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惠茹 张晓波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5)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推进,健康中国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到: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传统运动项目[1]。到2030年,我国将建立起以“太极拳健康工程”为核心的太极拳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太极拳进学校、进社区等目标。太极拳不仅本身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作为中国民俗传统体育文化代表项目之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在大环境大趋势下,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为传承和发扬传统体育项目,很多高等院校都将太极拳规划到体育教学中[2]。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高校普及推广是重要途径。
该文对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普通大学生进行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其参加体育文化节太极拳比赛或运动会相关情况,并对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提出看法及建议。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科门类丰富,学校每年开展多项大型体育文化节、运动会等活动,并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各大赛事等。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太极拳,在四川农业大学有着重要的推广价值,新环境形势下,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意义重大而深远。
太极拳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文化符号之一,2006年5月被中国政府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以中国传统古代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用灵力彰显拳劲,以拳理习己身,用如水行舟融通后运,内求于心稳固精神,用呼吸吐纳排浊。练习太极拳可以调和人体之阴阳,疏通人体之经络,培养人体之正气,延缓衰老、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功能,最重要的是还能起到养生保健的功效,如恢复身体、精神健康,促进新陈代谢等养生作用[3]。作为流行较为广泛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人近年来开始喜欢和接触太极拳。
201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太极拳申遗工作进一步弘扬太极文化的建议》,太极拳作为武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承也出现了新形势。基于此,各高校重视对太极拳的传承与保护,除了在高校开设的武术项目中,高考体考项目和各类国际赛事都开设太极拳项目,使太极拳得到广泛传播,从而促进了太极拳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
在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指导下,四川农业大学积极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认真探索教学改革,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首先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出“大基础教育,宽口径培养,按需要选课,主辅修结合,强能力训练,重素质培养”的30字总体改革思路以此作为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必修部分)编制的指导思想。
公共体育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教学年限为1年半,每学期16学时,其中,体育理论16学时(占33%);技术技能18学时(占38%);身体素质10学时(占21%);考试、测试4学时(占8%)。为增强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应注意课内外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实际效果。体育教材为《新编大学体育教程》(2016年6月版)。该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体育教学过程和身体锻炼过程,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意识,提高运动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体魄强健、身心完善和全面发展的人。
公共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4],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四川农业大学《新编大学体育教程》(16学时)要求第二学期实践课中,学生在第1~10学时必须掌握太极拳陈氏24式简易太极拳的1~10式(见表1),之后参加考试。
表1 新编大学体育教程男女生实践课第1~16学时情况表
四川农业大学太极拳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为简化太极拳,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陈式太极拳一段1~3式;第二阶段,复习陈式太极拳一段1-3式,学习4~8式;第三阶段,复习陈式太极拳一段4~8式,学习9~10式;第四阶段,复习改进太极拳1~10式,课堂技评考试。从表1可以看出,太极拳的教学学时在实践课学时所占比例很重,同时根据教学大纲,课程后2学时为游泳课程,不能上游泳的学生自学后14式,技评简易陈氏24式太极。
教学评价就是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方法要体现多样性,评价内容体现全面性[5]。为了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评价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长期性,必须正确面对“为什么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4个教育评价观。课程评价参与主体是教师、学生和学校,如果只有教师评价学生,那么量化标准就有一定的单一性,因此,对学生全面了解和认知的完整培养,还需要师生双向性互动。
通过对太极拳教师进行访谈、大学公共体育课考核标准、四川农业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考试办法与评分标准,以及《新编大学体育教程》“24式太极拳”教学大纲中的考试标准,了解到太极拳考核成绩分布有5个等级。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必修课考试学生“24式太极拳”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必修课太极拳考试评分标准
考试要求:(1)两人一组背对背或一人一组进行考试;(2)每位学生考一次,一次后不及格(或无成绩)者,可补考一次,补考成绩在及格以上只能按及格计。
在目前的教学课堂中,太极拳课程考核都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期末考察,重点在于成绩和分数的考评,很少反馈信息,大部分学生只是临近期末突击太极拳的套路动作,目的就是期末考试合格或者取得好的成绩。在课堂课下练习和真正对太极拳感兴趣的学生很少,大多数只是单靠着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来模仿练习,课下真正能花时间进行练习巩固的学生更少,这只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个受制的客体[6],没有主体意识,长时间这样学习,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对太极拳课程的兴趣[7]。
四川农业大学运动会4年举行1次,第一个项目比赛是各个院太极拳交流赛,雅安校区各学院以院为单位组队,每院限报1个团队,10个学院共10支队伍,参赛运动员30~40人,男女不限。每支代表队可派教练员1名,领队1名。此前,由体育学院专业教师组织带领专项学生分组对每个学院进行太极拳培训,由1名专业教师和2名专项学生为一组,每天下午固定时间于学校操场等处(具体由天气变化机动选择)进行集中培训。比赛为集体项目赛,统一比赛服装,自配音乐,音乐中不得出现说唱(歌词)等内容。完成套路时间为4~6min,演练至4min30s,由裁判长鸣哨提示,24式简化太极拳在规定时间内必须整套演练。比赛的满分为10分,分为3档9级,其中:8.50~10.00分为优秀;7.00~8.49分为良好;5.00~6.99分为尚可。成绩按比例,设一等奖30%、二等奖30%、三等奖40%。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审视四川农业大学“太极拳比赛”运动会,可以发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均踊跃参加比赛;校园文化氛围高涨,营造出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8],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项目推广出去,如:举办大学运动会、专业技能大赛、省太极拳比赛、国家级比赛等关于太极拳的赛事和活动,不仅能促进各高校“非遗”校园文化的形成,更能展示出学校整体的精神氛围和文化价值。
虽然太极拳已经在四川农业大学普及较为广泛,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对太极拳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大学生大都喜欢激情活力的体育项目,不喜欢静态枯燥的项目,学习太极拳也只是为应付考试的成绩,所以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都是课程大纲安排,平时的太极拳习练者较少,除课程考试、表演等带有目的性的集中练习以外,平时很少学生积极主动练习。大学校园氛围相对自由轻松,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学习,因此应丰富太极拳课程教学内容,以游戏化、竞技化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兴趣。可定期、定时在各大节日或运动会中组织相关太极拳教学比赛或活动,在晚会举办表演或设置讲座等,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到校交流,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更能够近距离接触太极拳,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由于教师教学方式各有差异,考评标准也不一致,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愿意接受丰富有趣的课程授课方式,但是学生所喜爱的太极拳课程授课方式与教师意向在课堂上授课方式有一定的差距,课堂上教师以讲解示范为主,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没有充分发挥其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学会学习[9],采用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完善太极拳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明确教学目的,在学生掌握基本技术动作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和个性化的创编或改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考核方式。教师在考评上要尽量公平公正;同时,将学生的课外活动作为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有效促进课内、外太极拳活动的有机结合。定时、定期派遣专业教师或专项学生定点教学,以提高学生技术动作掌握程度。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地处较为偏僻,周围高校之间的交流少,而且太极拳运动得到学校和社会上相关部门的支持太少,导致经费不足,因而无法开展太多太极拳交流活动和比赛,不利于太极拳运动在学校和周边的推广。太极拳段位制是具有学术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等级评价体系,大部分学生不了解段位制考核,忽略其教育功能和文化价值[10]。学校和学校之间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太极拳交流活动,通过目标导向激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段位制切磋,甚至参与四川省或国家级段位制考核,通过各大赛事的吸引,建立起高格调、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