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受益分析

2021-07-15 09:27王亚芳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3期
关键词:通率脑血管病脑血管

王亚芳

兰陵县人民医院,山东 兰陵 277700

脑血管疾病有临床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高的三大特点[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发生急性病变的脑部血管细胞,会使病人的脑部一些组织、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带来机体供氧不足的不良影响;脑部血管的病变还带来脑部梗死、患处局部组织供血障碍等不良情况的发生[2]。临床上神经外科颈椎椎动脉及脑内膜手术切除、内科药物调理等治疗往往成效一般,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反复发病,因此想要找到一种治疗本病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法非常关键。本文主要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受益进行分析,现拟将报告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在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76例诊断确认为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实验组(n=38),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5~77岁间,平均年龄(61.25±10.29)岁;实验组发病持续时间5~12h,平均(6.79±0.46)h。实验组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34~78岁,平均(64.35±10.46)岁,发病持续时间4~12h,平均发病持续时间(6.29±0.86)h。2组患者的一般试验数据差异不大(p>0.05)。该研究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经颅脑头颅骨髓CT或脑血管局部造影检查技术检查,病人均必须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缺血疾病诊断鉴定技术标准[3]。

排除标准:(1)发现有肝、肾功能不全者;(2)患有精神疾病的人;(3)服用此药的禁忌性人士;(4)患有心理病或认知障碍者;(5)对不愿参与实验的病人和中途退出实验的病人进行排除。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查体,对患者进行系列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降脂类、抗血小板、脑保护剂、活化瘀等药物治疗,改善微循环,并在所有病人服用后的基础上,对所有病人采用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进一步治疗,使用药量不得超过90 mg ,在1 min 内对病人进行静脉注射,注射总量的10%,1 h 内完成静脉注射药物。

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介入疗法:(1)对患者缺血区侧支的特殊循环情况,采用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动脉狭窄的具体位置作出准确判断;(2)治疗前3 d 患者口服阿司匹林300 mg /天和氯吡格雷75 mg /天;(3) 将病患进行局部麻醉后采取介入治疗;(4)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病人此时语言及意识情况,以及病人肢体功能等,并利用动脉造影准确地判断病人堵塞的血管再通情况;(5)在手术完成后止血,及时包扎,密切监控各项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用NIHSS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平均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丧失越严重;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用ADL评分比较两组再通率及早期并发症;分析脑颅再通率的主要标准:完全或无再通:对于患者脑颅头部各神经分支及大血管均没有显影。部分动脉再通:肺癌患者动脉栓塞发生部位后端的毛细血管内可有部分重通显影。未通:多数患者在栓塞形成部位上仅出现后端狭窄血管,无其他显影。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软件对实验中产生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数据值采用(%)系数来精确表示,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研究对象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 对治疗前后NIHSS评分进行比较,实验组病患的平均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评分;但实验组的 ADL评分却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后的评分数据比较,2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NIHSS及ADL评分对比

2.2两组研究对象的再通情况你叫 通过统计分析,实验组病患再通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再通率对比

2.3比较2组患者并发病症的发生率对比结果 实验组并发病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病症的发生率对比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缺血性疾病。随着医学不断发展,缺血脑血管病应用神经内科介入疗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神经介入疗法,经导丝,导管,球囊扩大,微创疗法可治愈狭窄或阻塞血管,使重度狭小或闭塞脑血管病人动脉腔恢复正常[5]。介入疗法属微创手术,通过股静脉、股动脉等方法进行治疗,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和易恢复的特点,同时神经介入限制性较小,适用于大多数缺血脑血管病患者。介入疗法能清楚地显示脑部动脉的狭窄状况和脑血液动脉的流量。本研究发现,实验组的研究对象,通过神经介入疗法干预,患者的NIHSS的评分、并发病的出现率都显著降低,而ADL评分、再通率都比对照组高。介入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促进血管再生和神经功能修复,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神经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优势明显。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将介入技术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更好地有效地提高脑血管的再通率,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值得临床科研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通率脑血管病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