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郁萍 李文耀 姜旭锋
摘 要:上海市“强校工程”遵循“了解需求、找准短板、挖掘潜力、助力发展”的原则,借助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这一平台,体育学科高峰团队在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采用与课题研究结合、与项目目标结合、与学校需求结合,通过教学互动、实践上课、文本交流、反思评课、推优展示、观摩研讨、技能培训、活动策划、课题研究、专题讲座、教研总结等方式,以“强校工程”巡展活动的呈现形式,助力上海市黄浦学校在校本研修、学科特色打造、教研组建设、教师专业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峰计划;强校工程;巡展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4-0071-02
一、案例背景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助力黄浦学校“强校工程”,依据上海市普教系统“强校工程”助力工作的要求,遵循“了解需求、找准短板、挖掘潜力、助力发展”的原则,结合黄浦学校“强师资、精课程、提质量”的强校目标,围绕“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上海市攻坚课题开展“与‘海派体育同行,为‘三化课改踔厉”的系列强校活动。
2020年12月24日,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上海市黄浦学校“强校工程”巡展活动在黄浦学校如期举行,2年的时间里,体育学科高峰团队助力黄浦学校“强校工程”,合力体育学科争先式发展,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推广”的实施策略,开展“凝智攻坚课题,聚力强校工程”系列活动,打造“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新时代体育教学模式”。
二、案例描述
(一)活动目的
1.引领——教学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以“攻坚课题”为引领,让学校体育教师们通过教学实践、专题交流、课题研究等方式增强自我科研能力,从而形成教研活动主题化、教学研究课题化和教学研讨沙龙化的教研氛围。
2.强师——结对带教,提升教学水平
针对黄浦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通过“一对一”结对带教形式,实行“教案开放、课堂开放、研究开放”的互助学习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实现“强师”“强校”的目标。
3.助力——展示交流,搭建成长舞台
借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的政策红利,体育基地核心团队的成员助力青年体育教师成长,疏通教师专业发展的通道,搭建快速成长的舞台,让教师看到努力的成效,收获成功的硕果。
(二)活动实施
1.高峰引领,名师助教
本次巡展活动首先进行的是课堂教学展示,分别由黄浦学校李琳老师执教六年级“障碍跑:爬、跨”和黄浦区体育名师工作室成员万张燕老师执教四年级“投掷:投掷垒球”。其间的备课和磨课阶段,高峰计划体育基地核心团队四位成员卜洪生、徐斌、李文耀和吴叶丽老师采用与两位执教教师“捆绑式”的固定结对互动形式(即小学、初中、高中对应同学段的老师),紧紧抓住基层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和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加以强化与突破。核心团队的指导专家一有时间,就会参与教师的试讲、磨课和研课,检查课堂教学,使两位执教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原有课的基础上有新的改善,教学效果有新的提高。
2.聚焦课堂,注重实效
两位执教老师在课堂教学展示环节中充分聚焦课堂实践,针对初中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任务设置的有效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实践了区域内较为典型的初中体育多样化和小学体育兴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李琳老师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效落实初中体育“多样选择、多种方法、多元评价”的实践操作点,采用游戏法、情境创设法和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万张燕老师通过自创教具和迷你垒球赛,配上节奏鲜明的动感音乐,呈现了一节令人印象深刻的“乐玩巧学、乐趣巧练、乐思巧动”的别样投掷课。两节课都有效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
3.线上线下,市区联动
出席本次巡展活动的领导和专家主要有来自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以及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和攻关计划体育基地的三位主持人、格致中学党总支书记和黄浦学校校长、部分上海市体育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上海市高峰计划体育基地核心团队成员、上海市黄浦区和崇明区体育名师工作室成员、青浦区种子计划体育基地成员和来自各区的体育骨干教师代表共计100余人。本次活动同时进行线上直播,据统计共有6850余人通过线上观看直播全程参与了本次研讨活动。市、区联动,开阔体育教师视野,为全面了解不同学段教师课内外教学的特点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4.专题研讨,凝智攻坚
教学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获得,教学过程中的攻坚克难只有通过不断的专题研讨才能解决。
徐汇区中学体育教研员吴叶丽老师作了《新时代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专题报告。吴老师深度解析了新时代赋予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基于攻坚课题“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学科‘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在“探索小初高一体化的新时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新形势下,体育教师要具备教学理念、知识结构、教学设计能力、项目研究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跨学科知识融合的能力等6方面的能力。
5.强校论坛,立足发展
本次强校论坛特邀沈洪、陈飈、李鹰、卜洪生、施利娟五位市级专家和黄浦学校教师代表何洁玲教师参与,围绕“立足教师成长 助力强校工程”现场进行了讨论交流。何洁玲老师从“身为强校工程结对学校一线教师的感受”、卜洪生老师从“身为强校工程结对学校指导教师的体会”、陈飈老师从“师资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沈洪校长从“校长的视角分享强校的经验”、李鹰老师从“一名资深的教研员和学科专家谈强校的思路”、施利娟老师从“如何开展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分别谈了自己对于“强师”“强校”的理解与看法,现场的头脑风暴也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与思考。通过此次强校论坛,青年教师要立足自己的专业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炼好内功,厚积薄发,通过观摩、学习、执教和反思,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提高自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案例評析
(一)活动成效
1.体教融合树典范,高峰基地助强校
高峰计划体育基地选择与黄浦学校进行“强校工程”结对,正是体教融合落地发展的成功典范,同时凝练了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展示与教学研讨相融合、教师个人发展与团队发展相融合的特点,一定能够带来学校、教师的更好发展。
2.海派体育拓视域,五育并重促发展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聚焦了体育教学的热点,凸现了海派体育文化的特质。李琳老师执教的“障碍跑:爬、跨”充分体现了学知识、长见识,课上落实了五育并举。万张燕老师的投掷课,利用上海童谣的韵律上课,这正是海派文化特色的体现,通过多媒体手段达到兴趣化的教学效果,利用敏捷灯等信号引领学生持球手的后引,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结构化教学显特色
本次课堂教学环节体现了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的新时代特色,激发了学生的学练兴趣、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教学实效,同时抛出“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更好地实现结构化教学”的议题,提出在一线体育教学中进行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有效融合是目前上海学校体育将要深度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4.助力强校工程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本次强校工程巡展活动可以用“均衡、强校、双名、发展”几个关键词来概括,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与黄浦学校开展“强校工程”以来,黄浦学校取得明显进步与变化。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团队通过“引领,助推学校发展”“强师,助力教师成长”为学校体育组教师带来进取的动力和自身成长的内驱力,学校体育组也将加强问题诊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强校的路上继续努力,向着明亮的远方,努力做“让新优质教育惠及每一位学生”的追梦人。之后基地将进一步推进“助力强校工程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深入聚焦攻坚课题研究实践论证、讲好高峰计划助力强师和强校的故事。
(二)活动启示
本次“强校工程”巡展活动囊括了教学展示、专题研讨、强校论坛等活动方式,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带给我们许多启示。有时变换一种活动方式,看似简单,其实可能是打开一扇从来不曾打开的窗,会看到外面更多的独特风景。我们会深入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的应用更好地实现结构化教学”,深入思考“强校工程”助力黄浦学校发展与引领双赢的问题。通过此次巡展活动把经验、观点、思维方法、实践过程以及个人对教育的态度和价值层面的各种成果或收获传递或辐射给结对的黄浦学校及其教师;通过这种富有个性化、多样化的助力形式,让黄浦学校在点对点的指导下,能够在某一个具体方面得到启发,产生影响,增加效能。高峰助力强校,名师引领成长,区校辐射推广,通过此次“强校工程”巡展活动,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果实,而且是一种奋进的动力;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快乐,而且是一种充实的思想;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经验,而且是一种珍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的意见.[EB/OL].http://www.shanghai.gov.cn/nw12344/20200813/0001-12344_56349.html.
[2]程核红.紧密联合 互助双赢——强校工程支援校的思考[J].现代教学,2019(09).
[3]严芳,陈滔宏,傅禄建.上海郊区义务教育学校精准委托管理的制度设计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20(01).
(上海市光明中学 2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