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晖
摘要: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上半学期很多学校都延期开学,但为响应教育部在疫情防控期间实行"停课不停学"的政策,认真积极开展线上教学,保证学生的学业开展。在田径场和健身场馆无法开放的特殊情况下,室内锻炼逐步引领了这一股体育潮流。本文旨在探究线上体育教学模式对于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锻炼方法,提升他们的锻炼兴趣,并将此逐渐引申到未来工作之余的日常锻炼模式,形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及逻辑分析法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期线上体育教学改革从多方面展开论述,并指出该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基于问题化解对未来发展路径进行思考,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新冠肺炎疫情;室内体育;终身锻炼;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大众的生命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响应党中央的防疫要求,学校作为学生聚集性场所,延迟开学成为了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校教育阵地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但作为机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课,线上教学模式确实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很好的机遇。疫情洗礼下的学校体育教育也暴露出了很多的短板与不足,这些也会对今后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和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真正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并培养起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将给今后的体育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思考。
1.体育线上教学开展的意义及优势
疫情使得学生无法到校学习,体育线上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体育线上教学多是体育老师通过网络将体育健康知识、身体素质锻炼及体能、专项运动技能以图片、视频及微课的方式将学习锻炼方法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学习及练习,老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并答疑解惑,以此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体育在线教学的范畴相比以往的体育室内教学更加广泛,类似此次全国范围内通过线上来开展体育课程教学也是首次,很多问题也亟待解决。疫情期间体育线上教学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而且教学资源丰富、且覆盖范围比较广等特点,使得足不出户的人们也能在家中开展身体锻炼。体育线上教学在疫情期间的重要意义和突出优势还在于能够使人养成居家锻炼的习惯,并引申到未来工作之余的日常锻炼,培养终身锻炼的好习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2.体育线上教学的课程模式及利弊
疫情期间各学校教师根据相关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授课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2.1在线直播教学
教师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等平台进行实时的直播教学,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像室内课堂那样进行实时教学,但其不足在于只以单向教学为主,缺乏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视频会议教学
腾讯视频会议在疫情期间成为了工作人员开会所首选的平台,其特点在于可以像普通会议一样进行实施有效的互动。教师利用这一平台进行教学,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技术的指导,甚至可以进行小组实时讨论和分组练习[1]。在这种模式下能够达到室外体育课一样的监管模式,可以说是较为有效的课堂模式。但其弊端在于由于屏幕的辨识度难以将优质体育视频资源进行及时共享,必须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或者教师现场进行展示方才能达到效果。
2.3社交工具资源共享
教师可以利用QQ班级群、微信群等社交工具把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或者通过网络搜集到的与体育健身相关的电子资料发送至教学班微信群、QQ群来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相关的学习及练习任务来达到教学目的,收获一定的教学效果。其优势是资源量大,教师可以通过搜罗大量与本次教学相关的视频资料或其他文字、图片资料供学生下载学习,并要求学生进行签到,同时拍摄自己进行锻炼的照片或视频作为作业上交,这在时间、空间及其他方面都给与了学生一定程度的宽限,以便于其更好地完成作业;但其不足之处在于难以进行相关技术数据的采集,同时难以进行监管和指导,只能通过其作业进行打分和反馈,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利用在线体育课程资源开展教学
我国开发的MOOC课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注册,不需要缴费便可以共享课程资源,课程平台也是凝聚了国内优秀学者打造的精品库,汇集了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同时响应了现代“共享”的口号,教学资源共享使得千百万学生收益。但其不足之处就是各地的学生甚至包括有相关爱好的社会人士同时在网上在线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无法监控,也不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无法获取相关的教学数据。
3.后疫情时期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此次疫情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们也都转型成“网红直播”和“网络教师”,但是疫情过后的教学模式是否采取相应的改变成为了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线上教学与实践课程相互融合,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式的体育教学模式,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又可以通过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加锻炼的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发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化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和运动技能,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培养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内心,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真正成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2]。
3.1线上学习增加健康理论板块
疫情期间,体育教师的课程教学多是以运动技能为主,而忽视了卫生健康知识的普及,这在疫情带给我们社会巨大危害的背景下是显得极为突兀的。据有关统计,在体育线上教学中,只有4%的教师的课程教学涉及到卫生健康知识,其余的均是以运动技能和专项能力教学为主。这种卫生健康元素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缺失现象,也折射出了体育教师在全方位教学中的失衡现象,这一点学者布拉梅尔德( Theodore Brameld) 就曾提出过“教师缺失的教学素养往往表现在必要教学内容的缺失上”[3]。如今正值全民抗击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也是体育教师结合疫情防控工作为学生灌输卫生健康知识的重要时段,教师应该重视卫生健康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认真备课,搜罗大量的卫生健康知识,并进行归类和简化,积极为学生形成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打好基础。
3.2室内素质锻炼重视实效
疫情期间由于社区及住宅小区都实行封闭式管理,所以室内成了学生锻炼的场所,鉴于室内空间有限,无法进行大场地锻炼所需的条件及器材,所以教师应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一般以中低强度的运动、且适宜在小范围空间内开展的锻炼内容为主,身体素质提升的选择上应以能够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内容,因地制宜展开相关的身体素质及体能练习[4]。在课程的设置上,一般首先以热身操作为开始,强度由低到高,逐渐使学生进入状态,例如开合跳,分组进行,每组的频率逐渐加快,使学生的心率身体机能提升到一定水平,为下一步的素质练习做好铺垫;其次的主干课程,根据要求充分锻炼手臂、背部、腰腹和腿部的力量及柔韧性,学生可根据实际调整组数与个数,例如手臂力量不强的学生在做俯卧撑时可以适当做出调整,但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同样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学生决不能忽视。课程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视频录制,及时上交作业,保证锻炼的真实性,以确保体育课程起到实效。
3.3室内体育锻炼必须融合心理干预
有相关研究表明,重大传染病产生的疫情导致恐惧、焦虑、抑郁、强迫、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负向心理状态,进而会导致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有所下降。而坚持规律和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拮抗这种应激反应,从而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而有效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不只是在疫情期间人们需要居家隔离,在日后的工作中,可能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人们会缺乏锻炼的场地和时间,尤其是坐班一族,长期在办公室坐班,下班后又需要照顾家庭,因此身体免疫机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出现焦虑、烦闷、厌食和入睡困难等情况,进一步导致机体亚健康的状态,所以必要的体育锻炼对于改善这些状况十分重要,同时使人们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有限的条件来完成,进而改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因此,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中,应将这一点贯穿进去,可以选择简单易学的动作、具有较强的互动性、有反馈和奖励机制、运动时间维持在30 min左右的中小强度有氧运动[5],并且结合运动心理学向人们阐释体育运动和应激反应之间的联系,并可结合实例进行说明,例如学者Fondell等对1509名调查对象进行调研得到了相关的结果,研究发现,高应激群体能够通过体育锻炼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率[6]。
3.4更加有效的推进专项体育教学
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历来都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技术动作的掌握既需要教师向学生展示完整部分的流畅性,又需要分解教学教授学生动作的细节。专项练习以瑜伽、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跆拳道、传统武术、太极拳等为例,既需要把每一步动作做到规范到位,又需要最后在此基础上完整地将一整套动作展示出来,因此课堂的教授存在很多局限性。而线上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教师可以提前将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行详细录制,将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指出来,发布于班级群里共享,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进行随堂检测,建立奖惩机制,更加有效地推进专项教学。
4.小结
相信在全球人们的努力之下,抗疫必将取得全面胜利。然而在疫情结束之后,作为体育教学者,我们要考虑的事就是要将这种线上体育教学掌握的经验延续下去,同线下的实践课实现互补与融合。体育教师通过这种线上模式将体育健康理论知识、身体素质练习、专项训练视频整理好分享给学生,在线上解答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疑问,并在实践课中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指导,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好地衬托近些年流行起来的“翻转课堂”的优势[7]。教学体系的建立应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并且通过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身体技能素养和心理健康素质,形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锻炼方式,不拘泥于场地和锻炼条件,进而激发他们的锻炼兴趣,磨练他们的意志,养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動的习惯,享受运动带给他们的身心愉悦,树立终身锻炼意识,用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好的成功成才,实现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的培养目标[8]。
参考文献
[1]孙竞波.促教学抵御疫情,强运动身心健康[EB/OL].[2020-03-15].http:∥pe.hust.edu.cn/info/1151/3145.htm
[2]董毅,2019.生物节律与运动[J].中国体育科技,55(4):24-32
[3]贾馥茗.西方教育名著述要[M].第2版.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221-227.
[4]邵光华.借“停课不停学”契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N].宁波日报,2020-03-19(08).
[5]张细谦,张仕宜.核心素养导向下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路径的优化[J].体育学刊,2018,25(2):76-80.
[6]SORENSEN T K,WILLIAMS M A,LEE I M,et al.,2003.Recre‐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pregnancy and risk of preeclampsia[J]. Hypertension,41(6):1273-1280.
[7]张彦秋,韩冰,钱宝山,等.“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高等体育院校的可行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4):74-78.
[8]尚力沛,程传银,赵富学,等.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转向与教学转变[J].体育学刊,2018,25(2):68—75.
(四川交通运输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