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本根
大嫂贾桂枝,是一名退休干部,20 岁那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年八十四岁,身体还很硬朗,只是背稍微有点弯曲。
她出生在辽宁抚顺农村,是个孤儿,解放区政府救助并送她上学,初中毕业后安排在军工厂工作,大哥在沈阳当兵时认识了她。
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哥转业到江西省劳改局工作,大嫂随迁调入劳改系统,后来成了一名优秀的管教干部。
大嫂的童年非常辛酸,但又很幸运,每当想起总是激动不已,常用那苦难辛酸和幸运并存的经历来激励自己勤勉努力工作,教育子女刻苦学习,积极向上。
十岁那年,家乡连年遭灾,母亲带着她和不满五岁的弟弟外出逃荒,去沈阳寻找务工的父亲。路上遇见国民党的军队,当时他们正在吃饭,饥饿难耐的弟弟上前乞讨,遭到国军用枪恐吓训骂,弟弟被惊吓后便一病不起,没几天便带着饥饿与痛苦停止了呼吸。母亲和她由于极度悲伤及几天未进食物,也便晕倒在路上。
当她们醒来时,已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是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她们。经过几天的疗养身体得到恢复,当她们要离开时,解放军还送给她们几天的干粮和一个军用水壶及水。大嫂母女俩怀着万分崇敬和感激的心情,离开了救助并给她俩第二次生命的解放军。
大嫂的父亲因痛失儿子,非常憎恨作威作福草菅人命的国民党。解放军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当他得知解放军要攻打沈阳时,毅然决定为先头部队带路侦察敌情。后来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作战勇敢,多次立功受奖,在辽沈战役中不幸牺牲。
大嫂母亲身体一直不好,由于长时期的劳累奔波,饥饿与悲伤,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大嫂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是解放区人民政府培养她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管教干部的岗位上,几十年来,大嫂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把全部心血浸注在“管教”中。她善于把握改造人员的心理状态,针对性地教育帮助她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凡是接受过她“管教”的人,对大嫂都心存感激,认为她不仅是一位好教官,而且是使她们重获新生活的好向导。
曾经有一位过失犯,因为她的过失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因此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一思想,大嫂经常开导她、鼓励她,使她重新获得生活的勇气。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她,使她成为了一名从服装制作到服装设计的技术骨干,为她出狱后谋求生计奠定了基础。当她出狱的那天,大嫂把她接回家,腾出一间住房给她开了一个小裁缝店。因为技术好,手艺过硬,裁缝店开的红红火火。经过多年的努力及积攒的经验,现在已由一个小小的店铺,发展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服装公司,她也便成了一个拥有几十名员工的法人代表。大嫂还为她物色了一个男朋友,现已结婚成家,生活过得和谐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嫂呕心沥血的关心和帮助。对大嫂,她非常感激,许多年来她们都是母女相称。
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哥不幸因病去世,大嫂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这个繁重的家,她不仅要积极努力的工作,同时还要用她勤劳的双手和智慧抚养好三个未成年的子女。在她的精心调教下,三个子女都很优秀,大学毕业后,都成为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其中还有一个是当地较有名气的医生。
大嫂对小孩从小就严格要求,一是不能随便接收别人的东西。二是要刻苦学习,长大做一个能报效祖国报效社会的人。
在前阶段物欲横流的潮流中,做医生的儿子收受了病人送的红包,大嫂知道后非常生气。认为有必要召集全家大小开个座谈会,以此为契机进行批评教育,举一反三警示后人,做到防微杜渐。大嫂又一次用她童年的经历警告大家:“你们只有贡献社会的义务,没有向社会索取的权力。”并为他指明了一条路,一是把钱退回给病人。二是实在退不了的,上交给廉政账户。
自那以后,不仅是做医生的或者是从事其他工作的子女,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克己奉公,勤政为民,表现得非常优秀,社会反响很好。周围的人也都称赞大嫂不愧为优秀管教干部,在家庭教育上也是显得那样游刃有余。
大嫂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她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什么高官头衔,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一个普普通通的管教干部。但她对中国共产党真挚的感情是从骨子里油然而生抒发出来的,共产党对她的恩情在她内心深处烙下了一个深深的烙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彰显了她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