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带距配置方式对高粱红缨子群体质量、产量的影响

2021-07-19 03:32陈德珍李明举张红亚赵福胜章洁琼
耕作与栽培 2021年3期
关键词:变幅开花期叶面积

陈德珍, 李明举, 张红亚, 赵福胜, 章洁琼

(1.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农业农村局, 贵州 遵义 563300; 2.贵州大学, 贵阳 550025;3.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贵阳 550001)

高粱是白酒酿造的主要原料,高粱支链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适中、脂肪含量低,并含适量单宁、灰分及粗纤维,相对于其他淀粉质原料来说结构较疏松,蒸煮后易被酿酒微生物利用,是酿造酱香型酒的首选原料。以高粱为原料生产白酒不仅出酒率高,而且所产白酒醇厚浓郁,香正甘洌,远胜其他原料所酿的酒质,在白酒酿造上独具优势。当前贵州省高粱生产上普遍存在着种子纯度低、品质差异大、成熟不一造成多次收获、紫斑病严重、地力下降,制约高粱产业可持续发展、生产成本高等问题,以致产量低、品质差、抗性弱、农户收益低,难以保证酿酒企业对其产量和品质的需求。为此,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带距配置方式对红缨子群体质量、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贵州高粱的栽培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供试材料为贵州酱香型白酒酿酒专用高粱品种红缨子,由贵州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个处理:

处理1:常规栽培(行距60 cm×穴距27.5 cm,穴栽2株);

处理2: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27.5 cm,穴栽2株);

处理3: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41.5 cm,穴栽3株);

处理4:宽窄行种植(宽行100 m+窄行50 cm)×22.0 cm,穴栽2株);

处理5:宽窄行种植(宽行100 m+窄行50 cm)×33.3 cm,穴栽3株)。

采用育苗移栽,种植密度为8 000株·(667 m2)-1,小区面积21 m2,其他措施同大田。

试验于2018年在贵州省播州区石板镇池坪村旱地进行试验,该地壤土、地力均匀、中等肥力;于2月27日播种,4月2日移栽,6月27日孕穗,7月1日开花,8月12日成熟并收获;施肥管理为:4月1日用复合肥(N-P-K=15-15-15)50 kg·(667 m2)-1作基肥,5月2日用尿素15 kg·(667 m2)-1进行第一次追肥,7月4日用尿素30 kg·(667 m2)-1进行第二次追肥;在5月26日和7月10日分别进行一次中耕锄草;在6月26日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防治锈病一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田间生育动态调查

在田间每小区随机选取3株高粱,挂牌定株,并分别于开花期和成熟期测定其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其中叶面积用长宽法测定。

叶面积=叶片长×宽×0.75。

1.2.2干物重测定

每个小区分别于开花期和成熟期取样3株带回实验室,测定其地上部分的干物重,测定时分三个部位:叶片;茎、叶鞘;果穗。测定方法:分部位将样品放入烘箱在105 ℃杀青30 min,再于80 ℃下烘干至恒重,最后用电子天平称重。

1.2.3测 产

收获前于田间调查各小区实有株数和有效穗数。每小区全测收获穗的鲜重、脱粒后的鲜粒重并测其水分含量;同时从小区中随机选取10穗作为样品,带回室内风干,考种。最后根据其籽粒含水量计算产量。

1.2.4经济性状考查

将测产时选取的穗子风干(含水量低于13%)后进行考种,考查其穗长、穗粒数、穗粒数、千粒重。

1.3 数据处理

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带距处理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红缨子高粱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影晌

由表1可知,不同带距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对株高、茎粗和叶面积都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在开花期各带距处理的株高变幅在2.80~3.01 m之间,每穴双株种植随带距加大株距缩小其株高呈增高趋势,但每穴3株种植时其带距株距加大时与常规栽培时株高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其各带距处理的变幅在2.89~3.03 m之间,各带距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在开花期和成熟期各带距处理的茎粗变幅都在1.25~1.59 cm之间,不同宽窄行双株种植时茎粗都在1.50 cm以上,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和常规栽培次之,宽窄行(株距33.3 cm)3株种植最小,为1.25 cm;开花期不同带距的单株叶面积的变幅在2 424.92~3 815.60 cm2之间,以宽窄行(株距22.0 cm)2株种植的单株叶面积最大 、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的单株叶面积最小;而成熟期的单株叶面积因在高粱始穗期遇到长达20 d左右的干旱和后期高粱赤斑病大发生导致叶片干枯而没测定其叶面积。这说明密度一定时,各带距处理成熟期的株高差异不大,采用宽窄行2株种植时基部茎粗较大,有利于抗倒,并且后期的单株叶面积也较大。

表1 不同带距株高、茎粗和叶面积的变化

2.2 不同带距开花期和成熟期的鲜重及干物重的变化

2.2.1不同带距开花期和成熟期的茎、叶鞘鲜重及干物重的变化

由表2显示,在开花期各处理的单株茎及叶鞘鲜重的变幅在148.16~191.26 g·株-1之间,其中以宽窄行(株距:22.0 cm)2株种植的最大,以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的最小,其余处理的在二者之间;在开花期各处理单株茎及叶鞘的干物重变幅在39.85~51.51 g·株-1之间,其中以宽窄行(株距:22.0 cm)2株种植的茎、叶鞘干物重最大,以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的茎、叶鞘干物重最小,常规栽培与宽窄行(株距:27.5 cm)2株种植的茎、叶鞘干物重相当。在成熟期各处理的单株茎及叶鞘鲜重的变幅在124.84~150.91 g之间,其中以常规种植的最大,以宽窄行(株距33.3 cm)3株种植的最小,其余处理在二者之间且差异不大;在成熟期各处理单株茎及叶鞘的干物重变幅在46.53~56.67 g之间,其中以常规种植的最大,以宽窄行(株距22.0 cm)2株种植的次之,其后是常规栽培与宽窄行(株距33.3 cm)3株种植的相当,以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的最小。

表2 不同带距茎、叶鞘的鲜重及干物重的变化 单位:g·株-1

2.2.2不同带距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叶鲜重及干物重的变化

由表3可以看出,在开花期各处理的单株叶鲜重的变幅在33.12~49.13 g之间,其中以常规种植的最大,以宽窄行(株距:33.3 cm)3株种植的最小,其余处理在二者之间且差异不大;在开花期各处理单株叶干物重变幅在11.49~16.73 g之间,其中以宽窄行(株距22.0 cm)2株种植的最大,宽窄行(株距33.3 cm)3株种植的次之,其后是常规栽培种植和宽窄行(株距27.5 cm)2株种植且的差异不大,最后是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的最小。

表3 不同带距叶鲜重及干物重的变化 单位:g·株-1

在成熟期各处理的单株叶鲜重的变幅在14.67~19.87 g之间,其中以宽窄行(株距22.0 cm)2株种植的最大,以宽窄行(株距27.5 cm)2株种植的最小,其余3个处理差异不太大;在成熟期各处理单株叶干物重变幅在11.01~15.37 g之间,其中以常规栽培种植的最大,以宽窄行(株距27.5 cm)2株种植的最小。

2.2.3不同带距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穗鲜重及干物重的变化

由表4显示,在开花期各处理的单穗鲜重的变幅在32.93~49.29 g之间,其中以宽窄行(株距22.2 cm)2株种植的最大,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的最小;在开花期各处理的单穗干物重变幅在11.32~17.49 g之间,其中以宽窄行(株距22.0 cm)2株种植的最大,其后是常规栽培、宽窄行(株距27.5 cm)2株种植和宽窄行(株距33.3 cm)3株种植的3个处理且差异不大,最后是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的最小。

表4 不同带距单穗鲜重及干物重的变化 单位:g·株-1

在成熟期各处理的单穗鲜重和干物重:其中都以常规栽培种植的最大,其次是宽窄行(株距27.5 cm)2株种植的单穗鲜重和干物重,再次是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和宽窄行(株距33.3 cm)3株种植的较小且单穗鲜重和干物重分别相当,最后是宽窄行(株距22.0 cm)2株种植的单穗鲜重和干物重都最小。

2.3 不同带距对高粱红缨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表5和表6显示,试验种植密度都是0.8万株·(667 m2)-1,不同带距处理的产量在390.53~490.01 kg·(667 m2)-1之间,其中宽窄行(株距27.5 cm)2株种植的产量最高,达490.01 kg·(667 m2)-1,其次是常规种植与宽窄行(株距33.3 cm)3株种植方式的产量且二者产量相当,产量最低的是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方式,只有390.53 kg·(667 m2)-1;不同带距处理后的各有效穗在0.81万~0.94万·(667 m2)-1之间,其中宽窄行(株距27.5 cm)2株种植方式的有效穗最多,而宽窄行(株距22.0 cm)2株种植方式的有效穗最少;不同带距处理后的各穗长在32.7~33.9 cm之间,变幅只有1.2 cm差异不大;不同带距处理后的单穗总粒数在2 536~2 808粒之间,其中宽窄行(株距33.3 cm)3株种植的单穗粒数最多(达2 808粒),而常规种植的最少,只有2 536粒;不同带距处理后的千粒重在18.3~20.0 g之间,其中常规种植的千粒重最大,为20.0 g,而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的千粒重最小,只有18.3 g。

表5 不同带距处理红缨子高粱成熟期的主要经济性状

表6 不同带距配置方式对红缨子高粱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带距处理红缨子高粱小区产量的方差分析

表7显示,区组之间和不同带距处理之间都没达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高粱生长刚到孕穗期正好遇上遵义地区近20 d的干旱并且高粱赤斑病发生也较重,造成误差过大。

表7 小区产量的方差分析

3 结 论

目前,生产上高粱产量的增加主要是依靠种植密度的增加获得。当适宜密度确定后,不同的带距处理将得到不同的产量,可以通过调整宽窄行的带距来发挥高粱单株生产潜力从而获得最佳产量,使高粱产量构成因素: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及粒重更佳协调合理。

在最适宜种植方式下,通过改变种植的宽窄行距、株距和移栽株数的不同设置可以寻找出带距及移栽株数最合适的配置。本研究得出,红缨子高粱在遵义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80 cm+窄行40 cm)×27.5 cm)2株时产量最高,达490.01 kg·(667 m2)-1,产量最低的是宽窄行(株距41.5 cm)3株种植方式,只有390.53 kg·(667 m2)-1,但各带距处理的小区产量经方差分析未达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试验区域在高粱孕穗期遇到连续近20 d的干旱极端天气,同时田间赤斑病发生也较重。

猜你喜欢
变幅开花期叶面积
水稻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研究进展
干旱胁迫和施钾量对大豆叶片补偿效应影响研究
基于代理模型的大尺寸矩形截面超声变幅杆的优化设计∗
超声变幅杆的应用与发展
河南省干热风发生规律及其与小麦开花期的关系
大端接圆柱杆的复合圆锥形变幅杆设计及应用
2017年铜川市樱桃开花期推迟的温度分析
牡丹不同品种开花时间的差异性研究
种球冷处理时间对水培风信子性状的影响
不同水利措施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