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2021-07-16 07:03张艳霞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6期
关键词:病情饮食冠心病

张艳霞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蔡甸街卫生院,湖北 武汉 430100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所致的心脏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尽早采取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才能有效降低其死亡率。尽管药物治疗在改善冠心病患者病情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病情得到一定控制后,若患者不能遵医嘱长期规范服药、饮食和锻炼等,也易导致其病情反复发作,基于此,还需要临床对患者施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用药、饮食等健康行为执行度评分,才能改善其预后[1]。本文主要分析了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1)存在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存在严重意识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0:20,患者年龄分布:25-58岁,平均年龄(40.75±1.43)岁,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32:18,患者年龄分布:26-57岁,平均年龄(40.78±1.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口头对患者宣讲规范服药的重要性,并密切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研究组采用行为护理干预,(1)用药行为干预,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给其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遵医嘱规范服药的重要性,并叮嘱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2)日常生活习惯行为干预,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经常熬夜、不规律作息等不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可对其病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以促进患者能形成健康的日常生活习惯。(3)饮食行为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健康的饮食习惯才能有效促进其病情康复,并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食谱,如多摄入优质蛋白类食物,降低胆固醇和油腻食物的摄入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合理用药、饮食、日常生活习惯等健康行为执行评分(各项健康行为评分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健康行为执行度越高)及并发症发生率。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合理用药、饮食、运动等健康行为执行评分对比 研究组患者合理用药、饮食、运动等健康行为执行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合理用药、饮食、运动等健康行为执行评分对比分)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行为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行为护理组患者合理用药、饮食、日常生活习惯等健康行为执行评分(91.63±1.76)分、(90.78±1.75)分、(90.45±2.06)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0.78±1.54)分、(81.22±1.68)分(81.22±1.54)分,行为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4.00%),这与豆瑾[2]研究报告中得出的行为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12.0%)结论基本一致,说明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行为护理,不仅能提高患者健康行为执行度,还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在冠心病护理中应用行为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的作用机理为:在常规护理方案中,护理人员多遵医嘱给患者提供常规用药护理,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未考虑行为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护理效果并不理想。行为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考虑到用药、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等多方面行为因素对患者病情的影响,从而能指导护理人员对患者施行针对性的行为指导干预,如指导患者养成规范服药的行为,养成规律的作息与合理的健康行为,通过这些健康行为,不仅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同时还能消除不良因素对其病情的刺激,从而避免其病情发作[3]。

综上所述,行为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病情饮食冠心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春节饮食有“三要”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何为清淡饮食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