范管理不够健全,部分主播采用出格的炒作方式博取用户的眼球,采取打擦边球的方式诱导用户刷礼物或者打赏,将低俗化、功利化文化奉为收割用户流量的重要法宝。由于青年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低,部分群体会不自觉地模仿并传播低俗文化,貌似一场娱乐狂欢,实则陷入走向歧途的巨大陷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占领教育阵地,护航青年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参与网络直播。
在舆情管理方面,由于网络直播具有开放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主播向用户展示的言行可以即时的大范围传播,虽然不当言行会被网络直播平台及时管控,但事后管控具有极大的滞后性和被动性,相比传统传播媒介造成的不良影响更远、更广,这种不可预见的客观事实大大提高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难度。而且网络直播平台对参与人员身份和设备载体要求极低,不良言论可轻易占领舆论制高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话语权威造成极大挑战。
在人际交往方面,青年学生在参与网络直播的过程中表现出“圈层化”特点,“圈层化”是指“指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由于信息获取定制化、个人社交圈子化、交互关系层级化而形成的一种只在自己的特定圈层中进行信息交互的现象和趋势”[4]。当代青年学生是伴随网络发展而成长的一代,网络新媒体是这一代人沟通交流的重要载体,网络生活中丰富多样且具有标签化的内容吸引青年学生形成不同的交流圈子,不同的人群因为兴趣点的相同跨越时空限制聚集在一起,网络直播为不同圈层的人群提供了即时交流的重要虚拟场所。这种网络交往模式,从表象来看,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但進入固定的社交圈层后反而陷入自我束缚的困境。由于这种虚拟场所有一定的隐蔽性,青年学生敢于吐露真实情感,或者以“戴面具”的方式宣泄情绪。但是这种脱离现实的表达情绪方式不仅容易造成人格脱节,而且容易使青年学生同身边的现实人因疏于交流产生不信任感,进而产生处世冷淡和人情冷漠的消极态度。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具备网络媒介素养,不能够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则会影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效果,进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功能。
二、网络直播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网络直播平台具有交互性强、开放性高和立体化的显著特征,该平台的技术优势有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范式、教育资源、教育效果等方面得到提升,二者有效融合必然会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长远发展。
(一)网络直播的交互性有利于变革教育范式
传者和受者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传播中有着较为清晰的主客二分关系,受众的话语权力相对主体而言较小,但网络直播的出现改变了传受二者的主次关系。网络直播的传者在直播过程中既可以向受者实时展示传播内容,还可以通过“弹幕”等方式同受者实现实时交流互动,受者会通过“弹幕”等交流方式适度改变传者的传播内容导向,这种实时交互活动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网络直播过程的发展走向。传受二者实时交互的频率越高,网络直播的热度就会越强,受者成为网络直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传统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电子媒介在网络平台向学生展示影像、文字,教师和学生多以平台留言的方式实现互动。从教学关系来看,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被迫选择,绝对服从。从教育方式来看,虽然近年来网络录播课模式发展迅猛,但该模式缺乏时效性,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自上而下向学生灌输教育。网络直播平台的交互性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线上沟通的兴趣,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弱,通过线上“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放下心理包袱,敢于与教师积极互动交流。
(二)网络直播的开放性有利于丰富教育资源
网络直播属于一种开放式的传播媒介,用户群体范围不受到任何限制,相较于“两微一端”的半封闭式网络媒介,网络直播具有更加广泛的传播空间。在教育内容方面,网络直播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加专业和丰富的资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倒逼教师在教育素材和教育方法上下足功夫,要求教师对教育内容不仅仅拘泥于教学章程,可以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改变教学思路,杜绝“假、大、空”的教育内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参与教育过程的教师和学生,由于突破了时空限制,教育主体可以是高校外的行业精英、党政机关领导等。2020年3月9日,教育部社科司、人民网联合通过网络直播推出“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全国高校大学生通过在线直播按时学习,有媒体报道“5027.8万人次‘挤进直播间,相关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总访问量达到1.25亿人次”[5]。网络直播的开放性特征,推动了高校全员育人新格局的形成。
(三)网络直播的立体化有利于强化教育效果
网络直播的立体化主要表现在呈现方式的即时性和受众享有较强的现场参与感。从承载内容的表现形式来看,网络作为传播平台正经历着扁平化到立体化的时代转变。传统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将文字、影像等学习资料集成化的自由展示给学生,覆盖范围和传播力度有限,具有一定的封闭性。而网络直播平台运用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后,突破了时空局限,信息传输更加方便快捷,传播内容的空间容量和时长限制较小,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育过程更加有效率。
从现场参与感来看,网络直播的立体化提升了师生参与教育过程的感官体验,虚拟的“面对面”交流增强了教育效果。由于高校师生人人配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信设备,学生可以在课余、周末等碎片化时间享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服务,真正实现全过程育人目标。网络直播使学生更易接受教育过程,辅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效率完成教育任务。
三、网络直播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想要有效运用网络直播平台,应当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规律,围绕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内容三个方面进行尝试探索,寻求最佳的融合路径。
(一)积极融入,提升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网络直播的目标,就是发挥该平台的技术优势,拓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渠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功能。以工具理性推动价值理性,发挥好网络直播的技术优势,以价值理性升华工具理性,增强网络直播平台蕴涵的价值作用。这里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即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概念[6]。工具理性侧重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外在的“手段”来实现目标。价值理性侧重于目标的正确性和过程的合理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工具理性思维,密切关注网络直播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善于挖掘新型媒介的技术优势,及时将其运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要培养价值理性思维,时刻警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网络直播平台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价值变得模糊、流于形式。
(二)与时俱进,構建丰富多样的教育内容
在紧贴时代需求上,教育内容应该立足时代发展趋势,紧紧围绕我国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政策、法规,主动研讨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各种会议精神,主动关注当前社会发生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与高校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关心国家时事政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有负面影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言论有正确的辨识能力。在紧贴学生需求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选择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育内容,优先实施网络直播可以实现传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完成的教育任务。在紧贴生活需求上,要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到高校学生的生活中。
(三)以人为本,发挥教育客体的主体动力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想要运用好网络直播平台,就需高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全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动力。首先,教育工作者在网络直播的教育过程中,杜绝自上而下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肯定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需求;其次,培育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高校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发展的青年群体,是网络直播兴起和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亲历者,对网络直播平台的选择和使用有着更多话语权,在网络直播领域有着天然的主人翁意识。因此,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能力,网络直播平台泛娱乐化内容较多,学生应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理性运用直播平台获取学习资料,自觉抵制低俗化和庸俗化的直播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网信办.《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EB/OL].(2016-11-04).http://www.cac.gov.cn/2016-11/04/c_1119846202.htm.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3]黄楚新,吴信训,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21.
[4]陈志勇.“圈层化”困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6(5):70-74.
[5]邓晖.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课[N].光明日报,2020-3-12(8).
[6][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第1卷)[M].阎克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