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建锋,王海铮,赵若男
(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迎来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然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人口红利消失,近些年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2014年以来我国大力提倡“创新创业”。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持续推动创业带动就业能力升级,不仅要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技创业,还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创新创业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任,是提高“双创”质量的中坚因素。因此,针对如何提升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的问题,笔者将采用文献研究、职能分析、行为事件访谈等方法,提取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特征要素并编制量表和问卷,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以期为后续的创新创业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等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教师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关键主体,近年来在“双创”背景下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①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提升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如冯弋江[1]关注了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师的胜任特征;廖倩[2]分析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对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的要求;耿广汉等[3]总结了10个影响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②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评价制度构建的研究。如陈强胜[4]通过分析胜任特征提升的评价障碍,认为应该从更新评价观念、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切实改进评价方式、合理运用评价结果4个方面出发建立评价制度。③关于高校教师胜任特征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机制研究。如许广永等[5]采用交互创新决定论,分析了教师胜任特征和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④关于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开发研究。如殷严严[6]对比分析了创业型人才培养与传统MBA教育的特点,运用专家协助的短期研究设计和未来工作研究方法,构建了安徽MBA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曾杰豪[7]对高校创业课程教师胜任特征进行了探索,获取了高校创业课程教师的9项胜任特征指标(服务意识、应变能力、发展他人、创新能力、信息寻求与处理、灵活性、理性思维、学习与研究能力和成就欲),并对其进行概念界定与定义分级;章金萍等[8]从“双创”对教师的新定位出发,通过对关于“胜任特征”和“创新创业”的文献研究,提炼了教师胜任特征的核心指标,并对各个胜任特征要素予以评价,最终形成了3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的胜任特征模型;孙睿[9]设计了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胜任特征的调查问卷,并对重庆市9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研,运用结构方程建构了一个由二阶、三维度、10个指标组成的胜任特征模型;彭蛟等[10]基于冰山理论,结合文献资料与专家意见,构建了个体特征、能力特征、情商特征与品质特征4个维度的创业导师胜任力模型。
纵观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模型构建过程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大多数研究采用了定性分析的方式,缺少数据的实证支持。虽然少量研究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但大多基于单一的方法进行胜任特征要素的提取,鲜有涉及多种方法的集成使用,从而导致胜任特征模型的开发过程不够科学和规范。第二,调研样本的范围较窄,胜任特征模型缺乏代表性。因于此,采用多种方法提取胜任特征要素并利用大样本进行检验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所急需的。
笔者从文献、大学职能、创新创业教师访谈3个方面收集和整理符合当下创新创业教师需要的胜任特征要素,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利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基于以往的文献进行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要素的初步提取;其次,利用理论推演的方法,从大学的4项基本职能出发,进一步总结和整理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特征要素;最后,利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通过与有经验的优秀创新创业教师的访谈,对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特征要素进行补充和归纳。
由于研究人员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研究对象所处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阶段也不同,以往研究在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的提取上存在差异。但是,对于同时在多篇文献中出现的同一胜任特征要素,可以认为它们具有较高的认可度和通用性。因此,这些相同的胜任特征要素可以初步被看作是基本的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要素。基于这一思路,笔者以“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创新创业教育”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文献数据库中进行了文献检索,依据被引用量和主题相关度整理出14篇文献作为提取要素的依据,提取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基于文献研究的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要素的初步提取结果
在提取以上文献中出现的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要素后,本研究进一步对文献中含义相近的要素进行了统一命名处理,如将坚守创新创业教育的“工匠精神”和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自身使命的“责任感”统一命名为 “工匠精神”;将“终身学习素养”和“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统一为“学习能力”;将“热衷教育事业”和“关爱学生和热心教育的职业忠诚”统一为“教师道德素养”等。在此基础上,对出现频率达到30%以上或非常接近30%的胜任特征要素进行进一步提取,最终获得10项胜任特征要素,分别为创新创业专业知识(57%)、创新创业意识(43%)、创新创业教学能力(50%)、科研创新能力(57%)、创业实践能力(71%)、工匠精神(36%)、学习能力(36%)、抗压能力(36%)、教师道德素养(36%)、专职兼职相结合(29%)。
对于创新创业教师应具备的胜任特征要素,仅在当前文献研究中总结提取还远远不够。随着国民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需要承担的社会职能也丰富起来,对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特征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此,笔者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4项大学职能出发,分析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应对这些挑战时应具备的胜任特征。
(1)就大学的人才培养职能来说,创新创业教育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创新创业素质为主要目的,需要创新创业教师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从自身出发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创新创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实践出发优化现行的教学体系,与社会各界人士合作共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人才培养的大学职能对创新创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教学评价能力、实践能力、队伍建设能力和理解互动能力5项胜任特征要素提出了要求。
(2)就大学的科学研究职能来说,开展创新创业研究的深远影响是利国利民的,对于创新创业教师而言,科学研究不仅要体现在学术研究的理论价值上,还要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实践工具,推动现实生产力发展。科学研究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如果没有热衷于科研事业的职业忠诚,良好的抗压能力与坚韧性,将很难在创新创业科学研究中有所建树。因此,科学研究的大学职能对创新创业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适应能力、职业忠诚、抗压能力与坚韧性4项胜任特征要素提出了要求。
(3)就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来说,我国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之一在于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创新创业教师需要具有使命感,秉持对社会积极发展服务的责任感投身于教育事业。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高校单独完成的事业,创新创业教师需要与社会各界人士进行积极的沟通互动,整合多方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因此,社会服务的大学职能对创新创业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交流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3项胜任特征要素提出了要求。
(4)就大学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来说,创新创业教师通过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的教学形式,能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模仿学习阶段,创新创业教师需全面审视其他国家的成功先例,辨识其不符合我国国情的要素,才能保证在国际教育交流中不会丢失自身文化的优势,也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动向具有中国特色。因此,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大学职能对创新创业教师的良好个人品质、感染力和判断力3项胜任特征要素提出了要求。
通过对大学职能的分析,共提取出15项满足大学不同职能需要的胜任特征要素。与文献研究中提取的胜任特征要素进行对比后发现,不同角度出发提取的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重复性,因此需要做出删减和整合,最终提取到15项胜任特征要素: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创新创业意识、教学评价能力、创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适应能力、职业工匠精神、学习能力、压力管理能力、社会责任感、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判断力。
为了进一步探索前期发现的15项胜任特征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适用性,并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采取行为事件访谈法,从创新创业教师的亲身经历中进一步提取胜任特征要素。
(1)选择来自东北大学、山东大学、福州大学、辽宁科技学院的6名创新创业教师进行访谈,这些教师的工作内容涵盖了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师资管理、创新创业竞赛及项目指导等。在进行采访时,要求受访者回忆2~3件印象最深的创新创业教学事例,事例可以是成功的也可以是坎坷的,在此基础上挖掘事情发生的详细经过,并询问受访者回顾当时事件引起可能的心得体会与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2)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并形成文稿。反复收听访谈录音,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类整理,提取出受访者在关键事件中展现出的行为特征。整理后发现,前期整理的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要素在访谈过程中均有所体现,并发现了两项新的胜任特征,分别为自省能力和选择判断能力。自省能力提取自一位创新创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访谈,主要针对学校的师资培训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师需要时,教师需要时常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反思,并努力来胜任教学工作。因此,以教师能够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并不断结合工作或背景需求提升自己的能力作为具备自省能力的标准。选择判断能力提取自一位创新创业竞赛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访谈,主要针对指导学生竞赛时,应该学会审时度势,平衡好付出和回报的关系。因此,以教师能够结合可利用资源与面对状况之间的关系,预测出可能的发展结果,并从中选择出较优方案进行教学指导的能力,作为具备选择判断能力的标准。
由于在行为事件访谈中得到的“选择判断能力”与大学职能分析中教师应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挑战时需要的“判断能力”含义比较类似,于是将两者合并为“选择判断能力”。因此,基于文献研究、职能分析和行为事件访谈,笔者最终获得了16项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特征要素。
2.4.1 问卷设计与预测试
针对16项胜任特征要素设计相应的测量题项,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的机制,询问填答者自身行为表现与题项描述的符合程度,其中1为很不符合,2为不符合,3为一般,4为符合,5为非常符合。同时,在问卷中设置个人信息部分,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教龄、地域等信息,用作数据分析时筛选有效问卷的参考信息。为了保证问卷的科学性,在初步问卷完成之后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①将问卷发放给接受过访谈的创新创业教师,综合考虑受访教师对题项描述和问卷总体设置的意见,修改一些题目的表述与顺序,增加问卷的可理解性及填答时的舒适性。②征求学术团队的建议,反复对题项的描述方式及题目的语句进行讨论、修改,使得每一个题项都能够准确描述所对应的胜任特征要素,保证问卷能够有效测量到每一个胜任特征要素。经过以上两个步骤的反复斟酌修改,形成了最终的调查问卷。
2.4.2 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主要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通过微信将问卷链接定向发放给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创业从业教师,在明确表示调查结果仅用于学术分析,不会对被调查者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累计发放问卷261份,得到有效问卷237份,有效率为91%。在回收的237份有效问卷中,样本的描述性分析如下:在性别方面,男性占52.32%,女性占47.68%;在年龄方面,20~29岁占8.86%,30~39岁占35.02%,40~49岁占41.35%,50岁及以上占14.77%;在学历方面,博士占40.93%,硕士占48.94%,学士占10.13%;在职称方面,教授占14.35%,副教授占37.13%,讲师占35.02%,其他占13.50%;在教龄方面,1~2年占20.68%,3~5年占39.66%,6~9年占20.67%;10年及以上占18.99%。
2.5.1 探索性因子分析
将237份有效问卷随机分成两部分,选取其中的118份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进行KMO和Bartlett球度检验,得到KMO值为0.927,Bartlett球度检验达到统计显著水平(p<0.001),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其次,利用方差极大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系数进行变换,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为主成分因子,提取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由表2可知,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两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F1和F2),且各胜任特征要素在因子F1和F2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2个因子共同解释了64.546%的变异量,满足探索性因子分析的经验要求。因子F1包含了自省能力、社会责任感、选择判断力、职业工匠精神、团结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9个胜任特征要素,主要描述高校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体现的通用胜任特征,同时也是发展自身能力,提高其他胜任特征的基础,根据王勇[21]对员工胜任特征分类的观点,具有以上属性的胜任特征属于元胜任特征维度,故将F1命名为“ 创新创业元胜任特征维”。因子F2中包含了创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创新创业专业知识、教学评价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学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7个胜任特征要素,主要描述创新创业教师在创新创业专业方向(包括教学、研究、竞赛、实践指导)中体现的创新创业专业能力,故将F2命名为“ 创新创业专业胜任特征维”。
2.5.2 验证性因子分析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剩余的119份有效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分别如图1和表3所示。由图1可知,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题项的标准化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由表3可知,各拟合指数基本在经验值范围内,其中拟合优度指数GFI和标准拟合指数NFI尽管小于经验值0.9,但也十分接近,可以认为所构建的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在结构上具有参考意义。
图1 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结构方程图
表3 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拟合指数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创新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创新创业教育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特征高低不仅决定了个人绩效,还关系着整个学校乃至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基于此,开发和构建我国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并用于师资培训和能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笔者采用文献分析、职能分析、行为事件分析等方法,提取了16项创新创业教师的胜任特征要素,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些胜任特征要素可以划分为“创新创业元胜任特征维”和“创新创业专业胜任特征维”两个维度。
该模型给我国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管理实践启示:一方面,各大高校在招聘和甄选创新创业教师时,可以以胜任特征模型为参考,关注候选人在创新创业元胜任特征和专业胜任特征两方面的能力。创新创业元胜任特征维强调了创新创业教师的基础能力,如交流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这些能力是承担基本创新创业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的保障;创新创业专业胜任特征维则强调了更高水平完成教学任务的潜力,如创业实践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等,这些能力是适应时代背景和创新创业发展趋势的前提。另一方面,各大高校在评价和培训创新创业教师时,可以将该胜任特征模型作为指导。高校应针对现有教师在胜任特征评价上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并加强后期的反馈和结果跟踪,在提高教师个人能力和绩效的基础上,提高创新创业教学质量。通过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阶段、依据不同目的使用创新创业教师胜任特征模型,能够有效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选拔、培训和管理体系,从而做到选拔有参考,评价有标准,提高有把握,质量有保证,最终达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