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革
黑龙江农垦神经精神病防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前言:抑郁症的发病率已逐渐年轻化,且致死率极高,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常见情感障碍,会影响人体正常思考能力以及是非判断能力,常有患者存在自杀意向和行为,是一种具有高自杀率的精神性疾病[1]。抑郁症的治疗目前为止暂无根治术,通常依靠药物进行改善,但疗效尚不理想[2]。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实施,主要通过电流波对患者大脑产生刺激,引起短暂性意识丧失,进而提升治疗效果[3]。但在电休克期间,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对疾病预后带来影响。对此,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其中,观察对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治疗期间的疾病改善状况,现将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抑郁症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均为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收诊,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50)行电休克治疗+常规护理干预,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1/29,年龄介于20~45岁,均值为(32.05±2.39)岁;(观察组,n=50)行电休克治疗+临床护理干预,该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9/31,年龄介于25~49岁,均值为(37.26±2.22)岁,二者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电休克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含提高患者认知,与其有效沟通,提供心理帮助等。观察组在电休克治疗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干预:(1)病情评估,患者入院后需针对其个人特征进行评估,结合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2)心理干预,患者对电休克的治疗方式认知较浅,容易产生恐惧,并且对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了解较少,需提前与患者沟通,告知其电休克治疗的意义及方式,以及预后效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缓解患者内心的不安;(3)电休克治疗前,需完善相关检查,嘱患者禁水禁食,避免造成窒息死亡;(4)治疗期间,需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将其身上的金属物品取出,并给予麻醉药等,在电休克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生命体征;(5)治疗后,做好相关防护,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1)抑郁症改善情况:由科室医生对患者实施入院时和出院时的抑郁量表评估,采用Hami1ton抑郁量表进行测评,HAMD-24评分方式,包含内容为:忧郁情节、自杀、有罪感、睡眠不深、入睡困难等。共分为四个等级:①治愈:HAMD评分<8分;②显效:HAMD评分8-20分;③有效:HAMD评分21-35分;④无效:HAMD评分>35分。
(2)不良反应:统计治疗后两组患者出现失眠、嗜睡、食欲降低、头痛几率。
1.4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评分差值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抑郁症改善效果 观察组患者抑郁症改善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见表1.
表1 抑郁症改善效果分]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失眠、嗜睡、食欲降低、头痛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n(%)]
据相关文件报道,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以高达3亿以上,其中我国抑郁症患者就占有5%,也就意味着我国有众多的抑郁症患者正处于自杀边缘徘徊。随着抑郁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减弱,不仅给家庭带来较大的困扰,对社会也存在负担。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了常规药物干预以外,还将电休克治疗用于其疾病改善中。通过电流波的刺激,使患者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已达到治疗目的[4]。但在电休克治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失眠、嗜睡、食欲降低、头痛等不良反应,对电休克治疗效果带来阻碍。为此,需将临床护理干预应用其中,在患者电休克治疗期间展开全面性护理,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就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后,抑郁症改善较为明显,且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表明临床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电休克治疗患者带来的安全保障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