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对分课堂模式教学效果研究

2021-07-17 19:46陈伟涛时留杰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效果

陈伟涛 时留杰

摘  要:目前,高校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教学目标学科化、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方法简单化和教学评价形式化等问题,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破解以上问题。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总体评价较高,但由于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当堂对分为主,导致时间对半分配未能实现,进而影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应严格按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要求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尽量以隔堂对分的教学形式为主。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社会心理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2-0089-04

社會心理学是一门极具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对人类行为及其规律作出科学的解释[1]。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社会心理学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近年来,很多高校把社会心理学课程列为各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3]。但目前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4],主要是教学目标学科化、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方法简单化和教学评价形式化等[2],这些问题影响着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亟需获得解决。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能有助于破解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效果。2013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短短数年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大学教学新方法”“可能给传统课堂带来深刻变革”[5]。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时间平分、权利平分,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时间对半分配,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讲授与讨论中间引入独学环节,让学生有较为充足的时间对教师讲授内容进行内化和吸收,并在内化吸收基础上展开充分的小组讨论[6]。对分课堂整合了传统课堂和讨论课堂的优势,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深受各地师生的好评,已被广泛应用于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实践中[6]。

然而,目前学术界尚未有学者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使得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介入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处于未知的状态,不利于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探讨。基于此,本研究把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取得的效果,以为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数据来源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笔者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初次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当堂对分教学形式,较少采用隔堂对分教学形式。具体而言,本学期共17周,其中,隔堂对分只有4次,而当堂对分则有8次。需要指出的是,当堂对分指的是对分课堂的四个教学环节(讲授、独学、讨论和答疑)全部在一节课或一次课中完成,否则便为隔堂对分[7]。

本研究数据来自于自拟问卷的收取。目前大多数学者都采取自拟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原因是每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方式不同,很难用一个统一的调查问卷来涵盖所有的课程。以社会心理学为例,本课程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独学和小组讨论,因此在问卷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小组讨论对课程满意度的影响问题。问卷共设置35个问题,除了性别、年级、专业和以前是否了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问题以外,其余31个问题涵盖了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收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生的小组讨论等。这31个问题的答案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如:Q31“你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是什么?”,答案从1到5分别代表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

本问卷发放对象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院2018级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生,分为两个班,人数分别为36人和50人,共发放调查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

二、研究结果

由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分为四个环节,所以,以下分别从教师精讲、学生独学、小组讨论和教师答疑四个方面叙述相关调查结果。

(一)对教师精讲环节的评价

由表1可知,91.1%的同学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比较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在教师的讲解方面,97.5%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讲解比较清楚或非常清楚。由于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所以,教师一般在讲授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在这方面,96.2%的同学给予了良好以上的评价。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有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的区分,教师在讲授中也非常注重重点内容的讲解,学生对重点内容讲解的评价分数也较高,良好以上的评价占94.9%。对重要知识点进行充分的阐释并不意味着难点知识也随之得到了详细的讲解,因为有些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并不重合,因此,要想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则教师需要把重难点知识讲解清楚,认为教师重难点讲解比较清楚或非常清楚的学生占97.5%。综上所述,教师精讲的各个部分良好评价比例普遍在91%以上,可见学生对教师精讲部分的评价较高。

(二)对独学环节的评价

针对学生独学环节,笔者设计这样一个题目:“独学环节能带来自学能力的提高吗?”调查显示(见表2),82.3%的学生认为独学环节能够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持有相反观点的同学占比为7.6%,而回答“不知道”的同学占比为10.1%。独学环节是对分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对教师讲授内容进行内化和吸收,并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以形成自己的疑难问题,为后续的小组讨论提供内容支撑。由数据可知,大多数同学通过独学环节能够切实感受到自学能力的提高,只有少数同学认为独学环节并不能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这可能是由于其未能按照要求独立完成自学和作业的各项任务所导致的。

(三)對小组讨论环节的评价

由表3可知,学生认为小组讨论的最大用处在于其有助于解决他们的疑难问题,持此观点的学生占比为96.2%。其次,学生大多认为通过小组讨论可以提高他们的团体合作能力,82.3%的学生认同这一观点。而学生对小组讨论提高其沟通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评价较为接近,在77%的比例左右浮动。总体上而言,大多数学生对小组讨论给予了比较积极的评价。

(四)对教师答疑环节的评价

针对教师答疑环节评价,有这样一个题目“你的疑问解决了吗?”由表4可知,通过教师答疑环节,只有8.9%的学生认为其全部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占比较少。与此相对应,认为自己的疑难问题只有少部分得到解决的学生占11.4%,占比也比较少。其余学生则认为自己的大部分疑难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这一部分学生占比为79.7%。教师答疑环节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小组讨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小组问题都会得到教师的回应和解释,只有代表性比较强的问题才会得到教师的详细解释,这就导致一部分小组的疑问在该环节并不能得到必然的解决,这可能是仅有8.9%的学生认为其疑难问题得到全部解决的原因。但认为大部分问题或全部问题得到解决的学生占比为88.6%,说明教师答疑环节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五)对作用最大的环节的评价

针对“你认为四个教学环节中的哪一个对你的帮助最大?”这一问题,调查显示,55.7%的学生认为教师精讲环节对自己的帮助最大;其次是教师答疑环节,占比为21.5%;再次是小组讨论,认为小组讨论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学生占比为12.7%;而仅有10.1%的学生认为独学环节对自己的帮助最大。

(六)对课程的总体评价

由表6可知,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是非常满意的占比为45.6%,51.9%的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维度是比较满意,只有2.5%的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是一般,没有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是不满意的,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是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

三、结论与讨论

总体上而言,97.5%的学生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总体评价是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具体而言,95.4%的学生对教师精讲环节给予积极评价;其次是教师答疑环节,学生对其给予积极评价的比例为88.6%;再次是学生独学环节,82.3%的学生对独学环节的评价是比较积极的;最后是小组讨论环节,给予积极评价的学生占比为82%,与独学环节接近。虽然学生对社会心理学课程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较好,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值得深入讨论,具体如下所述。

(一)讨论一:时间分配不均可能导致教师讲授的效果明显优于学生学习的效果

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是时间对分和权利对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通过科学规划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之间的时间,力图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学生学习效果至少应在教师讲授效果之上。然而,本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对教师精讲与教师答疑环节给予好评的学生占比在88.6%以上,而学生对自己独学和小组讨论环节的好评率仅在82%左右,后者与前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这一问题可能与社会心理学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有关。由于该学期社会心理学的对分课堂教学设计以当堂对分为主,以隔堂对分为辅,共有8次当堂对分和4次隔堂对分,与17周的教学时长相比,较多采用当堂对分形式的社会心理学对分课堂占用的时间较少,而教师讲授的时间较长。因此,学生受到教师讲授的影响自然大于对分课堂中的独学和小组讨论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教师讲授时间与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不均可能是教师讲授效果明显优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原因。

(二)讨论二:隔堂对分的教学效果可能优于当堂对分的教学效果

如果从不同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帮助作用来看,教师精讲、教师答疑部分对学生的帮助作用更是远远大于独学和小组讨论部分的帮助作用。认为教师精讲、教师答疑部分对自己帮助最大的学生占比为77.2%,与此相对应,仅有22.8%的学生认为独学和小组讨论部分对自己的帮助最大。

这可能与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的次数差异有关。该学期社会心理学对分课堂综合运用了隔堂对分和当堂对分的教学形式,隔堂对分留给学生独学的时间较长,长达一周。而当堂对分主要采取较为简单的九分钟当堂对分的形式,包括三分钟精讲、三分钟独学和三分钟小组讨论。当堂对分操作简单,形式灵活,但学生独学时间较短,难以对知识点做到充分的内化和吸收,小组讨论时间较短也影响了讨论的深入进行。加之隔堂对分次数仅为当堂对分次数的一半,这更限制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如果12次对分均采用隔堂对分形式,而不是以当堂对分为主,则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是说,过多地采用当堂对分形式可能降低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对分课堂的教学目标聚焦于学生的思想素养及各项思维能力的提升,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有力地破解了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目标学科化的弊端。此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创新了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对过程性评价的注重也破除了社会心理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形式化问题。总体而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破解了以往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总体评价是比较满意或非常满意的。不过,由于社会心理学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是以当堂对分为主,隔堂对分为辅,导致时间对分未能实现,学生独学和小组讨论时间远小于教师讲授时间,进而使得对教师精讲和教师答疑环节给予积极评价的学生占比明显大于对独学环节和小组讨论环节给予积极评价的学生占比,限制了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的发挥。

基于此,后续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对分课堂的要求,最好每次课都按照对分课堂的流程进行,尽量实现时间对半分配,保障学生有充分的独学时间和讨论时间。另外,应改变对分课堂的教学设计,尽量以隔堂对分为主,以当堂对分为辅,隔堂对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有助于小组讨论的深入进行。

不过,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本文仅为个案研究,样本量有点少,样本的代表性也有所不足,所以,本文的研究结论在推广性上存在着局限性。但本文的研究结论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其他学者的研究能起到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比如:其他学者可以按照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开展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对分教学活动,并验证时间对半分配是否能够实现教师讲授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平衡。此外,一些学者也可以设置实验组来验证隔堂对分与当堂对分之间是否存在着教学效果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周晓虹.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1.

[2]谭娟晖.高等农林院校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006):41-44.

[3]徐晓波.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为例[J].社会心理科学,2013(11):51-56.

[4]龙丽.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35-236.

[5]王飞.关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文献综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0):61-62.

[6]师莹,母海.回顾与反思:“对分课堂”研究综述[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033(003):106-110.

[7]赵婉莉,张学新.对分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本土新型教学模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0):49-51.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究
案例教学法与标准化病人联合教学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效果的研究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