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体教融合

2021-07-16 06:28刘波
体育教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体教育人青少年

刘波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并于8月31日正式印发。《意见》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新的方向引领。应当认识到,推进体教融合、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并不是一个单项任务,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情况不仅关系到人民体质健康,保障着国家各项任务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体现,展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国家的综合实力。

针对该议题,体育学界已展开数次研讨,旨在将理论认识统一到体教融合政策文件精神上来。目前已达成一些初步共识:(1)体教融合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站位,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具有全新的价值引领,能够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协调稳步发展。(2)体教融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青少年健康发展。以往的研究,或者说在“体教结合”研究阶段,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而“体教融合”概念的提出,明确了发展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才是基础和重点。(3)进入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不平衡(重视竞技体育,忽视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不充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匮乏,广大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与体育强国建设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这为更好地推进体教融合精神的落实提供了实践土壤,也对如何高质量地贯彻体教融合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方式,其定位不仅在于教授运动技能,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养成现代社会公民最适宜的手段。毛泽东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对体育的育人作用作了高度概括:“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将体育视作教育中“各育之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发展理念,这是对学校体育最高水平的概括、最为深刻的阐释,必将影响体育教育的未来发展。这一发展理念需要通过“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模式予以落地实施。但我国学校体育长期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制约了“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模式的实施。比如,学校体育师资队伍配比低,一线体育教师工作量偏大。由于学段衔接、学生体质差异、体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等因素,与实现“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的教育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建设不足,鉴于安全、经费等多方考虑,一些学校在场地管理上“一刀切”,导致体育场地设施开放难。校内与校际体育赛事发展萎缩,系统性的体育赛事活动偏少,各级体育赛事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实现“常赛”的教育价值。对此,体教融合在学校体育层面的研究应重点解决“教会、勤练、常赛”如何实现的问题。

实现“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教育目标,需要体教融合。可以说,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提出,再次强调了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是新时代对体育教学更为整体和深入的认知,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为深化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当前,如何构建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体教融合”发展模式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就价值层面而言,“体”与“教”本就是教育的一体两面。在育人方面,体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体育为手段,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就是“体教融合”的应有之义。如何发挥新时代体育的独特价值,构建与新时代相契合的育人模式,探究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发展方向,仍需体育学界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体教育人青少年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体教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究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教改革举措之反思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中日青少年体质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