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实践

2021-07-16 20:43刘小彬
锦绣·上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展览交互性应用实践

刘小彬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民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逐渐提升,相较而言,文化活动亦向互动向与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美术馆作为民众获取精神文化信息的重要路径,是文化活动的具体表现之一。美术馆通过以美术作品展览为媒介,向民众传播道德规范、人文精神以及思想内涵等信息,能够有效引导民众树立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以及民族观。在美术馆发展沉淀的背景下,美术馆内的美术作品逐渐多样,单一化的展品陈列难以满足美术馆艺术展示需求,各类展示技术不断涌现。本文将对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进行探析,以实现美术作品的优化呈现。

关键词:美术;展览;交互性;应用实践

美术作品展览活动作为美术作品展示呈现的媒介,展览活动的质量对民众的感官体验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对民众对美术作品传达价值的感受度亦具有重要影响。在数字化时代,民众接收信息的媒介逐渐多样,在此背景下,各种传播媒介被引入于美术作品展览之中,有效提升了美术馆的丰富性与视觉冲击性。但是,由于各种传播媒介运用质量偏低,使得部分美术馆出现繁乱的现象,不利于美术作品呈现效果的提升,由此,交互性被引入与美术作品展览之中,有效提升了各媒介之前的融合性与沟通性,提升了信息传播质量。对此,本文将从原则、理念以及实践出发,对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进行探析,以促进美术馆文化传播价值的高效实现。

一、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原则

(一)碎片化原则

“碎片化”原则主要是指多元价值分化、审美经验分列以及素质瓦解等多方面内容,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的“碎片化”主要是指应当以非线性落实与自由民主为导向,通过解构与充足不同元素的方式,激发展示效果的无限可能。“碎片化”原则侧重于强调事物的可融性,具体表现在环境、空间、美术作品以及光影等方面的融合,有效避免了大百科式呈现方式的影响,侧重于借助多项元素将展览活动幻化成叙事背景,美术作品则成为连贯性或非连贯性的艺术情节,通过差异性节奏与强度的形成,予以参观者不同的观展体验,进而达到借助美术作品展览丰富民众精神文化世界的目标。

(二)互动性

在现代美术作品展览过程中,侧重于从观众和艺术家两个角度出发对展览活动进行设计,侧重于通过充分调动民众全方位感知系统的方式,予以民众沉浸式、自由化以及流动式的观展体验,有效提升了展览的可参与性,相较于传统展览模式而言,摒弃了单方面信息传输的展览手段,侧重于通过构建多感知与多互动的展览环境,激发民众对观展活动的兴趣度。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的“互动性”侧重于强调民众对美术馆展览活动的参与度,将民众对展览的互动化为展览活动中的重要组成,将民众与展品化为有机整体,进而达到提升民众对美术作品感知度的目标。

(三)消费性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消费逐渐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构成,通过将文化形态转化为消费形态的方式,能够有效打破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间的界线,促进民众日常生活审美的提升。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的“消费性”,侧重于通过将民众消费观念融入于美术作品展览中的方式,将民众思想幻化为美术作品呈现,能够有效提升美术作品展览对民族正确观念树立的引导价值。

(四)虚拟性

虚拟性不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复刻展示,还为现代美术作品的展示提供了多样化展示设备与设计素材。有效弱化了美术馆的空间感与时间感受,能够予以民众多样化展览体验。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的“虚拟感”,侧重于强调科技与美术作品展览间的交互,借助数字化技术,扩展了美术作品展示的可能性,解构了传统实体空间展览的局限,兼顾了民众的精神、心理以及生活等潜在体验,推动了美术作品展览质量的提高[1]。

二、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理念

(一)读取理念

读取主要是指民众获取视觉信息的方式,在美术作品展览过程中,民众多采用视觉观看的方式获取信息,并形成感受。对此,在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时,应当立足于读取理念,以民众读取观看逻辑为依据,对美术作品展览活动进行设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淡化民众对艺术作品的边界,增强民众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一般而言,民众的读取逻辑具有开放性与隐形性的特征,对此,在优化美术作品展示时,应当以视觉设计为支撑,用以予以受众正向观展体验。

以广东美术馆为例,在落实美术作品展览活动前,相关工作人员会以观展者的视角,对整个美术作品展览活动进行浏览,立足于观展者的角度对展览活动进行感知,对展览活动的局限性进行把控与调整,为“民众”与“美术作品展览”的交互创造条件。

(二)传播理念

传播主要是指人与人借助意义符号达成信息反馈、接受、传递活动的过程,传播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的传递,展示作为以形态语意为媒介的信息传播、交流以及编码过程,展示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传播。在落实美术作品展览的过程中,应当以传播理念为导向,以美术馆为依托场所,借助多种技术手段与材料的方式,实现美术作品信息的高效传播,本质而言,其侧重通过融合技术与作品的方式,营造良好信息传播氛围,进而达到提升民众对美术作品接受度的目标。

以广东美术馆为例,在落实美术作品展览活动的过程中,会借助空间、色彩、灯光等设计方式进行表達,同时,还会借助视频、声音、视频以及装置等数字化媒介,营造主题信息场,将美术作品中的“意”借助“境”呈现而出,其集中反映的是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现代化技术”与“空间”、“美术作品”间的交互融合。

(三)体验理论

美术作品展览本质上是民众(人)与展品、环境(物)间的互动关系,美术作品展示的宗旨在于提升美术作品内涵传达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美术作品呈现方式逐渐多样,更强调美术作品展示的开放性与民主性,将民众作为美术作品展示的重点,以增强民众与美术作品沟通交流为目标。美术作品展览中的“体验理念”主要是指以观展者的行为方式与特点为依据,通过充分调动观展者感官感的方式,以逐步调动观展者好奇心为目标的展览方式,同时,通过构建良好观展环境与氛围,将美术作品多元化呈现给观展者,进而达到增强民众观展体验度的目标[2]。

以广东美术馆为例,在落实美术作品展览活动的过程中,会组织体验式的美术作品展览活动,侧重于通过将观展者带入到艺术情境中的方式,增强观展者对艺术的感知了解度,为观展者文化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其集中体现的是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中“人”与“环境”、“美术作品”间的融合交互。

三、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实践

(一)多元互动

多元互动主要是指借助多种形态与媒介将美术作品呈现而出,进而达到增强观展者参与感的目标。以广东美术馆为例,为增强观展者的观展体验,广东美术馆借助互联网技术,将展览主题与展览内容借助二维码呈现,观展者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即可获取美术展品背后的信息资料,并为作品进行评奖投票,侧重于通过增强观展者与作品交互性的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双向传播,增强观展者参与度的同时,还能为展览呈现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反馈数据[3]。

(二)体验互动

体验互动主要是指通过交互技术手段与美术作品的方式,予以观展者多样观展体验。以广东美术馆为例,侧重于借助flash交互技术、3D场景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设置虚拟导游,让观展者能够借助虚拟模型对展览环境全方位了解,同时,部分美术作品配有文字讲解、图片资料以及视频资料等,用以加深观展者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与理解,此外,还设置了虚拟讲解人员,对观展者的问题进行解答,予以观展者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三)空间营造

空间营造主要是指通过优化展品排列与故事脉络把控等方式,营造动态化观展空间,实现良好观展环境的构建。以广东美术馆为例,广东美术馆侧重于以美术作品创作者的意图为依据,以创作者思维走向为方向,构筑相应的交互空间,实现艺术环境的创造,在此过程中,会增设相应的可体验场景,将观展者深入参与到文化作品之中,实现动态化观展[4]。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术馆作为民众获取精神文化的重要路径,美术馆美术作品展览的质量对民众的观念成長具有重要影响。对此,美术馆应当将交互性充分运用于美术作品展览之中,侧重于通过优化观展者与“环境”、“技术”、“空间”等因素交互度的方式,为观展者提供多元化的观展体验,进而达到提升美术馆精神文化传输有效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志敏.美术作品展览中交互性的应用探索[J].明日风尚,2019(02):35.

[2]赵志强.美术馆展览的陈列设计技巧初探[J].中国文艺家,2018(10):132.

[3]刘兴正,熊凤.如何增强美术馆展览的吸引力[J].艺术品鉴,2018(24):274-275.

[4]孙丹,许心宏.发现观众之旅——美术馆展示设计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07):23-27.

(广东美术馆 广东 广州 510000)

猜你喜欢
展览交互性应用实践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览所见文明交流互鉴
博物馆书画展览设计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发展及城市运用探究
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多媒体技术项目制作实例剖析
“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展览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