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姗
《有理数加法》看似比较简单,比较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未必在一讲授完,学生能马上灵活掌握。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所以想要使学生很快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准确计算,关键是在讲授的过程中提出比较容易让学生认知的问题串。
而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有理数加法关键切入点在于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我的操作步骤如下:
一、提出的贴近生活的问题串
我提出的5个问题串:
①小明第一次赚了5元钱,第二次赚了3元钱,两次总盈余多少?②小明第一次亏了5元钱,第二次亏了3元钱,两次盈余多少?③小明第一次赚了5元钱,第二次亏了3元钱,两次盈余多少?④小明第一次赚了5元钱,第二次亏了5元钱,两次盈余多少?⑤小明第一次赚了(亏了)5元钱,第二次没亏没赚,两次盈余多少?
我用我授课的初一(7)、(8)两个平行班做了实验,7班我按照教材的问题去讲授,8班我按照自己提出的问题去讲授,无论是做题速度,还是解题的准确率,明显8班比7班的效果好。究其原因:教材提出五个路程问题,学生感觉很枯燥,很抽象,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一会儿向左运动,一会儿向右运动,还要确定正负符号,思维冗繁,许多学生早已糊涂,更别谈理解了。
二、提炼有理数加法法则
在学生的潜意识中,赚钱肯定对应正数,亏损对应负数。我选用的问题正好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列算式前先规定赚钱对应正数,亏损对应负数。
针对问题①:第一次赚了5元钱,记为5,第二次赚了3元钱,记为3,两次的盈余很显然:5+3=8。针对问题②:第一次亏了5元钱,记为-5,第二次亏了3元钱,记为-3,两次的盈余很显然:(-5)+(-3)。
问:这两次是盈利还是亏损?对应的结果是正号还是负号?学生:亏损,对应负号。又问:这两次盈余多少?怎么算的呢?学生:亏损8元,5+3=8。
由问题①、②归纳出:在相同符号的两数相加的过程中,符号不改变,并把每个数取正相加(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使用绝对值,这样取讲授学生更容易理解)。即: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针对问题③:第一次赚了5元钱,记为5,第二次亏了3元钱,记为-3,两次的盈余很显然:5+(-3)。
问:这两次是盈利还是亏损?对应的结果是正号还是负号?学生:盈利,对应正号。又问:这两次盈余多少?怎么算的呢?学生:赚了2元,5-3=2。
由问题③归纳出:在不同符号的两数相加的过程中,先看赚的多还是亏的多,这时定符号,盈利多少是每个数都先取正,之后用大数减去小数。即: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針对问题④:第一次赚了5元钱,记为5,第二次亏了5元钱,记为-5,两次的盈余很显然没亏没赚:5+(-5)=0。
问:5和-5是什么关系?学生:互为相反数。即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针对问题⑤:第一次赚了(亏了)5元钱,记为5(-5),第二次没亏没赚,记为0,两次的盈余很显然:5+0=5或(-5)+0=-5。即归纳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灵活变通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
例1:计算(最主要是先定符号,后定最后的结果)
注意事项:首先把加数看做盈利的数额,再确定最终盈利还是亏损,盈利为正号,亏损为负号,最后再确定盈利或亏损的数额。
小结:按照这种引用生活实例模式去授课,授课时间大概8分钟左右,接下来可以保证学生有必要的练习时间巩固新知。有理数加法法的重点被突出,难点被轻易化解,而我的学生们则并不用死记硬背加法法则,轻松灵活变通的应用,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时,我们不单要备课、备学生 ,更要清楚地认识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张泽庆.数学问题情境对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