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琳
摘要:中国电影起始于1905年,作为一种新兴行业想要在百花齐放的时代打下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就必须要借助本国的其他文化进行融合和相互渗入,才能够体现出其独特性和不同的,因此我国电影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向传统戏剧美术进行借鉴和模仿,将传统戏曲美术融入到电影美术当中。通过戏剧演员的表演将文化融入在电影中,在不断发展中也向传统戏曲美术进行积极反馈,两者相辅相成,为我国的传统戏曲美术行业和电影行业都提供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传统戏曲美术;电影艺术;影响
中国传统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传统戏曲美术包含对光线以及人物的运用,把握人物的感情与故事发展,将色彩和美术方面作为主要展示情感的手段,而中国传统戏剧的包含人物形象的设计,舞台灯光运用,道具和场景营造等等。中国电影的初诞生是从传统戏剧的舞台美术中衍生出来,刚开始是直接套用传统戏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逐渐与其他方面相结合形成了逐渐完善和独立的电影体系。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在的电影美术中看出,在很多方面与传统戏剧美术的手法相同,可见中国戏传统戏曲对电影的影响之大。随着电影体系的逐渐完善和发展,已经逐渐的影响到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和美术观念,两者相辅相成而又独立存在。
一、作为中国电影美术的起步
中国电影美术起源于中国传统戏曲。但电影美术是起源于法国的18世纪90年代,从法国传入到我国是并没有相关的艺术独特性和主题,这时中国电影创始人对于中国传统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传统戏曲的舞台布景和场景设计对于电影来说都是极其具有借鉴意义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电影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似的地方很多,通过戏曲美术的優点帮助电影发展成就电影史的辉煌,我国的电影美术想要脱离于法国的观念和文化主题,就需要借助戏曲美术这种传统的中国艺术进行融合改变,将外国理念的电影美术通过戏曲美术进行改良,将这种戏曲美融入到电影美当中,并通过几代人的发展才最终形成了属于我国自己的电影美术理论体系和主体风格,独立于世界电影体系成为其中丰富多彩的一章。
既然说戏曲美术是中国电影美术的起步,那么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戏曲美术对电影美术的影响,这部电影相比于现在的新型电影来说,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它更像是一部纪录片,且艺术性和创新性相比来说很低,但是它意义着我国终于开始了电影行业,是中国电影艺术的源头和起始,对我国的电影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就是中国戏曲表演家谭鑫培,所以我们可以做出判断,中国电影与中国戏曲是具有极强的关联性。我国的第一部电影的创造既然选择了戏剧表演家,定是经过导演的细心思考的,导演在选择演员时,对戏曲与电影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两者具有高强的关联性和相同点,所以选择了戏曲表演家来进行电影的录制。这次的成功也导致了中国电影在剧情创作,空间背景和情感抒发等方面都与戏曲拥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导致了中国戏曲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中国传统戏曲的符号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中国传统戏剧具有虚拟化,程式化和节奏化。其中虚拟化特征是指戏曲的情景多为人为构造出来的,是对生活场景的一种凝练,而不是完完全全照搬生活而进行阐述,是能够将生活中的时间进行缩短,对情节进行提炼,来突出戏曲的中心思想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概念,来对生活真理进行一种阐述和解释。将道理更加清楚的展现在舞台上,传统戏曲中的情景更主要的是在于演员的戏剧表演是否能体现出真实场景中的情感和细节化。中国传统戏曲中的程式化指的这一行中的规矩和道理。每一行都有各自的行规并且长久的流传。中国传统戏曲也自然会有自己的规定,对于角色的种类和样式,场景的安排和道具的摆放以及在戏剧中人物的脸谱与其代表的角色都是有固定的形式,不可以打破和轻易改变。而节奏化指的是戏曲艺术的婉转起承。通过更好的节奏来使故事情节发展推到高潮,表现出更大的戏剧张力。而其中程式化也被称作为符号化,戏曲美术的程式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生活当中的具体场景。比如人们所口中常说的貌由心生,在戏曲当中,就需要通过服装和打扮来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固定的动作来表现出人物此时的心理状态和身份地位,这种符号化是表演者与观众之间表现情感的一种特定方法,观众通过表演者的动作就可以看出人物背景,故事情节和演变方向,是表演者与观众之间建立出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也证明了符号性是推动传统戏剧情节发展的主要助力。
戏曲美术的符号化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固定理念,它追求的是固定的形式,为观众留下一个特定的形象。这与电影艺术大相径庭,电影艺术追求的是通过纪实的手法尽量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并且电影常常通过转折和惊喜来使人物的身份背景更加扑朔迷离,在情绪上起到极大反转带动观众,在剧情上发生极大的转折也会给观众带来一种更加新奇的观感体验,对于电影的评分也将会更高。观众对于这部电影也会留下极大的影响,从中学习到更多的道理。电影艺术不再追求于戏曲艺术中固定的流程和动作,将真实的生活场景投放在大屏幕中,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电影中的世界,是电影艺术进步与发展的一种体现,并且现代的电影更加追求通过技术手段来达到更加写实的效果。5K的观影体验和3D的立体放映使观众能够更好的投入到电影当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但是符号化在电影美术上也是十分常见的,但是他并不按照戏曲的严格化,电影的符号化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变化性。它需要符号化运用来使电影更加贴近于生活和实际。例如在电影的叙事手法上,常常会通过四季的时间节点来代表时间的流逝,给男女主人公一种相隔多年的怅然感;也通常按照一定的寓言以来安排结尾,给出一个开放式结局,提高整部电影的深度和文化内涵;通常运用明亮的色彩代表希望与阳光,用阴暗的色彩代表恐惧和悲伤使人物性格从电影气氛中传导给观众,使整部电影的气氛渲染达到极致。都是使用符号化来更加贴近生活和提高文化内涵的常见表现手法。
三、中国传统戏曲意境观
意境和意象理论在中国美学范畴中经常作为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我国意象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通过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某种联系来进行替代和隐喻,使作者的感情更加隐晦而富有内涵,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一种高深的感觉。而意境是渲染气氛,烘托感情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明亮度和颜色是整部电影具有一种独特的風格,给人一种难以忘记的感觉,可以使电影更好地得到宣传,表达导演想要表现的情感。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早期就已经有国内外的文艺评论家赞扬我国电影具有自己独特的神韵与气质,成为世界电影中一种炫丽的分支和流派。将国外的意境和风格融入中国传统戏曲的中国电影文化展现出不同的活力与意境,是我国的电影被众多国家模仿和流传。在国外拍摄中国电影时会特别的显现出中国的文化,譬如在电影中光效,光线的运用经常会偏向于饱和度较高的颜色,而电影中经常使用的颜色也偏向于中国喜欢的红色,对于中国常常说到的中国龙和功夫也经常在国外的电影中体现出来,并将中国山水融入到电影当中。由此可见,戏曲与中国电影的融合是中国电影业的发展独特而绚丽,凝炼成为一种特定的艺术风格。贴近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高度凝炼的同时也表达出真实的感觉,刻画着人物的精神气质和事物的美好多姿。运用光线和色彩是整体的电影产生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在运用,山水的融合和音乐的融入使整部电影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结束语:
中国电影艺术在起始时期作为新兴行业与传统戏曲美术进行融合和发展。借助了传统戏曲的虚拟化,程式化和节奏化并与自身进行融合,发展出了一套专属于我国的电影氛围和风格,并已经发展到国外造成模仿和宣传的新态势。我国的电影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空间架构和艺术表现形式,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常使用色彩,再通过光线的融合使我国的电影艺术达到更高的层次,表现出中国独特的意境魅力,让观看者产生无穷无尽的联想和遐思。
参考文献
[1]钟平丹.“影戏”传统下的艺术探索——90年代以前的中国艺术电影[J].戏剧之家,2016(21):78-79.
[2]王俊元.当戏曲走进摄影棚——浅论中国戏曲电影的发展困境与出路[J].戏剧之家,2016(12):12-13.
[3]马潇婧.产业视阈下中国戏曲电影发展困境及路径探索[J].电影新作,2021(02):98-105.
[4]蒋艳.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述——河南戏曲电影的文化诉求[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22-24.
[5]郑艾倍. “影为戏演”—新时代戏曲电影导演的创作探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6]黄柯亮. “十七年”中国内地戏曲电影和香港邵氏黄梅调电影艺术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5.
(北京趣拿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10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