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俭
美国幼儿教育协会相关研究表明:越早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基础的STEM学习,他们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学习更容易获得成功。数字感觉、科学探究、问题解决和批判性思维等都在幼儿教育阶段形成。幼儿园应提高教师的STEM教育意识,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下,积极开展STEM教育。现以大班“搭建番茄架”活动为例,来谈一谈如何在种植活动中实施STEM教育。
1.选择适宜的学习环境开展项目学习
【情景实录】种植园地里的番茄苗在悄悄长大,散步时我引导幼儿观察番茄苗,他们惊讶地发现,小小的番茄苗绿绿的,已经垂到了地面。文豪大喊:“我们家大棚里是有架子架起来的!”几个家在大棚附近的孩子连声附和。教师说:“文豪,你愿意带我们去你家大棚参观一下吗?”文豪连连点头。下午教师就联系了文豪妈妈,第二天孩子们就兴奋地来到文豪家的大棚参观并进行番茄架写生。于是,一个小项目就应运而生了。
分析:STEM课程的学习方式首先是基于项目的学习,针对现实中的问题选择最为合适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地处城郊,不仅园内有开阔的种植园,而且还有丰富的家长资源。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关注、观察番茄苗,使幼儿的学习与已有的生活經验建立联结。教师还利用了家长资源,带领幼儿实地参观种植大棚并进行番茄架写生,为幼儿接下来的学习奠定了经验基础。
2.将工程思维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情景实录】静静说:“我想用粗一点的竹竿来搭番茄架子,这样风吹了不会倒。”子恒说:“我用绳子多绕几圈把番茄秧绑在竹竿上,让秧苗长得直直的,多长一些好吃的番茄来。”文豪说:“先用两根木棍搭在一起,搭三排,再在三排上面放根棍子,用绳子系起来。我要用到很多工具:绳子、铲子、锯子、水壶。”……他们开始画起了图纸。画完后,子恒问:“选你的还是选我的?”文豪说:“选我的,我的架子比你粗,更结实;我用的工具也多,搭的番茄架更牢固。”子恒赞同文豪的说法。
分析:幼儿早期的STEM学习涉及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领域,许多研究者将幼儿工程思维的形成作为幼儿STEM学习的灵魂,而设计思维则是幼儿工程思维的第一步。工程思维是在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思维,是一种筹划性的思维。在实地参观后,幼儿根据班级种植角地形自主设计了番茄架图纸,并与同伴协商确定选用的设计图,形成了初步的工程思维。
3.在真实情境中注重幼儿的学习体验
【情景实录】文豪和子恒分头去选竹竿,文豪选好后马上拿了小铲子准备去埋。子恒选取的竹竿和文豪的一比,发现竹竿的根部不平整、稍长。子恒拿起一把黄色的锯子喊文豪来帮忙,他们一个扶着竹竿,一个拿锯子,将竹竿架在围栏上,想把根部稍长的地方锯掉。发现锯不动,他们又试着用手去掰。教师问:“为什么要锯掉它?”子恒答:“这个(竹竿)上面(不平整)太长了。”最终,子恒用锯子将竹竿多出来的部分锯掉。
莎莉·穆莫(Sally Moomaw) 教授认为,当学习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时,幼儿的学习最有效,所以“提供真实的情境”很重要。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利于增强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在班级种植园地里,幼儿选用竹竿搭建番茄架。他们通过目测、比较等方法选择竹竿,并合作锯掉竹竿稍长的部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幼儿很自然地开始了跨学科学习。真实情境触发幼儿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使幼儿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教师隐藏自己的身份,师幼形成学习共同体,更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4.基于问题的跨学科整合式学习
【情景实录】下午起床后,孩子们开始插第二组的竹竿。斜斜地插好第一根竹竿后,子恒突然发现了一根有点尖头的竹竿,准备动手继续插。教师问:“你为什么找个有尖头的呀?”子恒回答:“尖的才好插。”子恒不再一根一根地插竹竿,而是将两根竹竿交叉起来并扶好,文豪便拿了砖头去敲竹竿。教师提醒说:“你别急,一根根来。”文豪敲完后满意地说:“我敲得竹竿一样长。”子恒说:“我去拿个绳子,哦,不对,我拿扭扭棒。”子恒开始固定两根竹竿,文豪上前帮忙,他们娴熟地将秧苗固定在竹竿上。
分析: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它的整合性,而基于问题的学习必然涉及跨学科的学习。幼儿园种植活动涉及数学、科学、工程、技术等各个学科,幼儿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整合各学科的经验,增强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在插竹竿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了带有尖头的竹竿容易插进土里,悟到了受力面越小、压强越大的原理。幼儿交叉竹竿的方法实际上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原理。在固定秧苗、搭建横向支撑竿时,幼儿还使用了扭扭棒、剪刀等,从而使番茄架更为牢固。
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园内外的种植教育资源,引导幼儿用STEM思维对身边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条件、生长规律等进行探究,充分发挥STEM教育在种植活动中培养幼儿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的价值,帮助幼儿获得真正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