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省荣 谢玉辉 陈红辉 徐雅鑫
如何打通“学”“练”“赛”“评”之间的“壁垒”,实现“学”“练”“赛”“评”的有效结合?如何让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体育课堂?笔者结合《足球:脚内侧传定位球》,谈谈对“学”“练”“赛”“评”课程一体化的思考,以引起各位同仁的共鸣。
一、精准“学”:以问导学,以学激趣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积极主动地掌握体育课程内容,增进身心健康,提升体育文化素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教育过程。因此,首先,足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运动项目特点,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组织选用、教学环境选择上应该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足球教师应做到精讲多练,在最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动作结构和练习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什么,为什么要学,学的目的是什么。最后,要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贯穿整个课堂,真正做到“寓学于乐”。
如,在教授《足球:脚内侧传定位球》时,课的导入部分中,足球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有喜欢的足球明星吗?足球比赛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传球技术是哪种?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学习足球,成为赛场上最亮的那颗星?”同学们七嘴八舌,课堂氛围活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足球脚内侧传定位球以及体能的练习,为实现我们的足球梦奠定基础。”课的导入言简意赅,回答了本节课学什么以及为什么学的问题。足球教师继续向学生提问:“脚内侧传定位球触击球部位在哪里?接球队员如何缓冲来球力度?”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道:“利用脚内侧触击球的后中部;接球队员脚内侧主动迎球,在触球一瞬间主动后引缓冲来球力度,各部位动作连贯与协调。”此外,还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某位足球明星运用脚内侧传定位球的瞬间,形象展示足球脚内侧传定位球的技术动作,调动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通过问题导入,足球教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突出了课堂的重难点及易错点,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体育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足球运动。
二、高效“练”:拓展组合练习,提升运动技能
要想将“运动技术”内化成“运动技能”,从“基本掌握”提升到“熟练掌握”,就离不开必要地、高效地身体练习。如何实现高效的身体练习呢?笔者认为,“练”应该遵循身体体验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以实现练得有趣味、有梯度、有层次。
1.身体体验原则
枯燥、重复的单一技术练习容易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产生疲劳情绪和厌烦心理,抑制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对本节课失去兴趣,运动技能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在练习环节,足球教师应该注重练习项目,分组练习,增加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了成功的体验和快乐,学生才会越练越积极。如,在《足球:脚内侧传定位球》中,足球教师可以借助标志碟和跨栏架进行运球后“穿小门”练习(图1)。学生2人1组面对面相距8米,跨栏架放在距2名学生4米处,标志碟放在距2名学生2米处,A学生运球至标志碟处用脚内侧踢定位球的技术动作“射门”,B学生停好球后也用运球—传球组合动作射门,以此体验射门的乐趣。
2.循序渐进原则
在练习过程中,足球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递进原则。《足球:脚内侧传定位球》一课的教学流程中,足球教师设计了多个进阶部分,前一个部分是后一部分的基础。如,挂图展示(让学生形成整体动作表象)→足球教师完整动作示范与讲解(让学生了解动作结构和循序)→无球模仿练习(体会动作结构和动作顺序)→踢固定球练习(体验触击球部位)→两人对传练习(动作连贯与协调)→游戏:传球接力(展示与竞争)→比赛:“抢截球”(比赛情境中学以致用)→体能练习(增加练习密度,补偿性运动)→放松、总结。整堂课的教学流程设计遵循了逐级递进、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组合练习中提高了运动技能。
3.因材施教原则
在课堂中,足球教师难免会遇到学生认知水平不一,运动能力存在差异的问题,足球教师应在设置练习项目和组织形式上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教授《足球:脚内侧传定位球》基本部分时,足球教师引导学生2人为1组、相距3米进行对传自主练习。在足球教师巡回指导下,能独立完成动作的学生为1组,相距5米进行对传自主练习;对于基础较差、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以2名学生为1组或者4名学生为1组,在各小组长的帮助下逐步掌握技术动作;对于个别掌握技术动作较慢的学生,如果在小组长的帮助下还不能完成技术动作,足球教师应对其适当降低要求,如,只要足球能正常滚动就给予鼓励,增加其自信心,保证学生练习的兴趣与效果。
三、常设“赛”:创设比赛情境,实现学以致用
“赛”是为学会、勤练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是对学生学与练成果的检验。学会是基础、勤练是保障、比赛是关键,三者是一体化的完整过程,是螺旋上升循环的过程,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必备品格。《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注重不同运动项目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为此,在足球课堂中如何“赛”得有针对性、合理性和趣味性,值得关注与思考。
真实情境的教学,需要足球教师根据所教项目的特征和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与组织,让学生学会动作技术,掌握动作技能,通过真实的比赛巩固相关技能,提升运动能力。如,《足球:脚内侧传定位球》中,在5名学生为1小组的“抢圈”游戏过程中,其中4名学生在5m×5m的区域内传球,1名学生作为防守队员在中间抢球,抢到球的防守队员与传失球的队员角色互换。此过程模拟了真实的比赛情境,做到了有防守队员抢球、有接球队友,人和球随机移动。球传出后接球队员要观察队友与防守队员的位置,判断球的运行速度与旋转,并提前作出决策,选择踢球方式和停球部位、角度。因此,足球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学情为学生创设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比赛情境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决策,让学生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得到升华,达到“会说、会做、会用”。
四、即时“评”:创设评价氛围,达到以评导练
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及时地评价、反馈能促进练习的高效进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能够明白所学技术动作是否正确,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为此,足球教师要及时关注课堂中发生的情况进行即时评价,如,课堂纪律、技能练习、合作表现、实际比赛等方面。同时,足球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要找准足球技术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评价,发现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发现不足的地方要及时纠错改正。如,在《足球:脚内侧传定位球》一课中,預设的重点是脚触击球部位和击球点的把握,难点为各部位的连贯与协调。练习时,足球教师进行评价:“刚刚这2名同学传球动作连贯协调,但A同学触击球部位不正确,击球点偏下,球跳起来,导致B同学不好接球出现了失误,A同学应该触击球的后中部。”。在上述评价中,足球教师始终以运动技术练习的重难点、易错点为导向评价学生的表现,而不是泛泛地评价中“做得好”“这个动作不对”,使学生能够根据足球教师的评价、反馈及时调整技术动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明确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