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语言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16 02:35:02刘平姝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运动性康复差异

刘平姝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而运动性失语是其常见后遗症,是指脑卒中发病后患者出现的先天意识、神智正常,发音和构音器官无障碍,但是大脑语言功能区域的病变导致舌窍失灵,最终导致的语言功能障碍[1,2]。语言康复锻炼对于促进语言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本院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开展系统性的语言康复护理,促进了患者语言功能改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2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138 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 例。对照组男39 例,女30 例;年龄43~76 岁,平均年龄(62.5±6.7)岁;脑卒中分类:脑出血28 例,脑梗死41 例;失语严重程度:轻度24 例,中度28 例,重度17 例。观察组男36 例,女33 例;年龄45~77 岁,平均年龄(62.8±6.9)岁;脑卒中分类:脑出血30 例,脑梗死39 例;失语严重程度:轻度22 例,中度29 例,重度1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脑卒中并伴有运动性失语;②首发脑卒中,病程2 周~6 个月,生命体征稳定,神智、意识清醒;③年龄40~79 岁,性别不限;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在脑卒中发病前就伴有语言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精神病史者;③由发音器官损伤引起的失语者;④配合度差、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本院神经内科接受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系统性语言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多因突发性失语而产生悲观、焦躁、恐惧等负性情绪,很多患者的心理更为脆弱,因此本院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在患者床旁耐心讲解失语发生的机制、康复方法,并请康复良好的患者到病房现身说法,讲述自己语言康复锻炼的经验,增强患者的康复自信心。

1.2.2 系统性语言功能训练 ①发音器官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在床旁示范指导患者进行张口、龇牙、缩唇、伸舌、鼓腮、舌头上下左右方向运动、抿嘴等[3]。②发音训练:通过示范指导、模仿的方式进行发音训练,先进行韵母的练习,然后过渡到喉音、唇音、舌齿音等声母的训练中。③词句训练:在巩固发音训练约1 周后依次进行单字、词组、短句、长句的训练,首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词开始练习,如上、下、左、右、爸爸、妈妈、孩子、苹果、橘子、吃饭、洗脸、穿衣等,让患者反复练习。结合患者的练习情况,使用幼儿园孩子使用的有声挂图,将其挂在患者床头,指导患者跟着挂图上的声音进行词句练习。④阅读训练: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患者喜爱的文章、故事、诗歌等,放大字体,让患者阅读。⑤会话训练:选择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场景,在场景下设计十几个语音伴文字的问题,以“谁”、“什么”、“哪里”、“什么时间”、“为什么”的提问结构设计问题,录制成视频,指导患者在手机上对着视频进行会话训练。⑥动作训练: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动作反复刺激患者的记忆,要求患者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出来,反复刺激促进语言功能改善,如: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进餐、穿衣服、散步等,提示患者一边做一边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于护理前及护理3 个月后使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测,分为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抄写、描写、听写、计算等9 个项目,采用1~6 分计分法,1~4 分为误答,5~6 分为正答,对比正答率[4]。②护理3 个月后以匿名形式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让患者在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中选择一项能代表自己感受的。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比较 观察组护理3 个月后描写正答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抄写、听写、计算正答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3 个月后描写和听写正答率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抄写、计算正答率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抄写、描写、听写、计算正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3 个月后描写正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抄写、听写、计算正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的语言功能[正答率,%]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35 例,一般满意32 例,不满意2 例,护理满意率为97.10%;对照组非常满意26 例,一般满意35 例,不满意8 例,护理满意率为88.41%;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1,P=0.049<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现代康复医学指出,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脑部神经元虽然无法恢复,但是四周神经组织则能经轴突侧支再生,使得失去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权。早期对患者开展康复锻炼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再生、重组,对于改善语言功能起到重要作用[5]。研究表明,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发生是由于脑组织的语言相关神经损伤、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引起的,在临床治疗中需及早开展语言功能锻炼,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改善[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3 个月后描写正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理解、复述、说、出声读、阅读、抄写、听写、计算正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系统性语言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其可能机制是:系统性康复训练通过对脑部神经通路的反复刺激加速血液循环,调动大脑皮层的潜力,促进达到损伤的语言区功能得以修复,从而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改善[7]。而且在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加强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双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误解、矛盾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而和谐的护患关系又有利于各项护理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语言康复训练的效果,促患者语言功能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注重对患者的心理康复护理,在进行语言功能训练前观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对语言康复训练形成正确的认识,调动患者的训练情绪和积极性,促进语言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提高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系统性语言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应用效果肯定,可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运动性康复差异
相似与差异
音乐探索(2022年2期)2022-05-30 21:01:37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44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冰雪运动(2016年6期)2016-05-17 03:37:09
冬季项目运动性损伤防治研究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0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