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亮辉 李萍
【摘 要】近年来,研学教育兴起,但有特色的区域研学课程并不多。通过对大量研學实证材料进行研究,并在对较大样本进行跟踪调查、综合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整合架构了本区域中小学纵横进阶的情智研学课程。从纵向来看,该研学课程从生成、交融、发展、升华等层面不断递进,实现了情智共生的育人追求;从横向来看,该研学课程从区域模板课程涉及校本、班本、亲子多类个性课程,逐步形成了可延伸的课程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区域;研学;课程体系;实践
2018年7月,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被确定为宁波市唯一的省级整体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试点区。区教育局针对目前研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核心育人理念”“缺乏完整实施机制”等问题,启动了“情智研学,纵横进阶”的“1+X”中小学研学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情智研学”指的是通过建构研学课程体系,使学生在研学情境中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由此唤醒学生心灵深处蕴藏的智慧,逐步达到培育“情智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的目的。“纵横进阶”指的是纵向从生成、交融、发展、升华“四阶”层层递进,最终实现情智共生的育人追求;横向从区域的一组模板课程拓展到校本、班本、亲子多类个性课程,逐步形成可延伸、可再生、可完善的课程体系。“1+X”课程体系中,“1”指的是“区域研学课程样本”模板,“X”指的是各校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校本研学”“班本活动”“亲子旅行”等多元拓展内容。该研究的整体架构如图1。
一、情智生成:区域研学课程的顶层架构
区域统构的研学课程从文化、情感、生活三个维度展开,通过“三情”理念先行、“五色”基地建设、“四精”样本示范、“三段四环”架构,生成一组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学课程。
(一)“三情”理念先导,引领智慧发展
1.情智管理——让管理走进心灵
情智管理指的是教师要擅长发现、擅长关怀、擅长激励。研学活动中有许多能充分激发学生情智潜能的管理方式。教师要善用这些管理方式,让管理走进学生的心灵。
2.情智课程——让教育变得灵动
情智课程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情感和智慧潜能,着力于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程能使教育变得更灵动、活泼。
3.情智活动——让活动释放潜能
情智活动指的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开启学生的智慧,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五色”基地建设,挖掘研学主题
研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人文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劳动教育五个方面的主题开展。区教育局挖掘区域特色,建立了“五色”基地。
1.红色国防主题场,培养爱国之情
区教育局结合本区域内的“红色建筑”建立研学基地,围绕“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体验”打造四位一体的红色研学基地,在基地中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如区教育局在芦浦暴动烈士纪念碑、沙文求烈士故居、横溪司训营等地开展讲红色故事、访烈士故居、营地练兵等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产生了浓郁的爱国之情。
2.黄色传统文化地,感受人文底蕴
区教育局将区域内有人文底蕴的公共空间打造为研学基地。学生通过走进文化古镇,参观传统工艺坊,在观看欣赏和动手等过程中,体会文化特色。如鄞州博物馆、塘溪名人故里、东钱湖南宋石刻林、走马塘进士村等地都是十分合适的文化基地。学生在这些地方留下足迹,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3.绿色自然生态园,追求健康生活
区教育局将园圃等室外自然空间作为研学基地,引导学生通过研学活动认识植物、保护动物、美化环境,同时结合观察、宣传、护绿等行动,帮助学生树立追求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福泉山茶场、天童森林公园、横溪双石岭、下应天宫庄园、宁波植物园等地都属于绿色生态园范畴。学生走遍家乡绿地,在山中采茶品茶、学茶艺,在庄园里栽种植物,生命教育渗透其中。
4.蓝色科技探索馆,培养科学精神
区教育局与高校、科技名企、科探中心、研究院所等企、事业单位合作,将这些单位纳入研学基地。学生通过参观、体验、与专家进行对话等方式了解科技创造的魅力,培育科学精神。如海洋公园、宁波市科学探索中心、自来水公司等都是适合的去处。学生在这些地方了解动物的习性,做科学实验,全方位认识水、利用水……科学的种子在心中萌芽。
5.紫色职业体验营,明确责任担当
区教育局建立了职业体验基地,让学生通过体验各类成人的职业角色,增强表达、动手、理财、团队协作等能力,逐渐形成责任感。如学生在咸菜博物馆、服装博物馆、宁波牛奶集团等地学习咸菜的制作方式,学习宁波帮服装的历史、特点,了解牛奶的制作过程……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初步有了对各项职业的了解,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三)“四精”样本示范,强化实践管理
这里的“四精”指的是“精组合作团队”“精设培训活动”“精编研学教材”和“精选基地学校”。区教育局强化在课程样本建设中进行实践管理,力求推出真正具有示范作用的区域课程。
首先是精组合作团队。合作团队由区宣德科、区进修学校、区教科室合作共建,由教育局统筹设计,学校拓展实践,合作团队全程精心规划。
其次是精设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包含辨析研学旅行与游学、综合实践的关系,讲解研学旅行的空间建设、研学的导师培养、研学旅行的体系建设等,明确活动开展的机制保障。
然后是精编研学教材。区教育局和多方联合开发了《甬上风物,缸墙咸香》《归园守拙,复得自然》等区域性研学旅行课程,每套课程都配有课程纲要和教学设计等内容。同时还编印了图文并茂的《研学课程手册》供学生使用。
最后是精选基地学校。区教育局首先精选了12个基地学校,确定了研学主题线路,进行试操作。如区教育局把杭州湾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作为八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把天宫庄园作为九年级学生初中毕业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把横溪司训营作为五年级学生研学基地。首批基地学校先行在这些地方开展研学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这些基地学校在活动组织、学生指导方面积累的经验为后继的研学活动区域推广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四)“三段四环”架构,规范操作环节
所谓“三阶段四环节”指的是情智研学旅行课程的操作性综合模型。“三阶段”是指按时间顺序将研学活动划分为行前预备阶段、行中操作阶段与行后反思阶段。“四环节”则是指按照课程设计实施的要素和环节,将研学活动划分为路线设定环节、资源选择环节、课程实施环节与课程评价环节。而在研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陪伴者、支持者、引导者、传递者和救护者(如图2)。
二、情智交融:个性拓展课程的深层实践
个性化的情智研学拓展活动指的是在区域样本课程的基础上建构校本化动态模式、班本化趣味例式、家庭化幸福体例,从而开发出生动活泼的课程形式,并不断地补充、延伸、完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多元的活动中收获、成长。
(一)浸润式研学之旅:“塑”校本化动态研学模式
在区域研学示范课程架构下,区教育局引导学校以多感官为抓手,围绕视觉、味觉、触觉、动觉等,从品鉴文化、探访历史、寻味特产、拓展视野、畅想未来等方面拓展研学内容,逐步形成以“会发现、会思考、会行动”为目标的浸润式校本化动态研学模式。以视觉寻美为例,区教育局设计了赏千年古镇、观民俗文化、阅国学经典等项目……由此开展浸润式的动态研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融合式追梦之旅:“形”班本化趣味研学例式
在区域课程、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教育局进一步打造具有班本特色的研学模式,鼓励学校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磨合、调换、交融等方式,将课本与生活融合,个体与团队组合,角色与角色互换,知识与经历结合,设计以班级为单位的研学途径。在这样的基础上,区教育局带领学校实践“乐质疑、乐探究、乐反思”的班本化趣味研学例式(如图3)。
(三)玩转式亲情之旅:“炼”家庭化幸福研学体例
家庭可以看作是教育的最小单位,研学活动天然带有强烈的互动性、体验性。将家庭调动起来,打造社会、学校、家庭联动的研学场,共建共育,能让研学活动的展开更有趣、有效。玩转式亲情之旅以轻松的心情、有趣的活动、乐学的方式进行,通过亲子情绪调整型、活动仪式型、游学深造型等方式,努力打造“有乐趣、有互动、有亲情”的家庭化幸福研究体例。
三、情智发展:“四留”评价机制的反馈推进
评价是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研学课程的评价采用的是一种弹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教师和学校主要通過记录课程实施过程,留下过程性资料,再通过对过程的分析对研学课程做出评价。因此,区教育局提出了研学课程的“四留”评价体系。
所谓“四留”指的是:(1)留下“行走护照本”。护照本上记录着研学时间、研学地点、收获分享、景区照片、点评签字等。学生也可以用评语、打分等方式对研学活动中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2)留下“电子研学库”。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储存研学过程中拓展性课程的特色资料;通过建立移动资料库,保存研学的具体内容以及有特色的做法;通过建立特色研学库,将研学资料定期存放在家长群的共享文件中,供家长使用;通过建立具有学生个性特征的个性电子库,将其放在虚拟空间,帮学生保留一份珍贵的回忆。(3)留下“平台展示秀”,这是为学生留下成长印记而搭建的展示平台,如有层次感的舞台秀、呈动态感的作品秀、亮色彩感的内涵秀等,展示秀的电子资料也可以存入“电子研学库”。(4)留下“多维量化表”,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量化度量的方式,用打等级评测、雷达图自测、学分晋级测等方法,通过数据呈现学生参加研学前后的变化。
这“四留”既能给参与研学活动的学生留下成长印记,也能为后继研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四、情智升华:一种区域精神的灵魂铸就
研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从课堂走向了课外。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在具体可触的环境中感受家国情怀,明确责任担当,如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开展垃圾分类行动等。同时,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实践与同伴互助,其学习从书本走向实践,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升,如合作开展科学活动、进行互相评价等。
三年来,鄞州区的研学活动在探索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建共育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受到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欢迎。当然,研学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还有很多内涵可以挖掘,还有很多方式值得探索,期待有更多的地区、学校、教师关注研学活动,将研学活动做得更好。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315199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 31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