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 喻承甫 张晓红
时有报道言及中小学生采取极端手法对待自己的生命,起因多是寒假作业未做完担心受罚、考试成绩优秀被老师怀疑、校内使用手机被告密、考试成绩下滑等看似很小、不值一提的事情。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一点点挫折都经受不起呢?
孩子心理韧性差的原因
孩子的心理韧性受内外双重因素影响,重点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面向现实世界的教育不足。不管是人生还是社会,都如自然一般,今天阳光灿烂,明天狂风暴雨,后天阴雨连绵,大后天漫天黄沙。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的进化实际上源于焦虑,源于对生的渴望、对死的焦虑、对未知的困惑。不停地抗拒死亡、抗拒焦虑,人才得以进化并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存活下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我们的教育,有时会让孩子觉得生活就该是无忧无虑、笑口常开,就该是鲜花一片、掌声雷动。那是极不现实的、虚假的。
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待改进。当下需要改进的家庭教养方式,其一是溺爱。在孩子的人生初期,父母往往不愿意让孩子面对残酷的现实,尤其是曾经受过很多苦的父母,认为就该让孩子享福。其二是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有学者提出做父母应当持有“上岗证”,从教育角度来说不无道理。有些父母不知如何教育子女,甚至肆意将怨气、怒火发泄在子女身上,让子女茫然不解,无所适从,觉得“人生无意义,世界多恐怖”。其三是家庭关系割裂。早些年,大家庭一起居住,爷爷甚至祖爷爷辈能够循循善诱,做一些家族成员如何努力的案例教育,让孩子效仿。但现在很多小家庭要么跟上一代人分开居住,要么直接把孩子留给老人带,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使得这一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无以为继。
培养孩子心理韧性的措施
作为当下的教育工作者,面对诸多问题,如何应对呢?
体育锻炼要有制度。运动不仅强身健体,而且是很好的挫折教育。建立体育锻炼制度,让孩子们形成运动习惯,是学校必须坚持的一项工作。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十分重视体育锻炼,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并严格执行,全校师生一起锻炼,数十年不辍。一位从邓发纪念中学毕业多年的校友表示,学校带给他最深的影响是:运动带来快乐,带来积极人生。
传统经典教育要有章法。传统经典流传数千年,凝结了先贤圣哲的智慧,往往朗朗上口、易于传诵。如《道德经》,全文仅5000余字,字字珠玑,给予人们很多心灵的指导。如此经典,时时默念,自会对修炼道德品质有所助益。孩子即使不解其意,若能熟读成诵,亦能得到有益的启发。
挫折教育要从真实情境入手。学习、教育绝非理想国中的,更非象牙塔中的,孩子一定要直面现实生活中复杂的问题和困境,并学会应对方法和策略,在自我历练中勇担大任、挑大梁。同时,明晓挫折不是终结,而是新的开始,甚至是高维度的开始,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而不会倍觉无聊。
理想信念教育要接地气。理想信念是人生中的指南针、大海中的信号塔。理想信念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其兴趣爱好,与他们一起探讨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孩子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妨从观察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做什么出发,帮助孩子进行定位。即使孩子在游戏方面投入的时间多,也不妨跟孩子谈谈,他是喜欢手动的感觉、赢的感觉、竞争状态还是某个人物。借此对孩子进行深度引导,让孩子明了最能触动心灵的那个点。
家校共育要重视。孩子的成长,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家庭教育同样不能忽视。学校应重视发挥家长的积极教育作用,促进家校共育。当下,不少标杆学校开设了“家长学校”,担起教育家长的社会责任,与家长共同完成教育目标,家校共育达成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李昊系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副部长、副研究员;喻承甫系廣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晓红系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
【本文为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工作研究会2020年度课题《学生抗挫折心理教育的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