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资源配置与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态势不匹配,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都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改变资源配置,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调整生产、延迟退休,重视老年资源,实现老龄化红利。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资源配置;老年红利
1999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10%,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现如今,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78亿的峰值。资源配置是指一定的社会主体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将生产的各种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按一定的比例在社会生产各部门进行分配的一种经济行为。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在资源配置方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如何将人口老龄化转化为人口红利。
一、资源配置视角下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比较严重,主要是资源的配置不能适应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主要表现在生产的规模和产品与老年人口的需求不配套;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资金和社会保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一)生产的规模和产品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养老设施以及老年用品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具体表现在,当前我国养老产品及养老设施稀缺。物以稀为贵,养老服务、养老设施、养老用品价格昂贵。老年人收入较少,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购买养老产品和享受养老设施。很多企业没有前瞻性视野,不能掌握老年人的真正所需,导致生产的产品与老年人需求不配套。企业的生产倾向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我国需要大量的防疫物资,如口罩、防护服等等,富士康、比亚迪、五菱、广汽等生产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生产计划,开始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老龄化趋势下,我们需要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适应人口结构的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数量减少
人口的老龄化必然导致劳动力数量的减少,这将会影响到我国的生产。由于人们受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不孝的思想观念的影响,青年一代负担过重,2016年我国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愿意生二胎的夫妇却很少,原因是青年夫妇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青年夫妇的负担越来越重,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抚养孩子,不能全身心工作,会导致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尽管随着机械化的發展,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但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任何生产都离不开人,任何价值的创造主体必然是人。老年人口中有大量工作经验丰富、知识雄厚和技能熟练的人才,可以有效地弥补人力资源市场上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就显得尤为必要。[1]
(三)老年人口的养老资金不足
老年人的收入较少,养老金能够满足基本生活所需,但不能满足老年人方方面面的需要,如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较昂贵,且老年人易得慢性病,如不进行定期体检,因病致残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人口的老龄化必将需要大量的养老资金,按照目前的老龄化态势,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与老年人实际所需的差距较大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费用的增加,将导致国家财政、企业和公民个人的压力过大。各种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国家的各项事业都需要发展,养老保险得不到满足会影响到我国其他事业的发展。因此,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老龄人口需要的资金需要好的源头以及充足的供给。
二、资源配置视角下人口老龄化的应对方法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供养失衡的问题,要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调整生产,满足老年人的多样需求;通过延迟退休的方法,缓解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养老压力,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扩充养老资金的来源,不断创新养老保障。
(一)以人口结构需求为导向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
只有准确把握人们的所需,才能有效地生产。有效的生产就是生产的产品是人们真正需要的。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2]人口结构会造成需求结构的变迁,例如一个国家婴幼儿数量多会扩大对婴幼儿产品的需求,如:尿不湿、婴儿床、早教服务等等。自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很多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场所也应运而生,如老年代步车、老年鞋、老年活动中心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人口老龄化,但不能满足我国老年人群体的需求。因此,要发挥市场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准确把握老年人的需求,科学地进行资源配置。
(二)建立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将资源向老年人文化生活方面倾斜,以解决老年人退休后心理上的落差。如建设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通过老年活动中心举办活动,如棋类、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活动,将本社区的老年人组织起来,使他们可以在这里进行交流、学习,丰富他们退休后的生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建立,能够使老年人精神上不孤单,同时还能带动就业,社区活动中心需要工作人员,可以让老年人作为工作人员,因为只有他们能够站在老年群体的角度对老年活动中心进行管理。
(三)提高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养老需要大量的资金,单靠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金是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的,仅仅能够满足老年人生存的需要。姜向群(1995)指出要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老年人服务保障体系。[3]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容易引发疾病,特别是慢性病。因此需要对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多数老年人并不愿意自费去体检,这会有很大的风险。老年病的治疗期较长,昂贵的费用对老年人来说是负担,因此要将养老与医疗结合起来,各地方医院有义务对老年人进行定期体检。今年两会决定将慢性病纳入报销范围之内,是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的重要举措。要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收获感,就要使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就要不断创新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措施。
三、结语
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这就离不开资源的配置,说明既要看到市场的需要,更要加强宏观调控,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和自发性,使资源得到真正的合理的利用,使社会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
参考文献
[1]向春玲.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激发老龄化正面效应[N]. 学习时报,2021.4.7(006).
[2]袁俊.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N]. 经济日报,2019.2.19
[3]姜向群,商楠. 培育和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N]. 中国劳动保障报,2017.6.23(003).
作者简介:姓名:汤天晓,性别:女,出生年:1997-,籍贯到市:内蒙古通辽市,民族:蒙古族,职称:无,学历: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长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 吉林省 长春市 1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