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果敢佤邦新方志的特色及文化交流价值*

2021-07-17 02:09:52
上海地方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缅北县志修志

李 论

方志,又称为地方志,是从古至今全面反映一方地情的重要参考书。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新方志的编纂出版已历经二轮,不仅延续了方志编纂的优良传统,而且对周边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与云南省毗邻的缅北地区编修出了一批地方志,一共有5种,其中果敢1种、佤邦4种,均采用简体中文编写而成。虽然部分学者注意到其中几种方志的存在,也有所利用。但总体而言,目前对这批方志编纂现象的讨论付之阙如。本文立足于对缅北果敢、佤邦等地方志的网罗和解读,并结合笔者对部分参编人员访谈后留下的记录,力图呈现方志的编纂活动情况和编纂特色,以及就方志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价值谈一些看法。

一、缅北果敢佤邦新方志的编纂活动

缅北地区果敢佤邦修志历程曲折漫长,都采用了由当地政府主持成立编纂委员会,外聘专家编纂成书的做法,在志书实现目标上主要偏重实用性。

果敢当地的修志意识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就已初现端倪。从长年寓居果敢的四川籍人士蔡山于1989年写成的《果敢》一书中能够体现,书中编者自序称:“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没有前人的记载,就没有后人的依据;没有前人的启迪,就没有后人的进步。借古鉴今是历史必然。”同时也指出编写目的之一是“作为他日修志之参考”②(缅)蔡山:《果敢·代序》,1989年。。《果敢》全书根据作者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分门别类记述或评述了果敢的自然、社会、历史和成书前的地方现状,已具方志雏形,一度也被认作“系蔡山先生私修的一部果敢简志”③鲁成旺:《地情报告》,永德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2003年,第231页。。

果敢正式编出的方志为《果敢志》。其编纂经历较为曲折,修志工作于2005年12月启动,历时2年半,形成60万字的初稿。之后编写组调整,经过统稿后形成55万字的总纂待审稿。由于2009年8月果敢当地爆发“8.8”事件,导致修志后续工作中断,志稿经过总纂辗转保存而完好无损。2011年重启修志,最后于2012年底完成出版。出版后的志书时间下限定于2012年春。

佤邦一共编出县志2种、特区志1种,以及作为统县政区的地区志1种。县志、特区志中,最早编出的是《勐冒县志》,志书于2000年7月启动编纂工作,后用1年零7个月时间展开调查,又以1年时间定下基本稿,最终于2002年7月编审完毕后刊行,志书记载时间下限定于2000年底。其后编出的是《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南邓特区志》(简称《南邓特区志》),该志成书较为仓促,于2005年初开始策划,用约半年时间准备资料,5月开始编写,同年8月便将部分志稿送审,11月完成全部初稿,于2006年刊行,志书记载时间下限定于2005年底。后又编出《勐波县志》,于2013年启动编纂,同年12月形成初稿送审,最终于2014年完成志书并刊行,志书下限定于2013年。

佤邦正式编出的地区志为《缅甸联邦佤邦志》(简称《佤邦志》)。该志从编纂到出版,前后经历时间较为漫长。志书于2002年2月开始策划,同年7月正式起步编纂。经过近1年的资料调查与征集,2003年6月开始编纂,同年9月完成约100万字初稿交付评审,至2004年汇为10册终审稿。因当时未能正式刊行,这部分志稿没有正式名称,存在《缅甸佤邦地区志》《佤邦地区志》《佤邦志稿》等几种不同的称呼。在2004年志稿的基础上,佤邦政府复于2015年重新部署志书编纂工作,在补充各类资料并重新总纂后,于2017年完成志稿。2018年年底正式出版。志书记述时间下限定于2017年底。

果敢、佤邦新编志书多由地方政府主持成立编纂委员会。一部志书编纂委员会成员,少则10人左右,多则60人以上,多数为当地政府要员。例如果敢2009年以前的主要地方领导人彭家声、彭德仁,佤邦主要领导人的鲍有祥等,均主持或参与了修志工作。

编纂委员会成员中多数不具备编纂方志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均采用了从相邻友好的中国云南省市县聘请人员助修志书的策略,正如《勐冒县志》提到:“用中文纂写,对勐冒县来说,有比较好的基础和条件,佤邦有‘对外开放,引进资金,引进人才’的好政策,在纂写操作上,求助于邻近之中国沧源文化部门是完全可能的。”①(缅)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勐冒县志》,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2002年,第367页。

果敢、佤邦修志所聘请的人员中,有不少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编第一轮志书的骨干成员,如:鲁成旺曾任永德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主持编纂《永德县志》,受聘参编《果敢志》;周嘉诚编纂出版过县志和若干专业志,先后受聘参编《勐波县志》和《缅甸联邦佤邦志》等。他们大多来自云南省临沧市及属县,受聘时多“年逾花甲”②(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35页。,系有修志经验的退休人士,一般作为志书编写组成员,承担具体内容编写的主要任务。

方志学界普遍认为志书具有存史、资治、教化等功能,这也是一部志书编纂需要追求的目标。但根据情况不同,方志编纂时也会产生实现方志功能以外的其他目的。而缅北新方志带有较为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从现实角度出发的编纂目的也应运而生,兹举如下:

其一,标榜地方政府功绩。志书的编纂有时会被赋予纪念意义,即修志工程会被视为是地方政府政绩的一部分,有为地方政府树立形象的目的。如《南邓特区志》的编纂目的之一是为了赶上特区成立15周年大会庆典活动,作为庆祝大会的一项珍贵献礼。①(缅)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南邓特区政府编:《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南邓特区志》2006年,第191页。又如佤邦政府为隆重庆祝佤邦和平建设30周年,让“重新启动《佤邦志》编纂出版作为赠送礼品”成为与“重新修筑邦康市沥青路面”“建造烈士纪念碑”并列的三项决议之一。②(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35页。

其二,填补地方文化空白。改变文化落后现状一直以来都是果敢、佤邦共同的愿望,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形成一些文化成果。如《勐冒县志》编纂的主要动机为:“以经济建设、教育建设的成就造福后代的同时,又以文化建设的成就造福于后代,是这一代领导人的神圣职责。在文化建设上规划实施一组文化建设工程是很有必要的。因而产生了纂写《勐冒县志》的设想。”③(缅)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勐冒县志》,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2002年,第367页。而果敢也因没有系统地记录过当地历史,故“编写《果敢志》,填补地方文化空白,早已成为了果敢各族人民共通的夙愿”④(缅)缅甸掸邦《果敢志》编纂委员会编:《果敢志·序》,香港:天马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

其三,提高地方影响力。早期修志观念萌芽之时,蔡山写地方史是为了“使果敢民族世代繁衍,光辉业绩不因年久而湮没”,“从广义上看,其实也是一种‘新闻宣传’”。⑤(缅)蔡山:《果敢·代序》,1989年。而后来这些地区正式修志时,在对提高地方影响方面也有了新的思考,如《佤邦志》宣称:“为了让世界了解、认识佤邦,迫切需要编纂一部佤邦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地方志书。”⑥(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35页。即让外部世界关注自身,是编纂主持者欲通过修志去实现的一项愿望。

二、缅北果敢佤邦新方志的突出特色

(一)吸收中国修志经验,实现方志从无到有

指导思想上,缅北新方志主要借鉴中国新方志的做法,吸收了其中的唯物史观。如《佤邦志》明确提出:“本志以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客观公正详实地记述佤邦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⑦(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9页。

编纂原则上,遵循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成为中国方志学界的共识,故缅北新方志秉承的这一原则也源自中国新方志。在编修《勐冒县志》时鲍有祥即提出:“要做到实事求是。一是不回避历史上人民革命与联邦政府的对立冲突,二是不回避中国边地人民对佤邦革命与和平建设的同情和支持,三是不回避佤邦党政军在民主革命中实际存在的错误与缺点。”⑧(缅)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勐冒县志》,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2002年,第368页。又如《果敢志》订立了“以可考史实为依据,力求客观科学、实事求是地记述地方自然人文的历史与现状”⑨(缅)缅甸掸邦《果敢志》编纂委员会编:《果敢志·凡例》,香港:天马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的原则。

篇目设置上,贵因不贵创,多以中国首轮新方志作为蓝本。缅北新编志书常用“章节体”,不同志书所设“目”的层级略有差别,如《勐冒县志》分编、章、节、目4级;《果敢志》分章、节、目3级,部分目下还有子目或条目;《佤邦志》分章、节2级,部分节下有条目。其他前言、凡例、概述、大事记、人物、附录、编纂始末等部分不在章节序列之内。志书成书规模和大体结构情况反映如下:

果敢、佤邦新方志门类表

上述所列举志书的结构设计与邻近中国云南省市县的新方志并无太大差异。结合聘请中国专家的履历能够推断出,《勐冒县志》仿照的是新编第一轮《沧源佤族自治县志》,前者将后者的29编目缩减为15编目;《果敢志》仿照的是新编第一轮《永德县志》,前者将后者20篇目缩减为16章目。新编志书较之仿照对象,只是属并分析略有不同而已。

(二)参考中国史籍,重建历史书写形式

缅北果敢、佤邦由于地处中缅边境,长期被边缘化,以往地方史编纂多苦于文献不足征。正如《勐冒县志》所说:“由于文化落后的原因,活生生的文化历史却在人们的传说与推测中失传失真,至今不见一篇一本系统记录这个历史事实的文章和著作。”①(缅)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勐冒县志》,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2002年,第367页。相应地,如蔡山《果敢》的资料主要源于作者亲历和口碑,文本则难以获取。后来果敢杨氏土司后人杨丽编有《杨家:一个未知国门的守护者》,这部以家族为中心的地方史,参考过英国伦敦印度档案室的相关资料,却因不了解中国而未能深入查询中国方面的资料。

新方志在编纂中则根据前人的提示,转换思路,补充了大量来源可靠的地情资料。这些资料有的来自中国,有的在当地档案系统完善期间形成。依靠这些资料,不仅弥补了前人资料工作的不足,而且相对完整地展现了地方历史脉络。

《果敢志》采用了很多源自中国的史料,如古代史籍参阅了《史记》《华阳国志》《蛮书》等至少7种,近代地方文献如镇康州土司《亲供册》《滇南界务陈牍》《镇康县地理资料细目清折》等11种,还有多种当代方志、论著等。现代史中,果敢和佤邦均经历缅共时期,这一部分的资料主要以口碑和知名人士回忆录为主。如《佤邦志》编纂时从曾经作为裤脚兵的张来耘处获得同果敢相关的缅共原东北军区部分领导成员的照片②(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36页。,还有《彭家声自述》等资料。

方志一般遵循“详近略远”的原则,以记述近况为主,故占据志书篇幅最多的还是1989年以后的地方情况。每一部志书在编写近况时,资料均以口碑和档案为主,博采约取,体现不同侧重。如《勐冒县志》编纂时,主要采用“反映缅共时期的零星资料与反映和平建设时期较为齐全的资料。在各个区(街),除部分反映本区(街)、乡村生产、生活基本情况的文书资料外,各个时期的材料收集全靠口碑”①(缅)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勐冒县志》,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2002年,第368页。。果敢在历史上直至特区政府成立之时均没有系统档案保存,仅有少量抄件是从外地辗转收集而来,2000年后开始对政府各类文书进行整理,并以“会议记录”和“日志”形成流水实录。②(缅)缅甸掸邦《果敢志》编纂委员会编:《果敢志》,香港:天马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第244页。《佤邦志》续补时,查阅2004年后档案近700卷、《今日佤邦》140期。③(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35页。《勐波县志》也参考了《佤邦教育》《今日佤邦》等地方刊物。近况资料的收集和档案系统的逐步建立,也为志书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果敢志》和《佤邦志》在编纂工作中断之后还能延续时间下限补纂内容,这和地方档案系统的逐步完善是分不开的。

(三)通识知识作为基础,深入调查探究特性

利用事物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原理,以通识知识的一般性作为基础,来推断事物对应的地域情况,再通过实地调查成果来加以验证和具体描述。缅北新方志中常使用这样的方法体现事物的地域特性,尤其是涉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事类。

例如《果敢志》述及当地土壤情况称:“根据土壤学大区土壤概定,果敢属于滇西北季风型森林土壤区,其主要土壤是赤红壤和红壤。”这样的表述极有可能是通过参阅《缅甸地理》《云南地质与矿产》等产生于20世纪的地理专业著作得到的推论。具体如:“赤红壤,多分布在800—1300米的河谷丘陵亚热区,比如牛坪子、小靠坝、老街坝、芒东坝等地带。”④(缅)缅甸掸邦《果敢志》编纂委员会编:《果敢志》,香港:天马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第45页。则是凭借实地调查得出的结论,反映出土壤这一事类在具体地点的特性。

又如《佤邦志》记述地质称:“从耿马、沧源、澜沧、西盟、孟连等接壤地区的勘测表明,远古时代当属云贵高原云南地槽的一部分。在接受沉积的同时,发生火山喷发,形成巨厚的火山沉积岩。变质结果,形成片岩、角内质岩、绿泥岩等岩石。二叠纪阳新世以后,水退位而槽升接受剥蚀。三叠纪时,山间凹地形成红色磨拉石建造。二叠纪后受燕山运动影响,地壳上升,红层遇蚀,伴随大量的花岗岩活动。”志书表述中也承认佤邦在历史上从未进行过系统的地质勘察,因此地质方面的相关记载应为通过参考多部邻近佤邦的中国云南省各县方志得到的推断。而具体表述如:“1992年为建筑王冷水库,在库址当地进行地质勘测发现,水库地质属远古代西雅王群组地质构造,强度风化岩石正在发育,钻探总深300多米,经泡水和吕荣试验获知45米深处仍属漏水层,这种山高而不保水的地层结构在全邦较为普遍。”⑤(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229页。以实地调查结果反映地质特性。

再如《南邓特区志》描述当地部落时期特有的“火塘教育”称:“祭祀(司)的教育主要是通过节日和送鬼神活动进行;老人家长的教育多数是在‘火塘边’烤茶、饮茶过程中和节日踏歌过程中进行。所以,有人称为‘火塘文化’,其实也就是‘火塘教育’。”⑥(缅)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南邓特区政府编:《缅甸第二特区(佤邦)南邓特区志》2006年,第101页。中国境内的彝、傣等民族也有“火塘文化”,故《南邓特区志》中这一表述,是编纂者基于对彝、傣等作为跨境民族认识,并加以实地采访验证而总结出的当地具体情况。

(四)因地制宜门类创新,突出时代关键问题

虽然缅北新方志体例以仿照为主,但是也会利用归并、强调和升格等办法突出地方特色事类。以《佤邦志》为例,本应定名为“民族”的门目,志书中定名为“佤邦民族”,突出地方主体民族要素;“罂粟与禁毒种植”章节,系原鸦片、罂粟与禁种和公安司法中的禁毒内容合并为一章;①(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36页。“国际援助”“与联邦政府的往来”等则采用单独列章的办法。这样提高了相应事类在志书中的地位。以下以“禁毒”事类的设置和演变为例说明。

缅北果敢、佤邦作为世界重要毒源区“金三角”广泛意义上区域的一部分,其罂粟种植和禁毒问题在当今时代属于国际重要议题,有关内容在缅北新方志中有所突出。以往的地方史主要还是从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角度去理解毒品生产的问题,如《果敢》记云:“人类总是不断为生存而斗争而创造,这样就找到种鸦片的生产,成为生活的主要来源。”又称:“种烟之外,什么都不学,年深月久成了百无一能,只要换一个环境就无能谋生了,种烟之害在于此。”②(缅)蔡山:《果敢》,1989年,第48页。虽然作者意识到了罂粟泛滥的社会隐忧,但仅是从谋生逐利的角度去看待罂粟种植问题,没有指出毒品对个人生命安全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危害。

新编志书《勐冒县志》开始对于禁毒活动有了记述,于第三编第六章“农业”下的“经济作物”一节略提罂粟种植问题称:“自佤邦1995年实施‘2005年佤邦区域内全面实施禁止种植鸦片’计划以来,第一年首先在公明山区、那威区实现禁种,各区同时减种,逐步以粮食作物和其他经济作物代替。”③(缅)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勐冒县志》,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2002年,第94页。后编出《南邓特区志》专设“替代产业”一章,以“部落时期的罂粟种植”“替代产业的开发”大体记载当地的禁毒政策与实践进程。这一时期的志书,仍将是否禁毒的问题视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附于经济事类门目之中。

迫于国际社会的禁毒压力,禁毒禁种在果敢和佤邦全面展开,后来居上的《果敢志》《勐波县志》《佤邦志》等志书才在记载方式上体现了变化。《果敢志》首创“禁毒”一门,以罂粟鸦片的历史由来、种植产出和加工运销,到禁种禁毒的组织领导、法律法规、宣传发动、替代开发、内外援助和强制执行,全面反映地方自17世纪至2012年来的罂粟来源和禁毒过程。《勐波县志》设“禁毒禁种替代种植”一章,从罂粟种植、禁毒、替代种植三个角度述及地方对待毒品的政策转变。《佤邦志》设“罂粟种植与禁毒”一章,以从罂粟种植、禁种、生产、禁毒四个方面突出问题,并分列当地十项禁毒措施及具体实施情况。相比之下,《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仅在政法篇公安一章的“治安管理”一节体现禁烟缉毒内容;《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志》仅在海关章的“查缉”一节中体现缉毒情况。单列的“禁毒”门类在中国地方志中尚未出现。通过对比也能反映出果敢、佤邦和邻近中国市县存在地域差异。而不断提升“禁毒”等事类在志书中的地位,反映出缅北新方志的结构安排和表述越来越合乎时代要求。

三、缅北果敢佤邦新方志的文化交流价值

(一)为扩大中缅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地方合作形式

缅北果敢、佤邦等地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萌生了修志意识,却迟迟未能实现修志之愿,以至于《勐冒县志》编纂者的笔下不禁有“历史的反映多为无奈的传说,但传说终归传说,毕竟不属于历史”④(缅)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勐冒县志·序》,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2002年。的悲情感慨。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地方文化相对落后,投身于地方史志书写工作的仅限于个别地方有识之士。较之以往,缅北新方志是靠众手成志的形式来实现编纂的,其成功依靠的是编纂形式的改变。

成志的“众手”,则牵涉到编纂组织与参与人员的构成和作用,其中存在主辅关系。以新方志的审核环节为例,这批志书的审核,主要采用编纂与审核人员全员参与会审的形式,如《果敢志》前后经历了“四次会审四次修订”①(缅)缅甸掸邦《果敢志》编纂委员会编:《果敢志》,香港:天马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第529页。。《佤邦志》的初次编修志稿于2003年便经历了两轮审稿,形式上大小会议相结合、通读审与专题审相结合,内容上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2017—2018年新编定的志书又经历了长时期的地方主管部门审核、审定组审核等流程。②(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835—836页。参与审核的人以本地人为主,如鲁成旺所言:“像当时会议在座的人,多数是过去地方上各种战斗的亲历者,立过战功,事迹要入志,也只有利用会审才有能够让大家相互监督、现场指正,让志书只留下客观事实,而不是变成引发争议的功劳簿。”③资料来源:《果敢志》访谈记录,采访对象:鲁成旺,采访者:李论,时间:2018年2月2日,地点:云南省永德县博物馆。也就是说,志书的内容与当地人的切身利益相关,这意味着志书最终还是要受到当地人的检验和认可。可见,作为当地果敢人、佤邦人只有在方志编纂活动中处于主导者的地位,才能体现当地人的意志、符合当地人的利益。而从中国云南省市县聘请的专家如鲁成旺、周嘉诚等人,长年从事相关志书的编纂活动,并参与过多次果敢、佤邦方志的会审,但他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修志经验传授和编写实际操作方面,即在方志编纂活动中始终处于辅助者的地位。

在中国,未修方志的市县向周边已修方志市县寻求协助,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成熟经验来实现自身的修志目标,这种地方之间的合作在中国新编第一轮方志编纂过程中十分常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而缅北地区围绕方志建立的合作形式,与中国很多市县以往修志的合作经历有一定相似之处。但由于国籍不同,复杂因素更多。因此以果敢人、佤邦人为主导、缅北周边中国云南省各(市)县的专业人员为辅助的合作修志,为扩大中缅之间的文化交流而建立一种新型地方合作形式。

当然,这种合作形式之所以适用于缅北果敢、佤邦等地区,同它们处于中缅往来的关键通道,以及果敢人、佤邦人与中国有深厚的文化渊源相关。目前看来,中缅之间要借合作修志的形式来扩大文化交流范围,仍存在不少难题。相互之间语言不通而难以对话是其中的关键。鲁成旺曾谈到,缅甸联邦政府方面曾希望编纂者将《果敢志》翻译成缅文,以供缅语主要使用者参考,终因编纂人员缅语水平不足而未能实现。这说明,如果有精通多个非中文语种的人才能够加入到方志事业的队伍之中,中缅之间在方志文化领域的交流或能取得更为广泛的成果。

(二)为周边国家官方和民间了解当地情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全球范围内,中文(汉语)不是使用地域最广泛的语言,却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除中国外,东南亚范围内如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缅甸周边国家也有不少以汉语为母语或通晓中文的人士。而缅北新方志采用通行的现代汉语语体文书写,说明其编纂时就有意借助在国际社会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文,以寻求周边国家的潜在读者。《勐波县志》刊行后曾作为2015年佤邦新米节向有关客人赠送的礼品。④(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70页。这些受邀客人中有的来自周边国家相关地区的官方和民间,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赠志书,自然成为了新方志的接受者和宣传者。通过阅读志书来了解和传递当地情势信息,这无疑符合缅北果敢、佤邦等地方政府的期望。

对于中国而言,作为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中国云南省各市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均已修过方志,这些志书一般都遵循“越境不书”的原则,对缅北地区的各类情况多不予记载。因此,缅北新方志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中国官方记载所不及之处。如有涉及果敢人汉语使用情况,“近10多年来,特区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据统计除西藏、内蒙古很少有人到果敢之外,中国其他各省区,都有人来过果敢,其中开办医疗诊所一项,就囊括了14个省区的人”①(缅)缅甸掸邦《果敢志》编纂委员会编:《果敢志》,香港:天马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第126页。,“这些人与果敢人的语言交流,似乎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他们都听得懂果敢话,久而久之,甚至操起了果敢话”②(缅)缅甸掸邦《果敢志》编纂委员会编:《果敢志》,香港:天马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第127页。。提及人民币在地方有流通情况,“果敢的货币流通,与地处边陲的特殊地缘,与其边境贸易、边民互市的历史与现状,有着密切的关系”③(缅)缅甸掸邦《果敢志》编纂委员会编:《果敢志》,香港:天马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第219页。,“1989年和平同盟以来,发的仍是人民币,市场上主要流通的为人民币……但局部也使用缅币”④(缅)缅甸掸邦《果敢志》编纂委员会编:《果敢志》,香港:天马出版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第220页。,这批志书中出现的货币计量单位也大多是人民币的“元”。提及现代历史上的娱乐活动,自90年代末,“电视收看到的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节目,所放映的录像带也多是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录制的录像带,缅甸和泰国录制的少许”⑤(缅)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勐冒县志》,勐冒县志编纂委员会2002年,第223页。。提及当代通讯方面,中国的电信、移动、联通“三个公司均在佤邦经营手机销售和收费业务”;管理上“尚未建立起独立的管理体系。北部地区的南邓特区、勐冒县为中国沧源县邮电局代办管理,邦康特区、温高县、勐波县为中国孟连县邮电局代办管理”,“南邓特区使用沧源电信网站”⑥(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343页。。佤邦统一编制的小学语文教材多参考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的教材。⑦(缅)缅甸佤邦志编纂委员会编:《缅甸联邦佤邦志》,缅甸佤邦民族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97页。类似上述关于果敢人、佤邦人基本生活情况的记载在志书中大量出现,对于周边国家通晓中文的人士而言,既容易因文化相近而产生彼此亲近感,又能够因情况不同而领会地方特殊性。

另有一些当地的重大事件,在这批新编志书中也有体现。例如2009年缅甸政府军与果敢同盟军发生战斗,甚至有炮弹落入中国境内造成人员伤亡,一度引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强烈关注。而《果敢志》的“军事”一章则站在当地政府的视角,分述“8.8”武装对峙和“8.27”武装冲突,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整个事件的始末。如此一来,既可同外部视角的各种报道和记录相互印证,又能填补周边国家不能通过官修史志详记境外邻地重大事件的缺憾。由于缅北地区长年以来断断续续的局部武装冲突难免对周边国家安全造成影响,故而相关方志的记载为周边国家官方和民间对当地情势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四、结 语

缅北新方志,是在果敢人、佤邦人主导,缅北周边中国云南省各(市)县的专业人员辅助下,完成的一批当代新方志成果。这批志书基本上沿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第一轮方志的编纂方法,形式上近似于中国地方志,内容上体现缅北果敢人、佤邦人思想和自身特点。这批志书系于缅北地区首次编纂,编纂经验不足、成书仓促等情况均有之,观点偏颇、数据失准和校勘失误等问题在所难免。然而,在对一个地区资料的深入挖掘与系统整合的基础之上,填补了地方历史记述的空缺,揭示了地方发展的曲折轨迹与前进道路,促成了中缅地方与地方之间的新型文化合作形式,是体现民心相通一项重要成果。如今这批方志流传不广,学界利用不多,仍有待进一步挖掘和研究。此外,通过方志文化的传递与交流,来扩大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具体行动的落实,也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缅北县志修志
经我校教师为主体的修志团队六年努力“上海共青团志”项目成果顺利出版
青年学报(2022年2期)2022-05-07 09:43:14
县志里的乡贤
飞天(2020年8期)2020-08-14 10:07:31
县志
方圆(2015年15期)2015-09-10 07:22:44
海角小诗(2首)
诗歌月刊(2014年11期)2015-04-20 11:27:32
编印发行《山西省第二轮修志指导手册》
史志学刊(2014年3期)2014-04-10 07:40:12
2013年山西省市县志编纂工作成绩喜人
史志学刊(2014年3期)2014-03-27 05:25:32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
天津史志(2014年1期)2014-03-10 12:27:58
缅北监狱
凤凰周刊(2009年13期)2009-06-22 06:45:42
于无声处闻惊雷 铁心修志谱新篇——忆陕西省军事志副主编侯景文的修志情怀
军事历史(2004年6期)2004-08-21 06:30:34
谈编纂《县志·军事篇·民兵》的几个问题
军事历史(1993年3期)1993-08-21 06: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