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玉红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对疾病诊断、治疗效果有效判断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检验患者血液标本,观察血液系统情况。人体血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主要成分包括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组成成分会通过造血器官生成,例如骨髓、脾脏等。当血常规检验指标出现异常,从临床角度可对其病症情况、类型进行初步评估,同时也便于向临床提供有利信息[1]。近些年,随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血常规检验方法不断改进,目前临床广泛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此机器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检测时间较短及具有较高精准度等优势,但截至目前,此技术检测结果也易受多方面干扰,对血液标本中的细胞形态学存在一定局限性[2,3]。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2 月~2019 年4 月本院39 例血常规检验患者,纳入标准:①可独立思考,沟通顺畅者;②于本院接受相关诊断、检查和治疗;③年龄>18 岁;④患者(家属)知晓研究内容且签订知情同意书。39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18;年龄28~67 岁,平均年龄(47.5±6.9)岁;学历类型:本科以上11 例、大专以上18 例、高中以上7 例、初中以上3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采集前叮嘱患者抽血前1 d 晚餐后禁食,时间为12~14 h,并停用影响血液检验的药物。在患者肘静脉抽取血液,抽血时止血带压迫时间不宜过长,1 min 即可,抽血时依据患者体质等差异选取不同采血方式。应用抗凝管收集血液标本,收集完毕轻轻摇晃试管8~10 次,避免血液发生凝固,完毕后及时将其送至检验室,并依据检验项目不同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检验。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设备打开后实施常规检查,无误后检测电源,启动设备。将检测结果自动生成报告并进行打印,操作注意事项:操作温度保持在18~22℃,可选取装有EDTA-K2的抗凝剂的采血管,不能应用枸橼酸钠等抗凝剂;定期检查仪器自动稀释情况,确保稀释的准确性,并在稀释后的20 min 内完成检验,并进行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首先取抗凝试管中1 滴血液标本,将其缓慢滴入载波片上端,并将其倾斜45°,使血红细胞可在载玻片中均匀涂抹,之后自然晾干;晾干后将瑞氏染色液滴入载玻片,并重复以上顺序,保证血红细胞血膜覆盖;完成后静置2~5 min 后应用磷酸盐缓冲液在其染色液覆盖其血红细胞上进行冲洗,并持续时间维持10~15 min;最后应用双蒸水冲洗载玻片,直到冲洗水无颜色为止,冲洗过程中注意力度把握,不宜过快、过慢,之后晾干,以便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应用双目光学显微镜观察统计标本中各类细胞的形态、大小、数量等,并分析检验报告。观察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等情况。观察红细胞形态、数量、大小、染色异常情况及是否存在聚集现象,如幼红细胞;观察白细胞,对细胞核是否存在偏移状态进行观察,如中毒改变,同时对是否发生中毒颗粒、寄生虫进行观察。两种检测方式均在8 h 内完成,以避免血液标本出现异常。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血液异常阳性检出率以及对各细胞异常情况(红细胞形态异常、原始细胞、杆状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粒细胞、幼稚粒细胞)的检验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种检测方法血液异常阳性检出率比较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血液异常阳性检出率35.90%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1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血液异常阳性检出率比较[n(%),n=39]
2.2 两种检测方法对各细胞异常情况的检验结果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对红细胞形态异常、原始细胞、杆状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粒细胞、幼稚粒细胞的检出率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对各细胞异常情况的检验结果比较[n(%),n=39]
临床血液检验中血常规检验属于最基本内容,主要是观察血液标本中各种细胞计数、分布情况,该项检验不仅能对患者当前身体状况进行诊断与了解,还可了解患者其他情况,如造血器官功能、血液系统疾病等[4]。此外,血常规检验中还包含白细胞形态,白细胞在临床中还被称为免疫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价值。在白细胞升高时则表示患者存在严重损伤或急性感染;白细胞下降时则表示患者免疫系统减弱[5],或受其他因素影响,由此可知,在临床中血常规检验有重要价值。
全自动血红细胞分析仪不仅能对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还可观察指标异常水平,此类检验方法数据精准度更高,在临床检验医学技术中显示了医学信息化时代的进步。除此之外,此类分析技术还可全面实现自动化,例如细胞参数的技术、外周血涂片、染色等,并将最终检查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可减轻医务人员工作的负担,同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高较高的信息[6]。截至目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存在一定局限性,即在对血细胞分群检验中只能对体积进行检测评估,无法观察细胞形态学,从而导致临床检验结果存在一定漏诊、误诊等风险[7]。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属于血常规检验的重要项目,通过对患者血液标本中细胞形态学的观察,可有效评估患者的病变情况[8]。当患者发生疾病时,其细胞数量虽无明显变化,但通过细胞形态学检验可明显反映病情发展情况[9]。但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需经过涂片制作、镜检,并通过手工目测途径进行观察,时间较长,同时一定程度加重检验人员的工作负担[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血液异常阳性检出率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可提高对血液异常的检出率,同时弥补各自劣势。
综上所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对于血常规检验患者具有实施价值,可有效弥补双方劣势,取长补短,血液异常检出率高,为临床提供更准确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