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妹
(闽江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闽语的“卜”,是口语中的常用词,也是未见于外方言的闽语特征词。“卜”通行于沿海闽语,广泛分布于福州、莆田、闽南、雷州、海南闽语等地。李如龙明确指出,沿海闽语的“卜”大多用作动词和副词,置于动词之前,一般不单说,表示的意义是“想要”或“将要”,大概相当于古汉语的“欲”和“将”[1]。陈曼君结合闽南话历史文献《荔镜记》追溯情态动词补语“卜”的产生、演变和消亡过程[2]174-193,又结合历史文献和现实方言研究闽南方言“卜”的助动词用法及其语义演变[3]。至此,关于闽南话“卜”的用法已研究得较为充分。
我们发现“卜”在同属于沿海闽语的莆仙话中的表义也很丰富,如有“想要”义、“将要”义、“可能”义、“接近”义,还可以表示假设与估算,可以充当顺承、目的、假设、将然等标记。但目前学界,除了零星的记叙外,未见有人对之做详细的研究。所以,论文拟在时人研究的基础上,先结合现实方言和莆仙戏古剧本细致描写莆仙话中“卜”的意义与用法,再对比其与闽南话和福州话的异同,最后勾勒沿海闽语“卜”的语义演化历程。本文语料除特别标明出处外,均为作者自拟。
1.表意愿,有“想要”义,多出现于自主动词之前。如:
(1)我有话卜对伊讲。(我有话要对他说)
(2)汝暝昏卜去厝伓然?(你晚上想回家吗?)
“卜”一般不用于单独回答问题,但有些乡镇(如东海镇)可独用“卜”(音变为po42,阴去),表意愿。如:
(3)汝逢早卜去上班无?卜。(你明天想去上班吗?去的)
2.有“应该”义,多出现于疑问代词之前。如:
(4)者下奇缺兮药,我卜底落去买。(这么奇缺的东西,我应该到哪里去买呢?)
(5)我丁卜安甚生?(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3.有“可能、可以、能够”义。如:
(6)者套房蜀年卜收三万租金。(这套房子一年能收到三万元租金)
(7)底侬卜惊汝?(谁可能怕你?)
4.插入连谓结构的动词与目的之间,兼当目的补语标记。如:
(8)大学卜毕业了,伊眏卜趁钱乞父母使。(大学快毕业了,他盼着要赚钱给父母花)
(9)汝走卜行底落?(你想跑去哪里?)
(10)许个呆子哭卜齐去行亲情。(那个孩子哭着要一起去走亲戚)
此时“卜”尚有明显的意愿义,可以前移而意义无别,如例(8、9)中的“卜”可以前移至“眏”“走”之前;有时由于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同,“卜”只能居于后项,如例(10)中“哭”是已经进行的动作,“行亲情”是待实现的意愿,所以“卜”就只能居于后项之前;有些连谓句中,“卜”居于前项或后项,表义有别,如:
(11)我卜买狗看门。(我要买狗看门)——我买狗卜看门。(我买狗是为了看门)
前句“卜”只表示施行某种动作行为的意愿,多聚焦于动作行为本身,所以目的性较弱;后句“卜”不仅锁定一定的行为,更锁定行为的结果,所以目的性较强。
5.居于两个前后相继的动作或状态之间,兼任顺承标记。此时尚有明显的意愿义。如:
(12)作业做了卜来了。(作业完成了就来)
(13)暝食饱了卜去厝了。(晚饭吃饱了要回家了)
1.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或即将进入的状态,有“将要”义,相当于北京话的“快(要)、将(要)”。谓语中心多为形容词或非自主动词。如:
(14)天卜光了。(天快亮了)
(15)看情况卜落雨了。(看情况要下雨了)
2.处于动补结构之中,充当将然补语标记,有“接近”义。其前可插入“都”、“笃”(就义)等副词。如:
(16)伊躺许厝哭卜死去。(他在家里快哭死了)
(17)水缸兮水担笃卜滇了。(水缸里的水即将挑满)
3.用于是非疑问句中,表示推测,有“莫非”义。如:
(18)伊即久讲兮侬,卜是汝?(他刚才讲的人,莫非是你?)
(19)汝就头讲兮,卜是者牵事体?(你刚才说的,莫非是这件事?)
4.用于反问句中,表示反诘语气,有“难道”义。如:
(20)我安生做卜有丹生?(我这样做难道有什么问题?)
(21)躺侬面头前讲者话卜解使的?(当着人家的面说这种话,难道可以吗?)
1.用于已然事件中,语用上带有认可义。如:
(22)汝腹肚卜疼我有甚物法度?(你肚子疼我有什么办法?)
(23)汝卜者用工,我实在是伓好意思。(你这么认真,我实在是不好意思)
2.与“亦”组成副词“亦卜”,相当于“也挺、也够”,表示积极评议。
(24)伊者个侬亦卜好。(这个人挺好的)
(25)婶娘囝乞生亦卜标致。(姑娘长得挺漂亮的)
“亦”有“也”义,“卜”有“想要”义,所以“亦卜”最初表示“也想”义。如“阿兄去,阿弟亦卜去。”(哥哥去,弟弟也想去)。“亦卜”可进一步虚化为程度副词,此时“亦卜”后接积极义形容词,不接消极义形容词,这点与共同语的“挺、够”不同。如不能说:
*(24)’伊者个侬亦卜歹。(这个人挺坏的)①
*(25)’婶娘囝乞生亦卜伓好看。(姑娘长得挺难看的)
表示假设,有“如果”义,有时与“那”(假设连词,本字疑为“若”)连用,也可以独用。如:
(26)临时那卜有事体,我解合汝讲。(临时若有事情,我会跟你说)
(27)汝那卜看见伊,勘伊批收到了未?(你如果看见他,问他信收到了没有?)
(29)许卜生,我亦伓肯。(如果这样,我也不肯)
连词用法是由于短语“那卜”(如果想要/如果将要)压缩为“卜”而产生的,所以“卜”的假设义是由于“那”的消蚀而附上的。这种语义消蚀应该有个过程,当下,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有些句子中的“卜”尚处于将要义与如果义之间,是两解的。如:
(30)逢早卜落雨,我笃伓命来。(明天将要/如果下雨,我就不来了)
莆仙戏旧称兴化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辉煌于当代。《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5](以下简称“丛书”)共 23 卷,其中剧本卷有17个卷本。剧本卷选择了具有史料依据、剧目价值和社会影响的剧目236个,包括在莆仙地区盛行的目连戏,以及与宋元南戏、明清传奇有关的剧目。所以,剧本卷保存了一大批莆仙戏经典传统剧目,是研究莆仙戏传统剧目和莆仙地域文化的重要文献。
莆仙戏古剧本都是用莆仙方言抄写的。丛书的编者本着“尊重历史原貌,坚持原典性”的原则,对剧本使用的莆仙方言只作校注,原则上不做更改,所以“丛书”最大程度地保持着旧时艺人舞台演出的“戏薄”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过录本的原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以莆仙方言写成的古剧本,是研究莆仙方言、地方人文的“活标本”。
“卜”在莆仙戏古剧本中的表义功能与当下基本相同。以下是戏文用例、释义及其在丛书中的页码。
1.“想要”义
(32)(生)呷,内兄汝卜叫瓦今盲去看瓜?[内兄:哥哥;汝:你;瓦:我;今盲:今晚。全译:哦,哥你想叫我今晚去看瓜吗?](丛书第一卷,213页)
2.“将要”义
(33)(生)今等汝哄故事,天伊伏都卜光。[哄:讲;伊:他,虚指;伏:还。全译:现在等你讲故事,估计天都快亮了(极言事情不可能发生)。](丛书第一卷,45页)
(34)(二白)……一身燕生痛,大抵是卜病,瓦去睏吓。[燕生:这样;瓦:我;睏:睡觉;吓:啊。全译:全身这么疼,大概是快要生病了,我去睡了。](丛书第一卷,425页)
3.将然补语标记
(35)(生白)姐吓,鱼买有,煮就卜熟了。[姐:娘、母亲;就:将要。全译:娘啊,鱼买到了,快煮熟了。](丛书第一卷,429页)
例(36)中的“将近”与“卜”义同,为叠床架屋的强调用法。
4.“应该”义
(37)(兰)奴刍,秀才有物都送乞伊。(生)学生也是刍,今卜如何?(奴:戏台上女子自称;送乞伊:送给他。全译:(兰)我没有东西,秀才你有东西就送给他。(生)学生我也是没有,现在该怎么办呢?](丛书第一卷,26页)
(38)(生唱)……贤弟,寨前三条大度,卜从治一度可行吓?[大度:大路;治:即“底”,哪。全译:贤弟,寨前有三条大路,我们要从哪一条路走呢?](第一卷,30页)
5.目的补语标记
(39)(安白)等等,鸡且乜抬,粿且乜佐。伕马随后打轿卜扛汝。[且乜:请慢点儿;抬:杀;佐:做;汝:你。全译:等一下,鸡请慢点儿杀,年糕请慢儿做。轿夫随后要抬轿来抬你。](丛书第一卷,91页)
(40)(生白)……我就立志攻书,望卜以求上进,定卜报此恩义吓。[望:希望。全译:我立志读书,希望能求得上进,一定要报答这种恩义。](丛书第一卷,492页)
6.顺承标记
(41)(英白)伕马随后卜来?公吓,汝官待汝都好吗?[官:官人,这里指桂英称自己的丈夫。全译:伕马随后就要来?公啊,官人待你好吗?](丛书第一卷,91页)
(42)[宫花](先唱)走遍天涯,啐开就卜猴白,土粉比佐药丸,骗人一二祖叫今。[啐开:张嘴;猴白:撒谎;土涂:灰尘;一二祖:一二家;叫今:叫惊。全译:走遍天涯,张嘴就撒谎,把灰尘说成药丸,骗得叫人害怕。](丛书第一卷,271页)
7.“可能”义
(43)(娘)娘吓真正别人,状元红食了,卜乞汝伓别人。(别:认识;食:喝;伓:不。全译:姑娘你真是聪明啊,状元红喝了,会让你连人都认不出来的(极言酒好)。](丛书第一卷,33页)
8.“莫非”义
(45)(旦)公汝卜是张千公吗?(千)哑哑,道姑,汝佐乜会伯我名字?[汝:你;做乜:干什么、为什么;伯:认识,也写作“别”。全译:(旦)公你莫非是张千?(千)啊,道姑,你怎么会认识我的名字?](丛书第一卷,150页)
(46)(生唱)见伊应,身欢喜,卜是细妹伊?[伊:他;欢喜:高兴;细妹:小妹。全译:听见她答话,我很高兴,莫非是小妹她?](丛书第一卷,13页)
9.“难道”义
主要用于“卜止”一词中。如:
(47)(夫)哄乞话,菩萨卜止项盘都食吓?[讲乞话:讲奇怪的话;卜止:难道;项:同“含”,连同。全译:说来奇怪,菩萨难道连盘子都吃了?](丛书第一卷,206页)
10.“如果”义
(48)(福)是夫妻,一仝杀死。卜是兄妹,将汉子杀死,妇人留在寨上佐阿寨夫人。[一仝:一同;佐:做;阿寨:押寨。全译:(如果)是夫妻,一起杀死。如果是兄妹,将男的杀死,女的留在寨上做压寨夫人。](丛书第一卷,27页)
(49)(妈)吙!瓦卜是猪母,许汝伏是猪哥。[猪母:母猪;猪哥:种猪。全译:哎,我如果是母猪,那你还是种猪?](丛书第一卷,138页)
11.评议义
出现于“也卜”(即“亦卜”)一词。如:
(50)(将白)……瓦看只一个也卜斯文,柳罗,草索提一条共伊圭去见大王。[瓦:我;只:这;圭:通“羁”,绑。全译:我看这一位也挺斯文,柳罗,草绳拿一条把他绑了去见大王。](丛书第一卷,408页)
(51)(李)阿嫂体乞汝张也卜像。[体:形体;汝:你;张:摆架子。全译:嫂子你架子也摆得挺像样的。](丛书第一卷,227页)
莆仙方言处于闽南话与闽东话之间,学界素来认为莆仙话是由于受邻近的闽东福州话的影响而从闽南泉州话中分化而来的,所以往往从莆仙话与闽南话和闽东话的对应关系探求莆仙话的过渡型特征。所以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早期闽南泉州话古剧本《荔镜记》(嘉靖本,1566)的用法,再比较沿海闽语的共时和历时差异,最后勾勒“卜”可能的语义演化路径。
陈曼君结合闽南泉州话早期剧本《荔镜记》细致探讨了闽南方言情态动词补语“卜”的产生、演变和消亡[2]。这对本文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发现,四百多年前闽南泉州话“卜”比当前的闽南话与莆仙话(甚至福州话),表义更丰富。以下用例若非特别注明,均选自台湾学者吴守理校注的《明嘉靖刊荔镜记戏文校理》[6](以下简称《荔镜记》),并随文释义。
1.“想要”义
(52)益春,你是病仔,卜食苦桃共涩李。[益春,你是害喜吗?想吃苦涩的桃子和李子。](《荔镜记》53页)
2.“将要”义
(53)哑妈未醒,天卜光了,返来去。[奶奶未醒,天快亮了,要回去了。](《荔镜记》138页)
3.将然补语标记
(54)只礼聘收卜落当。[这聘礼快收拾妥当了。](《荔镜记》58页)
4.“应该”义
(55)自古嫁娶着媒人,男婚女嫁卜一同。[自古嫁娶都要有媒人,男婚女嫁应该是一样的。](《荔镜记》49页)
5.期望补语。用于祈使句中,表示期望获得或实现某一特定目的。
(56)我今劝你莫骂卜平宜。[我现在劝你不要以骂来讨便宜。](《荔镜记》56页)
6.期望补语标记。用于祈使句中,直接与说话人发生语义联系,期望施事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务必出现某种结果。
(57)想伊未是磨镜客,工钱共伊断卜定。[想来他未必是磨镜人,工钱要跟他约定好。](《荔镜记》77页)
7.目的标记。“卜”居于动作与目的之间,凸显动作之目的。
(58)只水,捧卜乞阮哑娘洗面。[这水,是要端给我家阿娘洗脸的。](《荔镜记》89页)
8.顺承补语标记
(59)益春收拾卜来了。[益春收拾了就来。][2]184
9.“可能”义
(60)过去事志,谁人卜记?[过去的事情,谁能记得住啊?](《荔镜记》123页)
10.“莫非”义
(61)忽然听見小七叫声,卜是我君有书信返,连忙赶去看。[忽然听见小七叫声,莫非是我夫君有书信寄回来,赶紧去看一下。](《荔镜记》190页)
11.“如果”义
(62)我是泉州磨镜客,娘仔那卜磨镜请出來。[我是泉州磨镜客,娘仔如果要磨镜请出來。](《荔镜记》75页)
对比四百年前的《荔镜记》和当下闽南泉州话,我们发现,第5、6的用法已不见于当前闽南泉州话。即,“卜”可居于祈使句中表示期望,于补语位置补充说明动作的目的,这两种用法在当下闽南话中已近乎消失。
下面以《荔镜记》为起点,对比莆仙话、闽南话和福州话的异同,并简要勾勒“卜”在沿海闽语的语义演变过程。
由表1可以归纳出“卜”在沿海闽语的异同:
表1 沿海闽语情态词“卜”的语义比较
1.“卜”的“想要”义(基本义),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将要”义,在沿海闽语普遍存在。
2.就“卜”的表义范围而言,大致可以说“闽南话(《荔镜记》)>闽南话(当下)、莆仙话(古剧本、当下)>闽东话(当下)”,即闽南话最广,闽东话最窄。
3.闽南语早期的期望补语及期望补语标记用法,在当前闽南话消失了,似亦未在其他闽语中流传下来。
4.为了强化语义而形成的“也卜”(或“亦卜”),在早期闽南话中表示期望,在当下闽南泉州话已基本不用。“亦卜”(即“也卜”)在莆仙话中表积极评议(例24、25、50、51)。
(63)好仔壻,打扮也卜风流。[好女婿,也要打扮得风流倜傥一些。](《荔镜记》140页)
5.福州话“卜”有“超出预期程度”之意,还带有一定的反问色彩。如例(6)(7)用福州话对译,义同“这套房子一年居然要收三万元租金”“有人会怕他吗?”,表达了说话者对这种不可思议事情的惊讶,并带有一定的反问语气。
6.福州话“卜”无“如果义”。表假设须用“那卜”或“那”,“那”为假设义连词,此时的“卜”只表示“想要”义或“将要”义,其后只能带自主动词。若是非自主动词(如例27-28中的“看见,记得”等)前表假设,只能用“那”。
沿海闽语“卜”的共时差异,很可能体现了语义的历史演化。我们可以据此简要勾勒出沿海闽语“卜”可能的语义演变链条,见图1。
具体而言,沿海闽语“卜”以“想要”义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式延伸,大概有如下四条语义发展链条:
1.“想要”义→“将要”义→将然补语标记
“想要”义的基本义是表示做某事的强烈意愿,但其毕竟只是一种未实现的意愿,本身隐含着“将来”义,当“卜”欲施行的不是自主性动作,而是带有非自主性的动作行为或状态时,此时,说话者想凸显的不是意愿而是时态时,“卜”便由“想要”义发展出“将要”义。当这种“将要”义频繁地出现于中补结构之间,提示动词行为之后即将出现的状态,“卜”就由非功能词虚化为功能词,成为将然补语标记。
2.“想要”义→(“应该”义)②→“可能”义→“莫非”义→“难道”义
“想要”义一般是对主语意愿的客观描述,不涉及说话者的主观视角。当这句子所指是说话人本身时,便可能表达说话人对主语能力或状况的一种可能推测。这就是“应该”义、“可能”义和程度更深“莫非”义和“难道”义了。
3.“想要”义→(期望补语→期望补语标记)→目标补语标记→顺承补语标记
当“卜”居于表示动作与目的关系的连谓结构中,“卜”由表意愿的状语重新分析为句子的目的补语标记。目的只是一种有望将来实现的行为或结果,动作行为在先,结果在后,所以当“卜”联接的后项无明显目的性,其隐含着的顺序义就会凸显,“卜”就再次弱化为顺序补语标记了。
4.“想要”义→(“将要”义)→“如果”义
“卜”的“如果”义是假设连词的“那”与表“想要”义或“将要”义的“卜”组成短语“那卜”后,因“那”的消蚀而被附上的。
此外,“卜”的评议义应试是由认可义发展而来的,认可义应该是由“想要”义历经若干中间阶段虚化而来的,具体过程待查。
以上详细描写了莆仙话情态词“卜”的表义功能,并简要对比其与早期闽南话和当下闽南话和福州话之异同,从共时和历史差异,简要勾勒“卜”在沿海闽语的语义发展历程,得到如下结论:
1.莆仙话与当下闽南泉州话中的“卜”表义丰富,用法相似,均有“想要”义、“将要”义、“可能”义、“接近”义,还可以表示假设与估算,可以充当顺承、目的、假设、将然标记等,有十多种用法。
2.沿海闽语之内,语义发展并不平衡:早期闽南泉州话的期望补语、期望补语标记用法在当下莆仙话和闽南泉州话中几近消失。闽东福州话“卜”的表义功能更少,习见于当下闽南话和莆仙话的“可能”义、“如果”义、“莫非”义等尚未见于闽东福州话。大致而言,从闽南到闽东,“卜”表义的丰富性逐渐递减。
3.“卜”以“想要”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式延伸出至少四条不同的语义演化路径:(1)“想要”义→“将要”义→将然补语标记;(2)“想要”义→(“应该”义)→“可能”义→“莫非”义→“难道”义;(3)“想要”义→(期望补语→期望补语标记)→目标标记→顺承补语标记;(4)“想要”义→(“将要”义)→“如果”义。
本文仅结合闽南话与莆仙话古剧本中的用法,就闽南泉州话、莆仙话和闽东福州话三个方言点中“卜”的用法异同做些比较,并努力做到共时与历时相参照。相信若采点更细密一些,历时的材料更丰富一些,“卜”的语义演化路径将更清晰一些。
注释:
①符号“*”表示本句为错误用例。
②符号( )表示该阶段可有可无,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