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丽红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高质量发展,中小学校教师对教学效率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对课堂练习设计也有更高的要求。小学阶段数学课堂练习是提升学生数学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就现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大部分教师因对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发挥课堂练习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作用,反而加重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逆反心理。基于此,如何巧妙设计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是当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笔者结合五、六年级数学教学的实例,结合课堂练习设计的短板和不足,简要分析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现状分析;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学科是锻炼学生理性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蒙价值。五、六年级数学知识涉及面广,难度骤增,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又离不开课堂练习的支撑,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特别注重设计好课堂练习环节,不断帮助学生强化对新知识的记忆,让他们在题目练习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现阶段的数学课堂练习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才能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现状分析
第一,课堂练习题目难度缺少层次。传统数学课堂练习环节主要锻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程度,但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快速理解和掌握能力会有所不同。在课堂短时间内,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强的学生需要更高难度的题目作为练习,而吸收和消化能力薄弱的学生则需要基础性题目来巩固基础知识。有些数学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题目缺乏层次感,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层次化和有梯度的练习题,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个性化发展受阻。
第二,课堂练习缺乏师生有效互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练习设计是以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为最终目标的。课堂互动旨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的教学质量,但部分教师认为课堂练习单纯是只属于学生自身的任务,忽视了在课堂练习中师生双向互动和双向反馈。师生在课堂练习环节中实现双向互动,才能帮助教师发现学生解题的困难之处,而学生也能快速找到解决题目的突破口。诚然,有一部分教师单纯从个人的教学目标达成出发,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实际体验。
第三,课堂练习数量和形式不合理。部分数学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中,习惯偏重于“熟能生巧”的原则,认为题海战术必然能带来理想的效果。课堂练习的多且杂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抗拒情绪,势必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课堂练习形式的单一性导致课堂练习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缺乏操作练习和实践练习等形式,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兴趣逐渐降低。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第一,立足教材内容设计层次性的课堂练习。教师在布置练习题目时,应当立足教材内容,以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为依据,注重练习的针对性、实用性,科学设计课堂练习,才能进一步提升课堂练习的效率与质量。例如,在进行五年级数学上册《倍数与因数》的教学时,教师不妨结合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向他们布置三个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对于班级中的一些学困生而言,其练习题设计应当突出数学概念和特点为主,如24÷6=4和7×3=21中,让他们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针对一些中等生,教师则要适度加深难度,像果篮子里装有苹果不到20个,这个数既是5的倍数,又有因数是3,苹果的数量是多少?针对一些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则需要再加深问题的探究性,像某小学周一要举行升旗仪式,把全校学生按照12个人为一组,或10个人为一组,或16个人为一组都可以分完,那么这间小学至少有多少个学生?这样教师通过立足教材内容设计出递进式的练习题,就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进一步增强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第二,针对小学生兴趣灵活设计课堂练习。数学教师课堂练习设计实践中需要充分研究和把握五、六年级学生的兴趣点,从提升学生课堂练习的参与积极性入手,才能进一步增强课堂练习的有效性。例如,在讲授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和平移》的内容时,关于平移练习的题目主要是为了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时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练习题目时动手操作,将在格子图中的图形用课前准备好的橡皮擦代替,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感受图形在格子图中的平移变化,从而强化关于平移规律的理解。教师通过有目的设计动手操作的课堂练习活动,迎合了小学生好玩的心理特征,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有助于增进他们对平移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其对平移练习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提升。
第三,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生活化的课堂练习。实现生活化的课堂练习设计,能辅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题目,促使他们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基于此,数学教师要学会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原本晦涩且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从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理论的深刻认识。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确定位置》这一与学生生活高度关联的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学校的简易版平面图,将学生熟悉的校园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位体验感。数学教师可以任意指出两个建筑物,并让学生规范化说出两者的位置关系,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学生的方位意识,还能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感悟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强关联性,认识到数学知识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感悟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存在价值。
第四,设计开放性练习题目以发散学生思维。数学课堂练习肩负培育学生發散性思维的使命,教师要强化对学生思维活跃度的培育,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思维。有些数学题目只有唯一解,但获得唯一解的方式是多元的,重视开放性练习题目能够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不能拘泥于单一的书面练习形式,而应当重视课堂练习题目的多元化。口头练习、时间练习、成果展示练习能吸引学生在反复思考中获得最优的解题方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混合运算》的有关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多个分数,引导学生在其中随意选择数字和计算方式并通过混合运算获得提前设定的数字。在此类开放性题目设计中,学生之间通过竞赛pk的形式,能够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反映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潜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的提升。
第五,设计少而精的课堂练习题目。数学教师需要将有代表性和有特色性的题目带入到课堂,结合过往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到题目当中,才能提升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有关内容教学时,有些学生总是把内项和外项混合,此时,数学教师可以在设计比例练习题目时,需要向学生强调注意内项和外项的分布,合理避开易错点。少而精的练习题也需要数学教师设计难度不同的题目,因人而异设计课堂练习活动,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接触最适合当前水平的题目,以提升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总之,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在知识点讲解后应用知识点的重要方式。课堂练习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能推动学生合理的数学体系的构建。因此,数学教师要牢记树立新课改理念,全面审视当前课堂练习的现状,基于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不断改进和优化课堂练习的措施,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获得良好的课堂练习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广勋.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10):91-92.
[2]孙瑜.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发现(教育版),2018(9):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