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风FS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症患者的效果

2021-07-18 12:26陈维斌郑寒冰李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电热局部疗法

陈维斌 郑寒冰 李莹

纤维肌痛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由于该病病因不清,病理解剖学阳性变化少,病程生理机制不明[1],临床表现复杂,患病例数多,治疗尚无特效疗法。因此,针对纤维肌痛症,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纤维肌痛症的病程较长,大多数患者会经历长期的疼痛过程,极易引发中枢神经敏感化等一系列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脑脊液中血清素(5-HT)和P 物质升高。本次研究主要为电热风FS 疗法作用于纤维肌痛症,采用半导体皮温计,对患者治疗的局部皮肤及未经治疗的腋部皮肤进行皮温测试,监测治疗全过程的皮温,观察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接收的60 例纤维肌痛症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0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32~59 岁,平均年龄(45.32±5.05)岁;病程2.5~8.0 年,平均病程(4.53±1.24)年。实验组中,男11 例,女19 例;年龄31~52 岁,平均年龄(42.81±3.99)岁;病程1.6~8.5 年,平均病程(5.22±1.7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内科学》中关于“痹病”的诊断标准;②均由患者本人签署了知情研究协议书;③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成立。

1.2.2排除标准 ①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存在药物过敏者;③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患者使用中药内服治疗,采用柴胡桂枝汤:柴胡12 g、白芍10 g、赤芍10 g、黄芩10 g、桂枝10 g、炙甘草6 g、黄芪20 g、党参10 g、法半夏12 g,1 剂/d,分2 次服用。同时,积极调整患者心态,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适度运动,合理调整患者饮食,减少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规范作息,提高患者配合度。

1.3.2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电热风FS 疗法治疗。患者取坐位,将电热风机固定于带升跳的支架上,调试出风口,使之与充分暴露的腰部相适应,治疗范围以L3左侧横突末端(脊柱棘突旁开10 cm)为中心,轻微移动,以局部皮肤能耐受的温度,调试出风口与治疗部位的距离,测试并记录;同时标记治疗部位中心点,测试标记部位的皮温并记录,然后开始治疗,治疗开始后每隔5 min 测试1 次腰部皮温并记录,在治疗开始、治疗10 min、治疗20 min 分别涂抹1 次FS 涂剂,在治疗结束的即刻及治疗后10 min 时各测试1 次标记部位的皮温并记录,在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10 min 分别测试1 次腋部标记部位的皮温,1 次/d,30 min/次。两组均治疗2 周。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临床压痛点消失、全身各体征恢复正常判定为显效;患者临床压痛点减少、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降判定为有效;患者临床压痛点、VAS 评分均无改善或加重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温,包括腰部皮温、腋部皮温。③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皮肤瘙痒、面部潮红、恶心、头痛、胃肠道反应等[2]。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n(%)]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温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部、腋部皮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腰部、腋部皮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温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温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2 周后,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有恶心、头痛等轻微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与对照组的16.67%(5/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448>0.05)。

3 讨论

纤维肌痛症患者在病理解剖上有微循环障碍、线粒体损伤、高能磷酸化合物减少的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形成的皮温变化可以产生皮温下降,因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引起血液循环减慢、代谢物排出减慢、能量代谢障碍的病理机制[3-5]。电热风FS 疗法能够增加治疗局部及全身的温度,增加基础代谢率,从而改善纤维肌痛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部、腋部皮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腰部皮温(33.91±1.54)℃、腋部皮温(33.30±1.6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7±1.44)、(31.65±1.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了电热风FS 疗法治疗是通过改变机体全身和局部温度,增加基础代谢率,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来缓解临床症状[6,7]。分析其原因为:电热风FS 疗法具有红外线及远红外线的治疗作用,在治疗开始、治疗10 min、治疗20 min分别涂抹FS 涂剂,FS 涂剂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清热祛湿、调和营卫、化痰通络、温补肝肾、培肝养筋作用,并且FS 涂剂能够改善皮肤湿度,减少热蓄积,使治疗过程中治疗局部皮温的变化无差异性,处于相对恒温状态,从而能维持30 min 的治疗时间,促进治疗局部代谢产物排出,改善内环境,降低痛阈,使疼痛发作时间和频率减少,解除和缓解疼痛。同时,450 W、340 m/min、5.67 m/s 风速所形成的独特的电热风动力,经过(30.50±0.16)cm 治疗局部组织时,在局部组织产生压力作用,随着风力作用在局部形成机械震荡波,并通过表皮达到深部组织,在局部产生微细按摩作用,增加细胞通透性及代谢产物排出,调节神经功能,加强血管收缩,减少滑膜的粘度,使滑膜内粘蛋白含量减少,降低关节活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度,松解粘连缓解痉挛,改善相应的软组织功能状态,改善晨僵[8]。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2 周后,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有恶心、头痛等轻微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3/30),与对照组的16.67%(5/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7,P=0.448>0.05)。其原因为:电热风FS 疗法通过提高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温度,进而促进代谢效率的增加,对患者的药物用量较小,很少有不良药物反应的发生,大大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显著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电热风FS 疗法通过温度、湿度、压力、FS 药物作用,对纤维肌痛症患者进行治疗,有特异性治疗作用,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电热局部疗法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南京师范大学研发可电热消毒的石墨烯口罩
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1)归口国家标准清单
家电常用电热材料和电热元器件分析
凡·高《夜晚露天咖啡座》局部[荷兰]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丁学军作品
局部遮光器
清新自然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